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文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验、考核方式及教师队伍6个方面,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经过5年的教改探索,完善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154-02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基础科学。由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在生命活动中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错综复杂,只有借助特定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才能检测到,因此,分子生物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
高职学院办学立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1]。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由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更贴近企业需要,为教学与企业对接、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经过5年探索,取得一定成果。
1 教材改革
教材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直接途径,对于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难易是否适中、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过多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不高,相对于实用技能及实践课程往往更容易接受且更容易理解。所以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比较国内高职教材,选定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由臧晋、蔡庄红主编的《分子生物学》。该教材在内容上简明扼要的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兼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该技术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同时,给任课教师配备了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屈伸主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参考教材,辅助教学。
2 教学内容改革
分子生物学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课程,各课程的内容相互有交叉。为避免重复教学,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由教研组一同商议,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突出课程教学重点。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需和企业实现紧密对接。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邀请了学生实习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一起探讨,将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以引入课堂;既丰富教学内容,也突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主线,向课外延伸,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多种课外资料,增加知识面。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多媒体技术应用
分子生物学信息量大且图文并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与板书为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技术可形象、可视化、动态地描述教学内容;采用仿真动画、视频能形象的模拟生物体内DNA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反应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比老师的讲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节约讲授时间,可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目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2]。
3.2 引入生活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生产
分子生物学内容抽象,单纯依靠教师教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相关章节,多引入与现实相关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学有所用,可以解决现实相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引入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脑中没有积极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状态,所以造成学习效果差[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与学生互动、释疑,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4 网络教学,拓宽学习途径
课堂教学因学时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仍然有限。为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课程网络链接,并将网址发送至学生班级群,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点评。给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有:爱课程、CNKI文献检索、各大生物网站等。在课堂上对部分网站的操作学习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熟练使用。
4 教学实验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调整理论与实验课课时比例,由之前的2∶1调整为1∶1,加大了实验课课时比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在实验内容上安排上,精选了一套实验技术,保证教学内容实用、够用。开设的实验包括:DNA提取、RNA提取、PCR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的酶切与重组、转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过程及报告单由任课教师考核,考核成绩计算期末总成绩。
为使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跟随课题组教师学习与操作,参与课题研究。加强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理解掌握,并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5 考核方式改革
分子生物学考试成绩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忽视了对中间学习环节的考核,容易使学生养成“考前突击”的不良習惯。经教师的考前复习指导,再加上临时应急的背诵记忆,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往往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这种考核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对该门课程的考核,采取综合考查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表现等中间环节的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6 教师队伍改革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教课,而缺乏科研和生产实践,那么任凭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技巧和经验,其教学也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给该教研组教师提供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派相应教师到参加国培、企业顶岗实习、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以拓宽任课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实践教学能力。
7 结语
经过5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能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实现教学与工作的顺利对接;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丹.关于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研究的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3):71-72.
[2] 魏新元,丑敏霞,樊明涛,等.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44-46.
[3] 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17.
[4] 王佳.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蚕学通讯,2013(2):51-54.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b)-0154-02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基础科学。由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速度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在生命活动中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错综复杂,只有借助特定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才能检测到,因此,分子生物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
高职学院办学立足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1]。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由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更贴近企业需要,为教学与企业对接、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经过5年探索,取得一定成果。
1 教材改革
教材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直接途径,对于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难易是否适中、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过多的理论知识学起来比较吃力,学习兴趣不高,相对于实用技能及实践课程往往更容易接受且更容易理解。所以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比较国内高职教材,选定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由臧晋、蔡庄红主编的《分子生物学》。该教材在内容上简明扼要的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兼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该技术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同时,给任课教师配备了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屈伸主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参考教材,辅助教学。
2 教学内容改革
分子生物学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等课程,各课程的内容相互有交叉。为避免重复教学,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由教研组一同商议,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整合,突出课程教学重点。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需和企业实现紧密对接。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邀请了学生实习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一起探讨,将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以引入课堂;既丰富教学内容,也突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主线,向课外延伸,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多种课外资料,增加知识面。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多媒体技术应用
分子生物学信息量大且图文并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与板书为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技术可形象、可视化、动态地描述教学内容;采用仿真动画、视频能形象的模拟生物体内DNA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反应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比老师的讲授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节约讲授时间,可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目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2]。
3.2 引入生活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生产
分子生物学内容抽象,单纯依靠教师教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相关章节,多引入与现实相关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学有所用,可以解决现实相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引入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脑中没有积极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状态,所以造成学习效果差[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与学生互动、释疑,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4 网络教学,拓宽学习途径
课堂教学因学时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仍然有限。为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课程网络链接,并将网址发送至学生班级群,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点评。给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有:爱课程、CNKI文献检索、各大生物网站等。在课堂上对部分网站的操作学习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熟练使用。
4 教学实验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调整理论与实验课课时比例,由之前的2∶1调整为1∶1,加大了实验课课时比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在实验内容上安排上,精选了一套实验技术,保证教学内容实用、够用。开设的实验包括:DNA提取、RNA提取、PCR实验、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的酶切与重组、转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过程及报告单由任课教师考核,考核成绩计算期末总成绩。
为使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跟随课题组教师学习与操作,参与课题研究。加强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理解掌握,并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5 考核方式改革
分子生物学考试成绩通常采用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忽视了对中间学习环节的考核,容易使学生养成“考前突击”的不良習惯。经教师的考前复习指导,再加上临时应急的背诵记忆,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往往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这种考核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对该门课程的考核,采取综合考查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强调对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表现等中间环节的考核,更能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6 教师队伍改革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教课,而缺乏科研和生产实践,那么任凭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技巧和经验,其教学也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给该教研组教师提供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派相应教师到参加国培、企业顶岗实习、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锻炼,以拓宽任课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实践教学能力。
7 结语
经过5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能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实现教学与工作的顺利对接;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丹.关于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研究的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3):71-72.
[2] 魏新元,丑敏霞,樊明涛,等.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44-46.
[3] 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17.
[4] 王佳.农学类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蚕学通讯,2013(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