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能力的5道自我检查题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到自己的“最佳前导时间”
  
  “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够不够?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
  国内的品牌服装企业经常这样问自己。
  从产品创意到上架销售,中间这段时间称为前导时间。不同的服装细分市场,客户需求特性不同,所对应的前导时间也不同。
  比如,孩子的皮肤娇嫩,童装要强调天然环保;相比之下,女装更强调款式和变化,所以,女装的前导时间一般比童装短,同样是女装,比起职业女装来,少女装更强调时尚和流行,前导时间也要求更短些。
  但前导时间是不是越短越好呢?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前导时间最短不见得业绩结果最佳。一般来说。前导时间短于某个临界点后,生产和物流的成本会急剧攀升,这时,继续缩短前导时间,在经济上已不再划算。因此,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最佳前导时间”。
  所谓最佳,就是既要反应足够快,满足顾客对时尚的要求,又要成本足够低,使售价有竞争力。在最佳前导时间下,企业的单店业绩和收效,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接近最优。
  可以说,企业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的过程,就是让企业产品不断接近最佳前导时间的过程。在此期间,企业所建立起来的流程组织、绩效制度、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就构成了企业的快速反应体系。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要建立这样一套体系,非朝夕可就,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粒种子长成的大树,天然地要求每一片叶子的成长,都要与其他枝条的成长匹配协同。见到别人直腰走路好,便马上用两个夹板治罗锅,罗锅非但治不好,人恐怕还要被夹死了。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历史和现状,建立快速反应体系,也有各自合适的切入点。
  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企业可以先找出自身快速反应能力建设上的不足,以此从点到线,再由线及面,经由一系列前后衔接的变革,完成从“慢”到“快”的转型。
  为此,企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一下自我检测。
  
  1.企业有一个精确到天、精确到门店的新品上市计划吗?
  
  拿一个国内男装企业来说,有一段时间,其全国铺货策略就是两句话,“春夏产品从南向北铺,秋冬产品从北向南铺”。在营销部门,从高层到中层,再从中层到基层,凡被问到如何铺货,统统回答这两句。
  应该说,这两句话没有错。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有显著的季节差异,一款产品可以在全国跟着季节的脚步去上市。比方说,一款秋冬服装,哈尔滨和广州两地经销商都订了货,因为冬季北方来得早,所以,厂家应该先生产哈尔滨的订单,然后再生产广州的订单。这样,既均衡了工厂的产能,又可以提前观察一下哈尔滨的市场反应,判断广州的订单订量是不是要修正。
  虽然说起来是这个道理,可要是没有一个精确到款式和数量、具体到门店和日期的新品上市计划,这两句好的思路,在实际执行起来,就难保不走样。
  让我们看这家男装企业的实际情形:订货会后,汇总了经销商的订单,生产部发现单靠“春夏产品从南向北铺,秋冬产品从北向南铺”这样两句话,根本没法把总订单拆成多个子订单。因此,在实际安排生产时,还是不分南北,只要一款服装全国订5千件,那就一口气生产5千件,完全不管其中有多少南方订的、有多少北方订的。
  当总目标抽象不具体,各部门就只会依本位主义行事。营销部只管到了季节要货,生产部只顾着压低成本。双方缺少沟通,自然也没有互相理解,不是生产抱怨营销做事没计划,就是营销抱怨生产供货太迟。
  当生产与营销没有配合的准绳,产销协同就变成了打不完的口水仗。
  这家企业为了能有这个准绳,责成营销部编制一个要货计划。但这个计划基本由营销部自作主张,没考虑工厂生产方面的要求,这使计划成了生产部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计划,得不到产、销的认同,有也相当于没有。
  制订这样一个计划,一方面,要依据经销商的订单,另一方面,要结合工厂的产能实际,很多时候,还得加上对产品在全国各地适销季节的把握,以及对门店季内货品组合的规划。制订这样一个计划,不是某个部门可以单独闭门造车出来的。
  
  2.总部能否及时得到全国门店销售情况的数据?
  
  在先后拥有红双喜和乐途品牌后,李宁公司已成为一家多品牌运营的企业,但李宁牌产品依然是李宁公司的业绩主体。2009年上半年,李宁牌产品的收入占李宁公司总收入的90%以上。
  2009年上半年,李宁牌在全国有门店6809间,同比增长16%-李宁牌的鞋、服装、器材及配件销售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4.5%。从数据看,销售收入增速超过门店增速,似乎形势一片大好。不过,这不是全部。
  细分析李宁牌产品的渠道,有特许经销和自营。对特许经销,只要公司把产品卖给了经销商,就可以算公司的收入;对自营,则只有卖给了最终消费者,才能算公司的收入。前者是批发,后者是零售。
  2009年上半年,李宁牌产品自营渠道销售4.1亿元,同比仅增长7.8%。一般说来,比起经销商的门店,自营店的位置更优越,购物环境更好,单店业绩通常比经销商的要好。自营店表现平常,经销商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可2009年上半年,李宁牌产品的经销商进货32.9亿元,同比大增27%,远超过自营7.8%的增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毫无疑问,在2009年上半年,经销商相当一部分进货,并没有在当期最终销售掉,而是变成库存积压在库房。
  这是许多品牌服装厂商的运营模式:不断征募新经销商、新增加盟门店、使用压货等手段,使经销商总体进货速度远高于其实际销售速度,通过外延式的增长,在繁荣期迅速扩张,实现企业的跨越式成长。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渠道的资金链绷得过紧,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经销商就可能会突然大批死亡。
  压货以求增长的外延式扩张的关键,是沉淀在经销商环节的库存不能超过某个阈值。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渠道的资金链绷得过紧,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经销商就可能会突然大批死亡。
  在杭州,甚至见过这样的例子:某品牌的浙江省代理商的库存,货值超过7000万元,甚至高于品牌厂商自己的库存货值。看似品牌厂商借用了省代的资金发展了自己,但省代一旦资金断裂,其库存品低价倾泻到市场,该品牌不但要退出整个浙江省,甚至全国市场都可能保不住。
  品牌厂商与经销商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所以,这种外延式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沉淀在经销商环节的库存不能超过某个阈值。要掌握这个分寸点,品牌厂商必须掌握门店的销售数据,这既是预测市场的前提,也是调整计划的依据。
  但国内有不少服装品牌,尽管规模已经有十多个亿,却依然对全国的最终销售情况两眼一抹黑,尤其是对经销商渠道,更是半点准数都没有, 只是凭经验和感觉拍脑袋。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拍脑袋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门店与总部的信息畅通,像艾格、H&M等品牌,干脆自营几乎所有门店,直接掌控终端。但对国内许多服装品牌来说,实力不够,还需要借助经销商扩张渠道。这时,如何才能掌握经销商的真实销售动态,使总部的决策不偏离过远,就成了品牌厂家的一项挑战。
  
  3.门店是否能够及时得到完整的业务信息?
  
  国内多数服装品牌,一年召开两次订货会,部分品牌做到了一年4次,少数品牌做到6次甚至更多。在每次订货会上,各品牌都会推出成百上千款新品,供经销商订货。订货会结束,品牌厂商统计各款总订量,对于一些总订量过少的款式,投产不划算,便会取消生产。
  按理说,毕竟订货会上已有人订过,现在取消生产了,起码应该通知一声。可多数服装品牌并不及时通知经销商这些变更。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以一个国内服装品牌为例,在其订货会上,给每件样品用的是临时编号,经销商对着临时编号下单。等投产时,这家企业会给每个样品再定个正式编号,经销商将来收到的是只有正式编号的货。问题是这家企业的经销商拿不到临时编号和正式编号的对照表!经销商压根核对不出来收到的货品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原始订单。
  为什么不给经销商对照表呢?经过询问以后才知道,问题卡在中间环节。对企业职能部门来说,倘若经销商拿到了对照表,在收货时发现与订单不符,就会投诉。这时,那些因部门工作失误造成的订单偏差,就会暴露出来,让他们遭到老板的训斥。久而久之,职能部门就打着“解释起来太麻烦”、
  “保护经营机密”的旗号,不把对照表发给经销商,骨子里其实是希望借此摆脱经销商的监督约束。
  这只是企业信息传递扭曲的一个小例子。在企业中,倘若业务信息不能传递到对应的岗位,就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那么,这些业务信息就实现不了任何价值。一旦总部取消了前方的业务知情权,往往也就意味着企业去了做出更佳决策的机会。
  当然,在组织中,更多的信息传递不畅并非来自故意,而是因为没有完备的流程和制度。
  拿前面提到的“春夏产品从南向北铺,秋冬产品从北向南铺”来说,当问这家企业的高层:某一个具体的款式,在某一个具体的日期,是否应该铺到某个门店?高层听了,都是当场就可以给出答案。不过,这些答案存在于高层的脑海里,别人看不见摸不着,在没有外化为一个详细明晰的文件前,中层没法具体执行。
  在服装行业,没有哪个层级比一线的销售人员更加贴近和了解消费者,组织要逐一地站在每一个前端岗位的立场,评估是否已经为其营造了完整及时的业务信息环境,使其能做出更加有价值的决策。
  
  4.企业的生产订单能够根据销售情况按月(甚至按周)调整吗?
  
  这个问题对应的是企业产销衔接的柔性。
  当今世界上,像ZARA那样,能将大多数产品的前导时间都控制在半个月以内,堪称一个奇迹。达到ZARA这水平,非朝夕可就。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只要肯用心,都不难把一部分产品的前导时间压缩到比较短。
  比如,当某款产品由老板亲自督办时,这时,老板的目光就成了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鞭子。从计划到生产,从研发到营销,所有环节的效率都会加快很多。原先要一周才能出样衣,现在两夜就赶出来了;原先要半个月才能和面料商谈妥合同,现在当场就可以拍板了;原先的前导时间怎么也要三个月,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一个月。
  不过,这种老板亲自督办下的快,是一种非常态的快。老板不可能别的什么也不做,只盯着一件事。只要老板的目光投向了别处,马上,从计划到生产,从研发到营销,所有环节的效率又会恢复为常态。
  但对企业来说,这种非常态的快捷也很有意义。
  即使像白领、秋水伊人这样的女装品牌,也从来没想过要把全部产品的前导时间压缩到半个月内。对这些服装品牌来说,能够将部分产品前导时间压缩短些,使企业可以应对一些特殊情形就够了。比如,设计了一款高时尚的新品,但拿不准消费者是否接受,就等适销季节快到了,潮流趋势比较确定,能看准后再下单;再比如,季中出现新流行,而自己的新品中偏偏又没有,为了不落伍,抓紧推出一款跟上。这些时候,都需要这种非常态的快。
  企业的快速反应,就是在不断地把这种非常态习惯变为常态。一个企业越是能自如地进入这种快捷,就越是能规避设计偏差、响应市场需求。
  现在,季前订货与季中补货的比例,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只是七三开的样子,70%提前备货式生产,30%可以季中调整。不过,这30%多是现成的已有款式增加或减少产量,而非另行组织原辅料推出全新款式。
  
  5.企业内部是否有一整套运行良好的响应机制,可以随时调整计划,而又不会引起混乱?
  
  这说的是企业研产销衔接的柔性。
  企业研产销衔接如臂使指,收放自如,是很多企业的梦想。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整套运行良好的流程,建立起覆盖各环节的应变响应机制,可以随时调整计划,而又不会引起混乱,让企业成为一个衔接无隙、高度协调的系统。
  做到这一步时,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们思考品牌服饰企业的快速反应模式时,通常会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再到商品企划,直至最终成品配送到门店。但当我们在现实中推动建立快速反应模式时,通常从打通门店与总部营销部门的联系开始,再到打通营销与生产的联系,最后才是研产销三者的衔接。
  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我们在思考变革目标时,是从假设着眼,而在推动变革实现时,是从问题入手。从问题人手的好处,是前进的每一步,除了会帮助组织系统完善外,还使现实问题有改善,这使变革的每一步,都更容易获得员工的认同。
  这两者的分别,有点类似于联想当年“技工贸”和“贸工技”的发展路线之争。在后面的专栏文章中,我们会对此进一步深入讨论。
  企业的快速反应,就是在不断地把这种非常态习惯变为常态。一个企业越是能自如地进入这种快捷,就越是能规避设计偏差、响应市场需求。
其他文献
学术造假事件不断推陈出新;张悟本大师轰然倒塌;唐骏学位“造假门”,牵出一群造假名人……如果这些造假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凤姐等靠恶俗搏位被认定为低俗,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一度被迫停播自检,显然是受到了伦理的制裁。  但是,大众有一种扭曲的需求,那就是猎奇、偷窥、找乐子,这些市场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还说人家营销没伦理,这有道理吗?  当理性化的营销,遭遇情感化的道德、伦理,话题变得愈发有争议性
期刊
特许经营商征集公告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深圳2011大运会”)将于2011年8月12日-22日在深圳举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一个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其商业价值非常可观。据权威机构评估,深圳20ll大运会的品牌价值将会达到1591.5亿元人民币(212.2亿美元)。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特许经营是指——深圳20ll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授权合格企
期刊
8.15价格战启示录  在微博上,两个企业打架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两个企业的合作。  战役:价格战—营销战—微博战  8月13日晚,苏宁电器发布公告,拟发行80亿元公司债,用于“模式变革、技术创新、物流运营”,三个目标直指电商。京东早在准备价格战,但原计划并非8月15日发动。刘强东微博发出后,京东的公关人员也是刚刚得知,休假的京东高层匆匆赶回。  更多人将815称为“京苏大战”,或者“电商大战”,噱
期刊
1mm的卓越!  美国一个知名牙膏公司经营了13年,业绩停滞,召开销售会议,商量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会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总裁犹豫后答应了.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的支票给了那位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nm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
期刊
“在这种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可能提高客单价吧?”  “还是办个特卖会之类的活动,让消费者来热闹一下,感觉比较安心。”  这是大部分业者面对竞争,本能采用的应对策略。  但是80后来了。他们对于自己觉得“这个东西说什么都想要”的商品,即使节省生活费、分期付款,也会想尽办法筹到购买的经费。君不见,很多人开的是高级轿车,午餐吃的却是便当。  反过来说,如果顾客不想买,经常会以“没钱”作为理由,其实他的潜台
期刊
中科老板直接就懵了,小赵急得一下子跳了起来,顾不得上下级关系,电话打到宋今那里,大有质问其会不会干活的意思。  搞定一个客户,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宋今从廊坊回来很久,风平浪静天下太平。等区域经理小赵找到新客户,筹划把廊坊一半的市场交由其操作时,廊坊区域原代理商老魏上蹿下跳活动了起来。  违反规则受到惩罚后的大部分人,其应急手段不外乎“一哭二闹三上吊”,老魏自知理亏,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老
期刊
店老板或营销人要想做好终端,就得会一些“无中生有”的本事——随势变通,学会挖掘潜在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从而化“无机”为“有机”,变不可能为可能。  难点即市场  老子云: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无中生有,本是自然之道。  然而,在市场竞争中,人们更多的是盯住那些人人都看得到的热点和商机,却常常忽视了难点和冷门中存在的机会。其实,当人人都知道那是机会时,很可能说明你已经没有机会;而当大多数
期刊
抱陶少女的网络传播路线    在某个论坛惊现一张美丽的青海藏族少女打水照。此照被好事者PS为抱陶少女油画(据说这是中国被PS最多的、最有名的一幅油画),一时跟帖无数,有的网友说“我跟妹妹回家喝水啦”,有的网友表示“妹妹回家喝水带上我啊”,有的网友直接改写歌词“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水水,赶着那马车来”等,还有人冒充青海少女的家长、亲戚、邻居,一时间好不热闹,无数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  进一步,有
期刊
批判篇    观点导读:不再引进一线高手,不再相信“规范”和流程,那么,二线企业是不是只有靠模糊化,江湖化,靠老板亲力亲为、靠敢于冒险,靠家长制、靠艺术化,长期摸索前进了呢?  2010年第4期、5期本刊分别刊登《一线高手二线失足》的上、下篇,行文酣畅淋漓,观点标新立异,极具煽动力,大呼过瘾:原来一线高手们不过如此!  掩卷思考,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今后二线企业是不是就不用引进更高级别的人才了?它们
期刊
第七届中国营销论坛暨中国杰出营销人    活动组织架构  主办:《销售与市场》杂志社  山东电视台  承办机构:北京媒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新媒讯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联思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搜狐财经  独家财经门户:金融界  新闻专线支持:美通社(亚洲)  官方网站:第一营销网www.cmmo.cn、  金鼎人才网www.woohr.com  国内外权威机构支持:美国营销促进会(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