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2例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q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1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Glasgow预后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Glasgow预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求血液透析直穿致腕上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的同时,最大程度使用血液透析可用血管一期行动静脉内瘘,从而增加透析可用血管的储备,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总结农垦中心医院对133例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找出手术最佳方法与疗效的关系,除9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瘤体破裂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急诊手术,其他均择期手术,106例切除瘤体同时行一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成形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60例病理证实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75mg/m2,分第1、8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为51.67%,完全缓解率为8.33% (5/60),部分缓解率为43.33% (26/60),稳定率为23.34%(14/60),进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应用自膨式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球囊预扩后满意后,将自膨式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结果 78例患者共治疗80支血管,置入81枚支架,配合使用56枚保护伞,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10)%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联合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的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生后6~12h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适宜的治疗时间窗提供更多的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人民医院新生几重症监护病房的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 h和7d时外周血清中的神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西峰区人民医院住院确诊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壁结核患者,通过胸部拍片及CT检查判断脓肿范围、肋骨破坏程度及窦道走行方向等.术前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4周以上,根据术中情况行彻底的脓腔及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引流及合理的加压包扎.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48例,Ⅱ、Ⅲ期愈合8例.术后复发4例,3例原切口部位复发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肺功能在Ⅱ~Ⅲ级的COPD并肺动脉高压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规律性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每日1吸,每次18μg,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每日2次,每次1吸,根据疾病表现需要时用抗生素、对症药物和稀释痰液药物;对照组患者除不应用噻托溴铵外,其他治疗措施同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IL-6和血清hs-CRP水平越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 观察预注甲氧明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0例,A组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即刻预注盐酸甲氧明3 mg,B组不预注任何药物.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如有血压下降均使用麻黄碱升压,如有心率减慢给予阿托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术中麻黄碱的用量.结果 A组相对于B组血压、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 ~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