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辛的。俗话说“穷文富武”,习武必须保证营养,吃不起肉的根本没法长期练武。另外,习武之人要吃得饱、吃得好不说,还需要各式武器以及马匹等装备。
所以在明代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以前,民间能习武的大多都是家里有钱的地主或富商,比如李白。《新唐书》是这样介绍李白的:“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好施。”所以李白其实也是习武之人,而且剑术很好。
郭沫若写的《李白与杜甫》里说:李客(李白之父)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够携带那么多的人做长途羁旅。他入蜀以后,把李白养成了一个漫游成癖、挥霍任性、游手好闲、重义好施的人,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商人地主。
李白有仗剑行天涯这样一个标准的游侠形象,与他的家产肯定是分不开的。
深究古代那些习武之人的生活来源,也无非是看他们混黑道还是混白道。过去“侠以武犯禁”,习武之人想来点儿黑钱,无非就是抢劫、偷盗。
在古代,土匪也是一个古老的行当。从春秋时代的盗跖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彻底消灭土匪这个行当。习武之人即使盗窃也都是玩大的,去偷大户人家,比如燕子李三、怪盗一枝梅,再不然就是混黑帮。
其实黑帮出现得也比较晚,清代才出现,比如晚清、民国时期的民间三大帮会组织:青帮、洪门、哥老会。
以青帮为例。青帮以漕运为主业,故称粮船帮。他们最早就是借克扣漕运粮食起家,后来势力大了,也接手给人平事的活,敲诈勒索,什么都干。
混白道的,出身最好的当然是给官府做事的,比如从军、当捕快、衙役之类的。过去有句老话叫“六扇门里好修行”。有官府养着,不愁吃穿,可以专心练功。
这里除了万人敌的将军以外,武功最高的大概就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在肃王府当差,任七品首领太监。在当时,董海川就已经是一代武学宗师了,他所创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他本人可以算是有史以来最能打的太监了。
金庸小说中最著名的武功秘籍之一就是《葵花宝典》,但是关于它的来历并没有细说,仅提及作者為前朝太监。所以传说金庸写《葵花宝典》时参考的原型,就是清朝太监董海川。
除了投身公门以外,民间混白道的主要还有做护院、当保镖、开武馆、跑江湖卖艺等。护院是一个非常清闲且来钱的行当。一般来说,护院主要是防飞贼盗窃、土匪抢劫,需要真动手的时候很少。但是主人都是大户人家,不差钱,自然给的工钱也多,毕竟身家安全可都维系在护院身上。
护院的工作这么好,门槛当然也高,请的都是成名人物,不然无名之辈来看家护院,反当了家贼那就要命了。所以在过去,能当护院的都是成名武师。
护院里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的创始人李飞羽,人称神拳李。在咸丰、同治年间,李飞羽与八卦掌之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李飞羽为形意拳之领袖,威震武林,他就曾给太谷县乡绅孟勃如当过护院。
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保镖行当里的武林名人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本名王子斌,字正谊,是河北沧州人,从小就喜欢练习武术。成年后,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也都学成了。由于他喜用大刀,又由于他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故得“大刀王五”的美名。现在尚存的北京前门外西半壁街13号院,就是大刀王五的源顺镖局的旧址。
至于开武馆的习武人士就太多了,能打的也很多,比如与前面提到的董海川、李飞羽齐名的太极拳杨露禅。
杨露禅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学成后返回家乡永年县设坛教拳,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前往北京。但过去规矩多排外,杨露禅在北京开馆后,因初来乍到,踢馆者甚众,而杨露禅生生打服北京所有能打的武师,而且出手即见红,被誉为打遍京城“杨无敌”。
直到有武师请出董海川,两人闭门比武,打了个平手才结束杨露禅连胜的纪录。
卖艺的行当一般被认为是比较低等的行当,有本事的人很少去打把式卖艺。但实际上,卖艺行当里也出过“大神”,那就是家喻户晓的武师—黄飞鸿。
黄飞鸿之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街头卖艺,尽得家传功夫。
1868年,黄飞鸿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艺,其间,以四象标龙棍法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一直到1872年,黄飞鸿才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他才结束卖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