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研读备课,让阅读教学走向丰实
备好课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基础,这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认真钻研与解读上。现在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我们的老师平时很多时间都用在批改学生作业上,如果有几套本子没有改,他肯定是认为自己的严重失职,但是本来要花一个小时钻研教材的,他因为批改作业只用了半小时、甚至更少,他却没有觉得什么,心安理得。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打个比方:备课的过程就是烧粥的过程,批作业是揭开锅盖的过程,我们的老师都乐衷于做揭锅盖的事情,对粥怎样烧?烧的怎么样、糊了还是怎么的却不闻不问。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你的上课的质量,决定着作业的质量。所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好好重视备课工作。
现行语文课标只是列述了课程目标,即必须达成的最终结果,对教学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并没有具体规定应该教什么,这也带来了为什么说“数学明明白白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名师高手或可信手拈来,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所以研读文本、认真备课尤为重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教材分析总的要求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讲练结合,让阅读教学走向充实
“讲练结合”往往会被认为是数学课教学要求,在语文的教学,除了语文书之外我们还要完成课堂练习册、补充习题等练习,很多老师都习惯于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业,然后再进行批改反馈订正。其实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在语文课上,我们也应该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促讲。
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练习,它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设置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课后练习课后完成的成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比如四上的《珍珠鸟》课后练习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是统领整全文的灵魂问题。让学生抓住这个问题进行预习思考,课上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归纳,就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有作业设计的意識,不能只局限于用现成的练习,落实精心设计练习或者是练笔,。提倡运用作业本。设计作业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都是挂小黑板,那时老师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都是高度认真的。原因在于那是老师自己花精力设计出来的作业,那是学生自己抄下来的题目,所以从态度上都是认真的。但是现在的练习来的太随意,大搞题海战术,造成一个教育的怪圈。使用作业本在语文上意义还在于可以培养学生行款布局的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所以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要坚决恢复语文课堂作业本的使用。同时将课堂练习册作为教师的选做练习。我们重视了课堂练习本的发挥,又做到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至于造成“教什么”和“练什么、考什么”的脱节。让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另外,教材在编写中注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精美的插图,这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使图与文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注意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活动中学会学习。
注重引导发现,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在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上,有个性鲜明的系统设计:借助单元前的“导语”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
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一方面根据需要,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步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如三年级下册在《亡羊补牢》的课题旁有这样的提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在叙写李四光围绕大石头向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时,旁边有“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提示。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后有:“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和大家讨论。看,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呢?”另一方面,用举例的方式提倡和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如一年级上册,在《美丽的小路》一课后,设计了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伙伴一:“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伙伴二:“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伙伴三:“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
备好课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基础,这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认真钻研与解读上。现在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我们的老师平时很多时间都用在批改学生作业上,如果有几套本子没有改,他肯定是认为自己的严重失职,但是本来要花一个小时钻研教材的,他因为批改作业只用了半小时、甚至更少,他却没有觉得什么,心安理得。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打个比方:备课的过程就是烧粥的过程,批作业是揭开锅盖的过程,我们的老师都乐衷于做揭锅盖的事情,对粥怎样烧?烧的怎么样、糊了还是怎么的却不闻不问。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你的上课的质量,决定着作业的质量。所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好好重视备课工作。
现行语文课标只是列述了课程目标,即必须达成的最终结果,对教学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并没有具体规定应该教什么,这也带来了为什么说“数学明明白白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名师高手或可信手拈来,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所以研读文本、认真备课尤为重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教材分析总的要求
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讲练结合,让阅读教学走向充实
“讲练结合”往往会被认为是数学课教学要求,在语文的教学,除了语文书之外我们还要完成课堂练习册、补充习题等练习,很多老师都习惯于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业,然后再进行批改反馈订正。其实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在语文课上,我们也应该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促讲。
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练习,它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设置的,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课后练习课后完成的成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比如四上的《珍珠鸟》课后练习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这个问题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是统领整全文的灵魂问题。让学生抓住这个问题进行预习思考,课上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归纳,就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有作业设计的意識,不能只局限于用现成的练习,落实精心设计练习或者是练笔,。提倡运用作业本。设计作业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都是挂小黑板,那时老师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都是高度认真的。原因在于那是老师自己花精力设计出来的作业,那是学生自己抄下来的题目,所以从态度上都是认真的。但是现在的练习来的太随意,大搞题海战术,造成一个教育的怪圈。使用作业本在语文上意义还在于可以培养学生行款布局的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所以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要坚决恢复语文课堂作业本的使用。同时将课堂练习册作为教师的选做练习。我们重视了课堂练习本的发挥,又做到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至于造成“教什么”和“练什么、考什么”的脱节。让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另外,教材在编写中注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精美的插图,这不但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使图与文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注意设计有趣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活动中学会学习。
注重引导发现,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在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上,有个性鲜明的系统设计:借助单元前的“导语”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
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加强导学、导思、导练。一方面根据需要,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步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如三年级下册在《亡羊补牢》的课题旁有这样的提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在叙写李四光围绕大石头向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时,旁边有“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提示。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后有:“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和大家讨论。看,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呢?”另一方面,用举例的方式提倡和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如一年级上册,在《美丽的小路》一课后,设计了三个小伙伴之间的对话———伙伴一:“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伙伴二:“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伙伴三:“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