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酷爱吃猪肉,特别是肥猪肉,而有的孩子恰恰相反,偏偏不爱吃猪肉。这两个极端,使家长或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痛。
一般说来,喜欢吃猪肉的幼儿,多数是1~2岁幼儿,乳牙萌出十余枚,咀嚼能力较差,不习惯咀嚼多纤维的食物,所以特别喜欢吃肥猪肉。不少家长担心,爱吃肉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患动脉硬化症?
其实,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幼儿来说,如果吃肥猪肉过多,又嗜甜食,并以含铬少的精细米面为主食,且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多纤维素的食物,过于肥胖,加之长大后又染上吸烟等恶习,则有可能患动脉硬化。反之,幼儿在吃适量肥猪肉的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杂粮,少吃甜食,长大成人后,又避免烟酒等,就可少患动脉硬化。
这里建议的是要有“适量”的肥猪肉,并非一点不吃,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需有一定量的动物脂肪,过分限制脂肪的摄入会有不良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有的幼儿不喜欢吃猪肉无论肥瘦肉都不吃,甚至一小根肉丝也要吐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孩子的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家长缺乏营养知识或引导教育无方、烹调技术不当等因素有关。孩子的饮食心理与成人不同,由于好奇心,多注意食物的外观形象。比如一碗红烧肉放在孩子面前,对家长来说并不觉得怎样,而在孩子眼中就感到望而生厌,无法吞咽。久而久之,养成偏食的习惯。
为了使孩子养成全面摄食的习惯,改变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传统为“需要吃什么才能吃什么”,应采用荤素搭配、平衡膳食的科学食物结构。这就要注意营养,讲究烹调的方法。
首先,在肉类加工上要适合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以细、软、烂为原则。可将肉加工成肉糜,对乳牙已出齐的幼儿,可将肉加工成肉丸子,肉丁、肉丝。在烹调加工时多用生粉勾芡,如用甘薯粉、菱粉之类淀粉,可使汤变稠浓,使肉滑软、鲜嫩,便于咀嚼和吞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其次,做肉类食物要适合孩子的“胃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食物制备上,应注意色、香、味、形的美观,多变换花样,以吸引幼儿对食品发生兴趣,增强食欲。以肉糜为例,可以做成肉糜蒸鸡蛋、肉糜烧豆腐、珍珠圆子(肉圆子外层滚上浸泡2小时的糯米,放入笼内蒸熟)、蛋皮卷肉、蛋烧卖,番茄酿肉(将番茄去蒂,挖去籽和心,装入肉糜,上笼蒸熟取出,放在炒熟的青菜上),也可以做成馄饨、菜肉包子、饺子等。
疼爱孩子的家长,只要平时精心安排,细心调理饮食,不断改进烹调方法,并注意适当的引导,就能够使不爱吃猪肉的孩子逐渐改变偏食习惯。平时还要注意让孩子少吃零食,尤其在饭前。吃饭前若有饥饿感,进餐时,必然会对饭及肉类食品感兴趣。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猪肉好呢?儿童宜用无骨、无筋的肉,最好是肥猪的瘦肉。有经验的烹调师知道,肥猪的瘦肉内含氮物质约为20.8%,多为全价氨基酸,肉质细嫩柔软,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适合做各种烹调。
这里介绍两种简便的烹调方法:
一、三色布丁
材料:猪肉(肥、瘦肉为2:8)250克,鸡蛋5只。
调料:精盐、白糖、葱姜末,生粉适量。
作法:
1、肉糜加调料,拌成肉馅待用。2、将蛋清、蛋黄分别放在两个碗内,充分打匀,放入少许精盐。3、取一饭盒,把肉馅放在饭盒里,用手压平,放进蒸笼蒸或隔水蒸5分钟,倒入调好的蛋黄,再蒸5分钟,最后倒入蛋清,再蒸10分钟即成。上面撒上煮熟的胡萝卜或莴苣末。食用时用水果刀将三色布丁切成大约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小块。
二、蒸肉糕
材料:猪肉(肥、瘦肉为2:8)150克,鸡蛋1只。茨菇或土豆、芋艿10克。豆腐衣或用鸡蛋皮50克,金钩(大虾米)5克。
调料:精盐、白酱油、生粉、葱、白糖、黄酒适量。
作法:1、肉糜加调料待用。2、茨菇(去皮)、葱、金钩(泡后)切细碎。3、肉麋,茨菇,鸡蛋加调料拌匀。4、铺开豆腐皮(或鸡蛋皮),抹点湿生粉,倒入拌匀的肉糜,卷成直径约一寸的长条,两头抹上干生粉,放在饭盒里蒸熟,稍冷后以水果刀切成片或段。
一般说来,喜欢吃猪肉的幼儿,多数是1~2岁幼儿,乳牙萌出十余枚,咀嚼能力较差,不习惯咀嚼多纤维的食物,所以特别喜欢吃肥猪肉。不少家长担心,爱吃肉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患动脉硬化症?
其实,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幼儿来说,如果吃肥猪肉过多,又嗜甜食,并以含铬少的精细米面为主食,且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多纤维素的食物,过于肥胖,加之长大后又染上吸烟等恶习,则有可能患动脉硬化。反之,幼儿在吃适量肥猪肉的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杂粮,少吃甜食,长大成人后,又避免烟酒等,就可少患动脉硬化。
这里建议的是要有“适量”的肥猪肉,并非一点不吃,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需有一定量的动物脂肪,过分限制脂肪的摄入会有不良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有的幼儿不喜欢吃猪肉无论肥瘦肉都不吃,甚至一小根肉丝也要吐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孩子的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家长缺乏营养知识或引导教育无方、烹调技术不当等因素有关。孩子的饮食心理与成人不同,由于好奇心,多注意食物的外观形象。比如一碗红烧肉放在孩子面前,对家长来说并不觉得怎样,而在孩子眼中就感到望而生厌,无法吞咽。久而久之,养成偏食的习惯。
为了使孩子养成全面摄食的习惯,改变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传统为“需要吃什么才能吃什么”,应采用荤素搭配、平衡膳食的科学食物结构。这就要注意营养,讲究烹调的方法。
首先,在肉类加工上要适合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以细、软、烂为原则。可将肉加工成肉糜,对乳牙已出齐的幼儿,可将肉加工成肉丸子,肉丁、肉丝。在烹调加工时多用生粉勾芡,如用甘薯粉、菱粉之类淀粉,可使汤变稠浓,使肉滑软、鲜嫩,便于咀嚼和吞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其次,做肉类食物要适合孩子的“胃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食物制备上,应注意色、香、味、形的美观,多变换花样,以吸引幼儿对食品发生兴趣,增强食欲。以肉糜为例,可以做成肉糜蒸鸡蛋、肉糜烧豆腐、珍珠圆子(肉圆子外层滚上浸泡2小时的糯米,放入笼内蒸熟)、蛋皮卷肉、蛋烧卖,番茄酿肉(将番茄去蒂,挖去籽和心,装入肉糜,上笼蒸熟取出,放在炒熟的青菜上),也可以做成馄饨、菜肉包子、饺子等。
疼爱孩子的家长,只要平时精心安排,细心调理饮食,不断改进烹调方法,并注意适当的引导,就能够使不爱吃猪肉的孩子逐渐改变偏食习惯。平时还要注意让孩子少吃零食,尤其在饭前。吃饭前若有饥饿感,进餐时,必然会对饭及肉类食品感兴趣。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猪肉好呢?儿童宜用无骨、无筋的肉,最好是肥猪的瘦肉。有经验的烹调师知道,肥猪的瘦肉内含氮物质约为20.8%,多为全价氨基酸,肉质细嫩柔软,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适合做各种烹调。
这里介绍两种简便的烹调方法:
一、三色布丁
材料:猪肉(肥、瘦肉为2:8)250克,鸡蛋5只。
调料:精盐、白糖、葱姜末,生粉适量。
作法:
1、肉糜加调料,拌成肉馅待用。2、将蛋清、蛋黄分别放在两个碗内,充分打匀,放入少许精盐。3、取一饭盒,把肉馅放在饭盒里,用手压平,放进蒸笼蒸或隔水蒸5分钟,倒入调好的蛋黄,再蒸5分钟,最后倒入蛋清,再蒸10分钟即成。上面撒上煮熟的胡萝卜或莴苣末。食用时用水果刀将三色布丁切成大约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小块。
二、蒸肉糕
材料:猪肉(肥、瘦肉为2:8)150克,鸡蛋1只。茨菇或土豆、芋艿10克。豆腐衣或用鸡蛋皮50克,金钩(大虾米)5克。
调料:精盐、白酱油、生粉、葱、白糖、黄酒适量。
作法:1、肉糜加调料待用。2、茨菇(去皮)、葱、金钩(泡后)切细碎。3、肉麋,茨菇,鸡蛋加调料拌匀。4、铺开豆腐皮(或鸡蛋皮),抹点湿生粉,倒入拌匀的肉糜,卷成直径约一寸的长条,两头抹上干生粉,放在饭盒里蒸熟,稍冷后以水果刀切成片或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