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文: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等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秀文: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
  
  赵秀文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8期撰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质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却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这主要表现为:作为大背景的社会面临着“被标榜的道德”与“被放弃的道德”相背离的困境,学校道德教育中“热情的口号”与“落寞的实践”的悬殊,道德教育自身“政治性”“教育性”“道德性”的博弈,教育者诉求“自主的教育者”却遭遇“被规训的工具”的尴尬,受教育者挣扎于“道德主体的我”与“被道德规训的他”之间等问题。
  要改变这一现状,赵秀文指出,道德教育的各相关方都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改革。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大背景,应该重振大众所真正认同和归依的主流道德观,以期能切实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道德感,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避免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口号化,探寻道德教育切实可行的实践模式,真正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对于道德教育本质的探求应不断深入,规避那种对道德教育任意“贴标签”,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无限赋加的做法;最后在上述几方面的基础上,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还原他们在道德教育的原初内涵和角色本质。
  
  冯建军:价值多元共生时代道德教育的新使命
  
  冯建军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发表文章指出,当今时代不仅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而且是一个“价值共生”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多元价值的“差异”,还要看到多元价值的“共生”。价值的多元共生,要求道德教育既要维护价值多元,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又要进行普遍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共理性。其双重任务,缺一不可。价值的多元共生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要树立一种开放的道德观念,确立协商、对话的教育方式,发挥教师在道德协商、对话中的引导作用。
  
  薛桂波:试析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
  
  薛桂波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1期发文称,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不仅在理论上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性重视和研究不够,而且在实践上亦脱离现实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和教育对象脱节,道德教育各要素不能形成统一整体,整体效力难以发挥,从而导致道德教育面临危机。当代社会道德危机的重要根源就在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 即它不是由某一方面、某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生态性整体性危机。这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引起的道德教育的文化资源危机;道德教育与生命本真性相背离;道德与教育的分离及其生态基础缺失。
  为此,强调整体性、有机关联性和动态平衡性的生态世界观是激活道德教育活力、增强道德教育效力的有效机制;确立道德教育生态的理念,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生态,从而走出转型时期道德教育的困境,缓解社会道德危机。
其他文献
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以谈话法为主。当孩子进入咨询室寻求辅导老师帮助的时候,他们并不缺乏人人熟知的大道理,他们更需要的是解决心灵的困惑,缓解不良的情绪体验,这就使得教师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打了折扣。  尽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程度较轻,但如果任其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要缩小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个体辅导具有良好的效果,玩具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道具。任何一位心理辅导老
小学教育旨在夯实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守望着一个孩子终生的、可持续的发展。多年来,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以“文化熏染 书写幸福人生”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整合优质德育资源,逐步形成了融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特色文化于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收到了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    环境文化:陶冶高尚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基于此,学校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校
苏静用她那风格独树的“新涛教”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也因为富有特色的“诗意教育”,博得了朱永新教授的赏识。在名师的指点下,她由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大学教师。在新的环境中,她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追求,倾情于教育探索和教学研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这种跳跃式的行走方式,让人为之惊艳。然而,细读《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后,我才明白,她那令人赞叹的飞跃,并不是单纯的命运垂青
郑立平:  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全国十佳班主任,教育部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  于洪飞老师持续不断地学习,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许秉红老师咬定反思创新,拥抱了明亮的月儿;肖盛怀老师坚持读书思考,用写作盛开了自由的花……读着几位优秀青年班主任用真情和智慧凝聚成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甘平庸孜孜以求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他们执着地行走在教育追梦路上激情澎湃
第一次认识唐云增老师,是在2004年3月。当时,我应邀参加全国班集体研究中心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举办的“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班理论研讨会”。那次会议特邀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作专题报告。魏老师做报告的那天,由唐老师主持大会,他讲话的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但他充满激情的神情和话语,却激起了全场听众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廖廖数语,全体代表却数次鼓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对唐老师还不了解,但我
选择《秒的认识》作为校内研讨课是种偶然,可就是这个偶然,让课堂充满体验的味道。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说过:“说学生能懂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数学的意义,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解读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孩子一定会乐于参与,这就是课堂的魅力。  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大部分孩子都接受过要珍惜时间的教育,可是对于时间的流
新建学校大都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但往往缺乏内涵。美国教育家伯尔凯说: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引领新办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以文化滋养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此,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着手进行了学校文化培植的实践和探索。    一、提炼学校精神    白鹿小学创建于2007年,是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而建的新区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前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但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这些实践大多止于“经典诵读 礼仪教育”的简单模式,抑或直接照搬针对预科和本科学段的博雅教育做法,未形成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
当今社会日趋开放、多元,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孤立于环境之外。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积极构建区域育人网络,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多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教育指导中心注意发掘区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区域育人网络的构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中展示风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科学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观点  牛丽玲:论道德教育的公私观    牛丽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8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把“私”作为人类的天敌而“斗私”“灭私”。“私”成了万恶之源。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