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中段数学的教学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就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关键词:中段;数学;兴趣;操作;猜想
小学中段学生年龄一般在9-11岁,这个阶段的优点是活泼、好动、爱表现且求知欲强,缺点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四年级数学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如果把握不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本阶段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撑点。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持续地学习下去。同时,兴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能让师生关系和谐,能宽容、赏识学生的老师,必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极大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学生们都会进行评价,做出对教师“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以及“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爱屋及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会迁移到学科课堂上来。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学这门课,反之,亦然。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门学科,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这就说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在现代教育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原来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的、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从“应试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退出,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观念的行为,要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的教学目标上,转变为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上来。切实改掉“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把课堂还给“主人”——學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只是他们的组织者、引导着,只对学生适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说。大胆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
在上四年级(西师版)上册《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时,出示课件,体育老师到商店买4个篮球(一个篮球35元)和1个足球(1个足球45元),需要多少钱呢?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地探讨学习,不是老师一步一步讲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是学生在现有的实践活动中去理解、接受和发展,而不是简单依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猜想、推导、验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数学,就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教学例5。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 ×3。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也非常浓厚,根本就没有空闲做其它。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通过自己都手操作后得到的结论影响非常深刻,不易忘掉。
关键词:中段;数学;兴趣;操作;猜想
小学中段学生年龄一般在9-11岁,这个阶段的优点是活泼、好动、爱表现且求知欲强,缺点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四年级数学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如果把握不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本阶段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这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撑点。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持续地学习下去。同时,兴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能让师生关系和谐,能宽容、赏识学生的老师,必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极大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学生们都会进行评价,做出对教师“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以及“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爱屋及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会迁移到学科课堂上来。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学这门课,反之,亦然。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门学科,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这就说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在现代教育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原来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的、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从“应试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退出,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观念的行为,要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的教学目标上,转变为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上来。切实改掉“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把课堂还给“主人”——學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只是他们的组织者、引导着,只对学生适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说。大胆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
在上四年级(西师版)上册《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时,出示课件,体育老师到商店买4个篮球(一个篮球35元)和1个足球(1个足球45元),需要多少钱呢?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地探讨学习,不是老师一步一步讲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是学生在现有的实践活动中去理解、接受和发展,而不是简单依靠老师的讲解去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根据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猜想、推导、验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数学,就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教学例5。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 ×3。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也非常浓厚,根本就没有空闲做其它。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通过自己都手操作后得到的结论影响非常深刻,不易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