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阅读语篇词汇教学初探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展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篇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基于生词表,把语篇中的生词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词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要基于主题语境,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将学生对主题词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入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1 The Age of Majority为例,阐述教师如何对生词进行分类、如何基于分类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开展词汇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主题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英语课程育人的总目标。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六个相互关联、相互整合的要素。具体而言,语言学习要围绕具体的主题语境,依托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形成思维品质和塑造文化意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教与学活动的主线,更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梅德明、王蔷,2018)。
  自2019年高中秋季学期开始,根据《课标》进行重新修订的各版本高中英语教材走进了北京、天津、海南、山东、辽宁等地的英语课堂。笔者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培训师,参与了部分省市的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教材培训活动。对于广大的高中一线英语教师来说,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都以修订版教材的面世为契机,大胆尝试、努力探索主题意义统领下的教学新模式。然而,在教师开展依托语篇、探究主题意义的教学时,如何处理语言知识,特别是针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一直是教师面临的困惑。笔者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的词汇教学,教师对以下问题存在诸多困惑:(1)阅读语篇中,单词的教学应该放在什么时候?是阅读之前设置专门的词汇课集中学习生词,还是组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生词?(2)如果生词太多,处理不完,特别是有些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文章都看不懂,怎么来探究主题意义?(3)生词要怎样学习?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只要会拼、会写,知道中文意思就可以?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接下来根据过去一年多的课堂观察与深度参与的《英语》(新标准)高中修订版教材示范课,浅谈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
  词汇是英语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因此词汇学习必然是开展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没有词汇的积累和夯实,一切的英语学习都是空中楼阁,探究主题意义也必将无从谈起。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不是忽视,更不是否定词汇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而是强调词汇教学不应是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不是单纯、孤立地死记硬背其音、形、义,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教育部,2018)。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篇所提供的语境中,结合主题开展融入词汇学习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呢?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1 The Age of Majority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开展词汇学习。

对语篇中的词汇进行分类


  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其英语水平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语篇中的生词具体到每个学生而言,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为统一标准,本文词汇教学案例所涉及的词汇全部是来自于教材附录生词表中列出的生词。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来圈定语篇中需要学习的具体词汇。
  《课标》指出,词汇的学习要在语篇中进行,学生通过各种语言活动,使用词语理解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因此,笔者根据词汇与主题意义的相关程度,把生词表中的单词划分为主题词汇和非主题词汇。前者是指那些在理解和表达主题相关信息和观点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词汇。此外,生词表中标注星号的单词属于《课标》中未收录的词汇。它们的出现完全是由于主题需要,用来保证文本语言的地道性和适切性。笔者将这类词汇称为超纲词汇,反之则称为非超纲词汇。那么,根据词汇是否属于主题词汇,以及是否属于超纲词汇,我们可把一个语篇中的所有生词分为四个类别(见表1)。
  外研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1的内容属于“人与自我”的主题,涉及的主题语境内容是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和完善自我。单元以意义理解、发展和实践展开,分为Understanding ideas、Developing ideas 和Presenting ideas三大环节。其中,本单元Understanding ideas环节的第一篇主课文The Age of Majority为一篇专栏文章。文章通过介绍三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对成长和成年的理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成长的意义与责任。单词表中列出的文章主体部分的生词及短语是25个(除去读前活动中出现的生词)。根据语篇中的词汇分类原则,笔者对这25个生词及短语进行了划分(见表2)。

  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对这四类词汇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运用相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提出相同的学习要求呢?答案显然是不必要的。与之相反,教师应该尽量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注意。如表2所示,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是11个非超纲、主题生词及短语。这类生词及短语不仅要求学生在语篇中理解其意义,记忆其音、形、义,还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设计不断复现,帮助学生通过多次的使用达到内化。要求学生掌握程度最低的应该是5个超纲、非主题的生词及短语,只要不影响语篇理解,学生甚至并不需要弄懂它们的确切意思和用法,更不需要特别去识记。对于5个超纲、主题生词,4个非超纲、非主题生词及短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对超纲、主题词汇而言,如果学生水平较高,为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超纲,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识记并尝试运用。对非超纲、非主题词汇而言,它们虽然不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的表达,但因为是《课标》要求掌握的词汇,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对语篇的词汇进行了上述分类之后,教师会发现,尽管生词表列出的单词及短语有25个之多,但是学生并不需要全部掌握。教师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11个非超纲、主题生词及短语。

基于语篇词汇的不同分类,运用相应的词汇教学策略


  针对语篇词汇的不同分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有不同的侧重,也需要运用不同的词汇教学策略。有研究者提出,词汇学习策略可分为两个层次: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死记硬背、分类策略、上下文策略、查词典策略、猜测策略、做练习策略、联系策略(O’Malley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和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学龄前教育。这就给学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声乐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民族声乐教学进行研究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一、高校学前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相比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的培养目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所涉
期刊
如果将2000年作为中国互联网社会普及的“公元元年”,那么迄今为止已然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拨号网络”到如今的“移动互联”,中国互联网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及传播介质的日新月异,显然惠及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对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在内外动力的共同驱使下出现了潜移默化的变革,并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中得以显见。相对于以往的种种教学改革措施
《叱咤风云集》是目前所知抗战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抗战歌曲集,该歌集版本众多,影响广泛,但至今鲜为人知.这部歌集的诞生,不仅促进了抗战歌曲的创作与传播,也推动了抗日救亡
从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音乐领域中涌现出了如马思聪、张静安、夏宗荃、贺绿汀、陈钢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与此同时,一大类歌颂共产党的领导、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赞美新中国的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也随之应运而生。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影视、歌曲、器乐音乐、舞蹈等等。如《思乡曲》《洪湖水浪打浪》《井冈山上太阳红》《阳光照耀着塔尔库什干》《苗岭的早晨》等,这些深
一、形体语言的含义  形体动作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演员利用形体动作来描绘人物的能力。使用身体动作来描绘角色的最基本要求是拥有灵活、可控制和富有表现力的身体器官。必须拥有生动的眼睛,受创造性意志支配的身体,引人入胜的动作以及准确传达身体内部信息的能力。这些是塑造角色所需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声乐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有效提高演员的身体可塑性和身体表现。形体语言的训练不是一般的体育锻炼,例如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