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大量接触动手性较强的学科,比如化学、物理和生物。这三门学科都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又是以实验为基础内容的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培养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中学化学,做为让学生深刻认识物质世界,更加全面的认识自然科学,形成科学素养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而且还是很多学生进入下一阶段求学所必修的科目,因此一直备受各中学特殊的重视。而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中学的化学教育往往还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始终绕不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教师在这种理念下,过分强调课堂灌输,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不断地强调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和理解的速度,让很多学生疲于应对,效率也不高。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来说,兴趣就是一种爱好的取向,对某种东西特殊的情愫。只有人对某一种东西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积极的去靠近、探究这种东西。对于化学学习也不例外,要想真正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是愿意学,喜欢学,那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拟结合现阶段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一方面为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在于向同行求教。
二、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1、作好课程的导人和铺垫工作,引导学生进人化学世界
1.1故事引入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趣的化学现象,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迅速进入学习的角色。
1.2化学小实验导入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将这种好奇心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探求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化学实验引入新课,以实验开头巧妙的导入新课。
1.3化学历史资料和生活化学知识导入
化学史料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的伟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导入课堂,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巧妙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向学生讲解显示生活中出现的某种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自主寻找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把200毫升的水与200毫升的酒精混合到一起之后,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400毫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学生总结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是酒精出现了挥发,所以体积就减小了;是水和酒精有一部分相容了;是有一部分液体残留在容器上了等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积极思考,并迫切的希望得到答案。这时候课程的讲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分子"的知识点也就成功引入。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沟通和交流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师生、生生的交流过程。教学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个体作为一个人并不是单纯的认知机器,只履行单纯的认识世界的职能,而是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在以往我们的化学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不由自主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必须要听我的,其结果就是让很多学生对教师不了解,不愿意与教师沟通,甚至一些学生还很反感某位老师。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很反感,或者不喜欢,那么他的课学生能愿意学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何而来?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是课堂中的平等。不管学生什么样,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是光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期待,而疏忽学习成绩差的;第二,下课后的亲近。中学生的感情普遍比较丰富,也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有时候教师如果主动地跟学生说几句话,询问一下学习的情况、家庭的情况,学生普遍都会感觉教师在关心着自己,然后逐渐的也就放松了心理上的戒备,与老师的关系拉近;第三,在考评之中,一方面要强调分层考评,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学生们的隐私,不能将考试成为一部分学生炫耀的资本,成为一部分学生自卑的来源,要科学的处理成绩公布的方式。
4、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引入化学课堂可改变传统的教堂为学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化学的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现将多媒体运用于化学课堂上最明显的两个优势作出如下分析:(1)突破教学难点。化学中有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对于思维处于形象记忆中的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会有所含糊不清的时候,如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肉眼所不能见的,仅凭教师口头传授或静态图片的展示会让学生有种模棱两可的感受,这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的特点可弥补以上不足,以有形、动态、宏观的方式将微观粒子进行扩大,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中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2)模拟实验。有些实验因实验用品对环境有着较大的污染,且存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不便于引导学生亲自试验,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过程,或展示出因实验实物造成的后果,可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时的严谨度与警惕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一门强调综合能力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熟练进行实验,这对以后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来贵.实施多元化作业,进行开放性评价[J].山东教育,2009(26).
[2]周世林.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中学化学,做为让学生深刻认识物质世界,更加全面的认识自然科学,形成科学素养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而且还是很多学生进入下一阶段求学所必修的科目,因此一直备受各中学特殊的重视。而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中学的化学教育往往还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始终绕不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教师在这种理念下,过分强调课堂灌输,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不断地强调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和理解的速度,让很多学生疲于应对,效率也不高。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来说,兴趣就是一种爱好的取向,对某种东西特殊的情愫。只有人对某一种东西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积极的去靠近、探究这种东西。对于化学学习也不例外,要想真正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是愿意学,喜欢学,那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拟结合现阶段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一方面为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在于向同行求教。
二、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1、作好课程的导人和铺垫工作,引导学生进人化学世界
1.1故事引入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趣的化学现象,这样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迅速进入学习的角色。
1.2化学小实验导入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将这种好奇心投入到对化学知识的探求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化学实验引入新课,以实验开头巧妙的导入新课。
1.3化学历史资料和生活化学知识导入
化学史料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景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的伟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导入课堂,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巧妙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向学生讲解显示生活中出现的某种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自主寻找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把200毫升的水与200毫升的酒精混合到一起之后,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400毫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学生总结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是酒精出现了挥发,所以体积就减小了;是水和酒精有一部分相容了;是有一部分液体残留在容器上了等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积极思考,并迫切的希望得到答案。这时候课程的讲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分子"的知识点也就成功引入。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沟通和交流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师生、生生的交流过程。教学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个体作为一个人并不是单纯的认知机器,只履行单纯的认识世界的职能,而是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的系统。在以往我们的化学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不由自主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必须要听我的,其结果就是让很多学生对教师不了解,不愿意与教师沟通,甚至一些学生还很反感某位老师。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很反感,或者不喜欢,那么他的课学生能愿意学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何而来?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是课堂中的平等。不管学生什么样,教师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是光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期待,而疏忽学习成绩差的;第二,下课后的亲近。中学生的感情普遍比较丰富,也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有时候教师如果主动地跟学生说几句话,询问一下学习的情况、家庭的情况,学生普遍都会感觉教师在关心着自己,然后逐渐的也就放松了心理上的戒备,与老师的关系拉近;第三,在考评之中,一方面要强调分层考评,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学生们的隐私,不能将考试成为一部分学生炫耀的资本,成为一部分学生自卑的来源,要科学的处理成绩公布的方式。
4、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引入化学课堂可改变传统的教堂为学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化学的模拟实验展示出来,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现将多媒体运用于化学课堂上最明显的两个优势作出如下分析:(1)突破教学难点。化学中有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对于思维处于形象记忆中的初中生来说在理解上会有所含糊不清的时候,如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是肉眼所不能见的,仅凭教师口头传授或静态图片的展示会让学生有种模棱两可的感受,这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的特点可弥补以上不足,以有形、动态、宏观的方式将微观粒子进行扩大,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突出了中心,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2)模拟实验。有些实验因实验用品对环境有着较大的污染,且存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不便于引导学生亲自试验,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过程,或展示出因实验实物造成的后果,可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时的严谨度与警惕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一门强调综合能力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熟练进行实验,这对以后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来贵.实施多元化作业,进行开放性评价[J].山东教育,2009(26).
[2]周世林.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