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实施的“渗透力”增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突出课程的连续性和序列性,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整合学生人格、经验,学科知识、方法,社会生活、环境,借助主线勾连、融合手段和聚合课程力量,从“恒常力”“整合力”“融合力”的角度增强课程实施的“渗透力”。
  【关键词】课程实施;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内涵;渗透力
  【中图分类号】B423
其他文献
因为“杏坛杯”,有缘观摩了乔国锋老师《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欣赏中回味,其沉稳、大气的课堂,让人强烈感触到师者聚焦生长的用心。  1.依据思维生长的基本走向,以问引思。  数学的思维,其本质是推理。在逻辑推理的两种类别(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中,主要有归纳、类比、演绎等形式。归纳的过程,是“通过条件预测结果或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过程,也是思维从点状逐步概括并类别化,在“不完全”中进行合情推理
【摘 要】人文素养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宗旨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思想文化,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其最好的途径是在学校实施国学课程。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传统文化经典中选择适当的内容编写成教材,注重对教师进行国学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建立合理可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这样能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
【摘要】“借革新而立标,托生成而提质”。“互联网 ”背景下区域性学校教学管理的“革新生成”有三条可行性思路——标准为先,在转型之际廓清革新和竞争的新视域;运作为重,在升级之际找准革新和竞争的新抓手;践履为本,在跨越之际追寻革新和竞争的新向标。  【关键词】互联网 ;学校教学管理;区域性举措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13-02 
为发挥江苏在教育领导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优势,体现江苏教育领导与管理的实践智慧,分享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教育领导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问题和挑战,《江苏教育》(教育管理)杂志开辟“创芯智汇”专栏,以为江苏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及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呈现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专栏选题旨在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体现江苏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专业旨趣,关注新时代中小学及幼儿
【摘 要】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雅正”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确立了建设“养正尚雅的精致学园,怡情启智的幸福家园”的学校发展愿景和培养“品行雅正、情智和谐、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为此,学校致力于构建“雅慧课程”体系,推进“情智共生”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博雅品质的教师团队,探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  【关键词】雅正文化;优雅教育;主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摘 要】“十二五”时期的江苏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是在江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渐进主义”是其改革创新的方法论,“超前设计”是其发展的前瞻意识,“个体发展”是其发展的价值取向,“优质均衡”是其发展的战略主题,“分类发展”是其发展的科学策略,“重点工程”是其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基础教育本体的理性反思、“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的良性循环、追求创新发展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是其基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5-0057-03  将思维导图用于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能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下文,笔者以绘本I Love My White Shoes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以思维导图为抓手,在理清绘本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
【关键词】E学习社区;学分银行;体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74-03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湖小”)借助“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校”和“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的发展契机,在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形成家庭、社会三方面融合支撑的E学习社区上,开展了一系列探索。  一、E学习社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设计理念】  Welcome to Chicago是译林出版社《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五年级的内容,主要介绍芝加哥的别称、景点、体育、大学、购物场所和美食等。该内容旨在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对芝加哥的城市风貌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教学时,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简单了解芝加哥并让他们对这个城市产生兴趣,如何在绘本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其语言能力、拓宽眼界,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1.举一反三,汇通中外,
2015年5月,我有幸参加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总决赛的评审活动。从各个分赛区脱颖而出的十位选手,无论是专业论文、主题演讲,还是课堂教学,都尽情地展示了他们厚重的教育情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专业素养。每节课都充盈着浓郁的儿童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和成长味,师生参与其中、受益其中、享受其中。现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仇学春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