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川市已经建立起基本的体育中考制度,但仍然存在课程内容单一、课程设置单一、考试心理偏颇等问题。体适能理论是为应对紧张的学习与工作、静力活动过多、体质健康指标下降而提出的。对于体育中考要根据体适能理论开展体育教学和检测、设置中考项目及考查方式。
【关键词】体适能理论 体育中考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93-0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体育被引入中考考试范围。体育中考既能够提升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又为高中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体育中考经过若干次改革,考查流程、组织结构、项目设置和检测手段等都取得长足进步,当然体育中考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2004年,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在此次课改中学生角色、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等都将发生较大改变。[1]
1.银川市体育中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银川市体育中考从1979年开始,已经逐步形成体育中考体系。银川市体育中考成绩分值为50分,具体来说该市体育中考考场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5分)、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800米(女)、(均为20分)、握力体重指数(10分)、跳繩(15分)。从项目设置看,该市项目设置兼顾了上肢力量速度、下肢力量速度和身体形态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初中生身体素质及平常之体育养成。
银川市体育中考有如下的不足之处。(1)考查内容方面。该市体育中考考查内容单一,像上海市等体育中考考查内容包括现场考试和常规表现两部分,而该市只有现场考试一项。(2)课目设置方面。该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只有必选的4项目,没有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2](3)考试准备心理方面。银川市初三学生家长仍然存在体育学习影响文化学习、个别学生和家长“应试”心理严重,甚至利用考试组织漏洞弄虚作假。
2.体适能理论及其研究进展简述
体适能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的,目的在于面对静力状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应付繁重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化学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能力、柔韧素质。[3]基于体适能理论,我国建立起了自己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并从三个层次检测: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及身高体重指数;身体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身体素质指标,包括短跑能力、长跑能力、台阶测试能力等等。
3.体适能理论对于体育中考的启示
(1)体育中考是体适能理论在学生阶段的体现。体育中考是初中体育的延伸和提高,通过体育中考促进学生在初中阶段体育参与与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通过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养成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与体适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才能够胜任工作、学习,才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初中生正处于观念养成关键阶段和学习知识的提升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重视体育教学,必然使其容易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体育中考的目的在于养成。体育中考即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通过考试可以为高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体育中考更是一种督促的手段,一些家长具有的“应试”心理是不正确的,只有在初中日常体育学习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通过体育中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才是根本目的,急功近利的“应试”心理要不得。
(3)体育中考的项目设置要遵循体适能理论原则。银川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仍然以素养类项目为主,此类运动项目可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但容易让“功利”思想者钻了空子。人的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爆发力。上海市就按照人的体能这五个方面设置体育项目,每一种素质设置几项运动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5]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依靠体育中考督促,平常的体育学习和训练表现对于体适能也至关重要。因此,体育中考除了现场考试的终结性考试外,日常表现的过程性考试也应该考虑,而且过程性考试的分值比例不低于20%。
体育中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健康理念,使其具备充分的适能应付学习及工作。体育中考既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性评价,也要考虑身体能力的全面考核以及日常体育课表现。
参考文献:
[1]董星,黄莺.济南市体育中考的现状及主要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8):146-147.
[2]唐建忠,杜大志,欧书娟.重庆市初中生体考项目设置现状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79-83.
[3]沈培忠.关于中考体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83-85.
[4]徐烨,刘礼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63-65.
[5]徐玉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对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剑,男,1987年2月生,宁夏隆德人,山东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学科教学。
【关键词】体适能理论 体育中考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93-0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体育被引入中考考试范围。体育中考既能够提升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又为高中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体育中考经过若干次改革,考查流程、组织结构、项目设置和检测手段等都取得长足进步,当然体育中考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2004年,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在此次课改中学生角色、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等都将发生较大改变。[1]
1.银川市体育中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银川市体育中考从1979年开始,已经逐步形成体育中考体系。银川市体育中考成绩分值为50分,具体来说该市体育中考考场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5分)、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800米(女)、(均为20分)、握力体重指数(10分)、跳繩(15分)。从项目设置看,该市项目设置兼顾了上肢力量速度、下肢力量速度和身体形态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初中生身体素质及平常之体育养成。
银川市体育中考有如下的不足之处。(1)考查内容方面。该市体育中考考查内容单一,像上海市等体育中考考查内容包括现场考试和常规表现两部分,而该市只有现场考试一项。(2)课目设置方面。该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只有必选的4项目,没有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2](3)考试准备心理方面。银川市初三学生家长仍然存在体育学习影响文化学习、个别学生和家长“应试”心理严重,甚至利用考试组织漏洞弄虚作假。
2.体适能理论及其研究进展简述
体适能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的,目的在于面对静力状态,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应付繁重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化学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能力、柔韧素质。[3]基于体适能理论,我国建立起了自己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并从三个层次检测: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及身高体重指数;身体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身体素质指标,包括短跑能力、长跑能力、台阶测试能力等等。
3.体适能理论对于体育中考的启示
(1)体育中考是体适能理论在学生阶段的体现。体育中考是初中体育的延伸和提高,通过体育中考促进学生在初中阶段体育参与与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通过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养成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与体适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才能够胜任工作、学习,才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初中生正处于观念养成关键阶段和学习知识的提升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重视体育教学,必然使其容易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体育中考的目的在于养成。体育中考即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通过考试可以为高中选择优秀的学生。体育中考更是一种督促的手段,一些家长具有的“应试”心理是不正确的,只有在初中日常体育学习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通过体育中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才是根本目的,急功近利的“应试”心理要不得。
(3)体育中考的项目设置要遵循体适能理论原则。银川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仍然以素养类项目为主,此类运动项目可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取得优异成绩,但容易让“功利”思想者钻了空子。人的体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爆发力。上海市就按照人的体能这五个方面设置体育项目,每一种素质设置几项运动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5]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依靠体育中考督促,平常的体育学习和训练表现对于体适能也至关重要。因此,体育中考除了现场考试的终结性考试外,日常表现的过程性考试也应该考虑,而且过程性考试的分值比例不低于20%。
体育中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健康理念,使其具备充分的适能应付学习及工作。体育中考既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性评价,也要考虑身体能力的全面考核以及日常体育课表现。
参考文献:
[1]董星,黄莺.济南市体育中考的现状及主要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8):146-147.
[2]唐建忠,杜大志,欧书娟.重庆市初中生体考项目设置现状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79-83.
[3]沈培忠.关于中考体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83-85.
[4]徐烨,刘礼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设置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63-65.
[5]徐玉明.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对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李剑,男,1987年2月生,宁夏隆德人,山东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