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的内容构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moo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我不断实现的历程,也是一个自我不断追寻的旅程。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生涯选择与决策。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特点,在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建构初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将整体内容构建为三大主题、12个生涯模块和生涯教育26个叙事心理学视角板块。
  关键词:生涯教育;内容建构;叙事心理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2-0053-03
  生涯是指人生整体的发展历程,是个体完整生活的发展历程。生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这种教育同时具备学术及职业功能,升学及就业准备,它强调在传统的普通教育中建立起职业价值,其目标是使个人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准备,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
  叙事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界提出的。1986年,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独立出来。叙事心理学的目标是理解,理解人的行为,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故事。叙事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一种过程”,这与“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我不断实现的历程,亦是一个自我不断追寻的旅程”的理念很契合。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中小学阶段正处于生涯探索期,这是生涯发展早期阶段,也是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发展得顺利与否,影响到人的一生。因此,在中小学实施生涯教育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生涯选择与决策。同时,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对人的内部世界、心理品质发生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以生活为本位的教育模式。因此,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特点,在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建构初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切实可行。
  一、初中生涯教育整体内容的构建
  构建初中生涯教育整体内容应按照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按照生涯发展教育与教育改革的要求来设置初中生涯教育的总体内容,主要分为三大主题,分别为生涯觉察、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
  第二,结合初中生涯教育的需求,来构建初中生涯教育内容体系的具体生涯模块和教育板块。那么如何具体实施呢?
  对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你希望初中生涯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的统计数据显示,初中教师最关注的初中生涯教育内容依次是个人兴趣探索、个人能力探索、个人价值观探索、抗挫折、个人性格探索、目标制定、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和生涯决策。
  对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你希望初中生涯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的统计数据显示,初中生最关注的初中生涯教育内容依次是个人兴趣探索、个人能力探索、学习方法、个人价值观探索、时间管理、个人性格探索、目标制定、抗挫折和生涯决策。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来构建初中生涯教育内容体系的12个生涯模块和26个生涯教育板块。详见表1。
  第三,应整合初中生核心素养与生涯规划能力的内容,以及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心理特点,来构建初中生涯教育完整的内容体系。基于叙事心理学的视角,具体构建内容如表1。
  由此,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的整体内容构建完成。其整体内容分为三大主题、12个生涯模块和生涯教育26个叙事心理学视角板块。
  二、不同年级生涯教育内容的组建
  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的年级内容的组建,应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学业特点和生涯任务。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和独立性与依赖性开始统一。七年级学生的学业特点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因此,七年级学生的生涯任务首先是尽快适应初中新的生活,对自我、同辈和周围的环境、教学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缓解适应过程中的压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构建叙事心理学视域下七年级生涯教育内容,如表2。
  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伴有紧张、焦虑、自卑等心理;身心发展不平衡,导致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绪的出现,以及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八年级学生的学业特点是出现分化:适应了初中生活,养成了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了有效的学习思维与方法的学生学业良好;反之,没有适应初中生活,没有养成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拥有有效的学习思维与方法的学生学业欠佳。八年级学生的生涯任务重点是处理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同一性是指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角色混乱是指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职责、自己承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不能选择生活角色。基于此,构建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八年级生涯教育内容,如表3。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心理发展迅速,开始趋向定型;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达抽象、概括的水平;对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九年级学生的学业特点是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也相对稳定;面对和准备中考,充满压力和不安。九年级学生的生涯任务重点是升学考试和生涯规划(选择普高还是职高)。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升学紧迫感,应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生涯规划,做好心理素质与生涯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构建叙事心理学视域下九年级生涯教育内容,如表4。
  三、初中生涯教育板块内容的建设
  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板块分为正规性、活动性和渗透性三种,正规性板块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是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的主阵地;活动性板块是指在校内或校外或校内外联合进行的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的综合性活动;渗透性板块主要是指在初中的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教学中进行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后两种是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板块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难以统一。因此,着重对正规性生涯教育26个叙事心理学视角板块内容进行了建设。
  叙事心理学视域下正规性初中生涯教育板块采用统一的体例,每个板块由“生涯叙事”“生涯唤醒”“生涯见证”“生涯塑造”四个环节组成。“生涯叙事”环节主要是运用生涯人物的故事导入,既暖场又契合板块内容;“生涯唤醒”环节主要是情境体验,运用叙事心理学的对话、外化、改写等技术寻求并唤醒潜在的积极生涯力量;“生涯见证”环节主要是界定仪式,展现生涯成长路上的困难与阻碍,向外探寻有利资源和支撑;“生涯塑造”主要是生涯规划和生涯行动,主动积极塑造更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生涯。
  目前,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初中生涯教育正在实践探索的路上,力求促使初中生找到自己的生涯重要问题——“我是怎样的人”“我想做什么”“环境支持我做什么”“我对未来的自己和生活的期待是怎样的”的个性化答案,并运用生涯知识与能力拥有幸福,勇往向前,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怀特.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修订版)[M].李明,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2]WinsladeJM.学校里的叙事治疗[M].曾立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3]蒋薇美.中学生心理课生涯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洪
其他文献
情感的本质在于感受和体验,体验就是情感的沉浸、流淌,体验可分为重温式体验、亲身式体验、同感式体验和向往式体验四种.情感的产生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和人生社会机制.人与机器的情感交流是满足人的情感需要途径之一,人的情感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的认知延展与呈现是赋情于机器的前提,涉身性情感机器人和延展性情感机器人就是依此发明创造的,“超人”情感机器人还只是猜想和预言.发明情感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在处理人类情感和机器人情感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把人类情感放在首要地位,也要尊重机器人情感,保持人类情感和机器人情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随着集体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村土地问题也不断的增多,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
期刊
面对科学与人文相互冲突的历史性议题,“第三种文化”在知识层面对二者功能进行比较并凸显了科学知识对人性解放的根本性意义,以判定自身的存在本质;在清理人文概念的过程中论证了科学概念结构的扩展对统一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以实现自身的边界“推移”.“第三种文化”所进行的本质判定以知识论为根本依据,缺乏生存论层面的深究,无法把握文化存在形态的真正本质;其预设的边界“推移”筑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分析模式,对两种文化边界的平衡张力执行强制僭越,造成文化边界的空疏化和模糊化.“第三种文化”寄望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效能非但
摘要:焦点解决的经典问句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相信被提问者本自具足,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尊重。实践证明,将焦点解决问句应用于心理课堂,改变传统提问的导向和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整体看待问题,促使学生不断从自身获得生命力量与资源,促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实施成效。  关键词:焦点解决问句;心理课堂;自我赋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
摘要:持续的自伤行为会降低个体对死亡的恐惧,加大自杀成功的风险。探讨自伤行为的发生机制,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访谈、评估以及功能性行为分析对个案自伤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判,采用生命教育、正向行为支持、个性化心理辅导、自我情绪管理等策略,以切合听障学生身心特点的直观形象、视觉化的手段进行干预,最终个案自伤行为消失,干预成效明显。  关键词:自伤行为;听障学生;辅导个案
摘要: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预能够帮助师生们调节心理状态,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尽快恢复工作、生活与学习。学校在发生危机事件后,统筹相关资源,充分考虑干预对象的特点,参照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做好应急稳定工作的前提下,组织真情告慰、团体干预、小组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有效化解了师生们的心理危机。  关键词: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