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完最后一个音符,他的衬衫几乎都湿透了。音乐厅灯光炽热,台下观众稀少,让他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所在的不过是个三流乐团。当初为了面试成功,他找朋友借钱,买下这把昂贵的小提琴。当他有些发抖地掏出那笔巨款时,老板不屑地笑了:“年轻人,这把琴配这个价钱!”
可是,他觉得自己不配。回想起学琴的童年,阴霾深重。他五岁跟父亲学琴,学了三年,父亲为了一个年轻女人离开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在音乐学院参加毕业考试时,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他不憎恨拉琴,却也爱不起来。只是已经拉了25年,不拉琴,他又能干什么?
第五场演出结束后,乐队负责人一脸凝重地宣布:“乐队解散,对不起。”
昂贵的小提琴,就像一个昂贵的笑话。他背着它上了公交车,扭头看着夜色,看得人都僵硬了。妻子炖了鱼汤,在家等他。她总在笑,仿佛岁月在她那里分外轻盈,哪怕穿件针织衫,也是优美的。她学艺术设计,是SOHO一族,有一单活就接一单。
他愁眉苦脸地说:“乐队解散了。”她笑着说:“再找一个啊。”他说:“这把小提琴花了很多钱,我借了债。”她笑着说:“挣钱再还呗。”他说:“我不想再拉琴了,我真的没有天分……”她顿一顿,说:“那我们回老家吧,先休息一段时间。”
他卖掉琴,带着妻子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那栋二层楼房位于县城的长街尽头,母亲原本在一楼经营一家咖啡屋兼书屋。所有东西都蒙着灰,墙角有喇叭留声机,是旧日时光的见证。母亲在相框里,身着深蓝色绣花旗袍,安静得毫无怨尤。
他们把一切清理干净。妻子在留声机里放上唱片,是小提琴曲《梁祝》。他拿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读起来。他们继续着母亲的生活轨迹,生活清贫而有趣。
一晚,月色清淡,树影婆娑,妻子正在制图,他百无聊赖,很想拉上一曲小提琴,不为年少轻狂的高傲,也不为卑躬屈膝的谋生,只为柔软美好的那一刻。
他去杂货间,取出了自己的第一把小提琴。那是父亲送给他的五岁生日礼物,由于无法原谅父亲的离弃,他八岁后便不曾动用。琴盒里掉出一张卡片,上面用钢笔画着一个穿背带裤的哇哇大哭的小孩,旁边写着一行字:宝贝,即使你哭的样子,爸爸也很爱!还有一行小字,是母亲后来补的:孩子,人生就是一片开阔的旷野,你要去爱。
他走出屋子,把小提琴搁在肩上,侧着头,开始拉琴。汹涌的情感,在琴弦里缓缓流淌。父母的样子,清晰地在琴声中浮现。
不久,妻子怀孕了。他为她拉琴,带她去郊外,席地而坐。白云翻滚,小溪流淌,麦子金黄,青山巍峨,他如痴如狂地拉琴,如饮酒半醺。
几个月后,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去外省某市殡仪馆领取遗物。对方说:“你父亲在遗书里把一切都留给了你。”他陷入坐立不安的沉默。妻子屡次劝他,为他订好车票。
他去了殡仪馆。据说,父亲在一间小寓所独自居住了近二十年,少言寡语,以教小孩拉小提琴为生,死后某一天才被小区清洁工发现。那个女人离开了他,父亲为何不回家?在独自居住的日子里,他有多少忏悔和思念?已经不得而知。
遗物非常简单:一张三万余元的存折,一张发黄的全家福。当晚,在父亲的寓所,他郑重地坐在唯一的一把椅子上,拉了一段小提琴。拉完,他擦干泪,踏上归途。
过了几个月,他做了父亲。又过了几个月,他获得小提琴比赛金奖。他把获奖证书放在父母合葬的坟前,点燃。
他婉拒了各方邀请,仍然做咖啡屋的老板,闲暇之时,喜欢为妻儿拉一曲小提琴,把心中的旷野放进琴声里。
不论悲欢喜愁,失落得意,你听那片旷野,风在吹,云在走,四季轮换,开阔如斯。
(摘自《语思》2009年第11期)
他所在的不过是个三流乐团。当初为了面试成功,他找朋友借钱,买下这把昂贵的小提琴。当他有些发抖地掏出那笔巨款时,老板不屑地笑了:“年轻人,这把琴配这个价钱!”
可是,他觉得自己不配。回想起学琴的童年,阴霾深重。他五岁跟父亲学琴,学了三年,父亲为了一个年轻女人离开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在音乐学院参加毕业考试时,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他不憎恨拉琴,却也爱不起来。只是已经拉了25年,不拉琴,他又能干什么?
第五场演出结束后,乐队负责人一脸凝重地宣布:“乐队解散,对不起。”
昂贵的小提琴,就像一个昂贵的笑话。他背着它上了公交车,扭头看着夜色,看得人都僵硬了。妻子炖了鱼汤,在家等他。她总在笑,仿佛岁月在她那里分外轻盈,哪怕穿件针织衫,也是优美的。她学艺术设计,是SOHO一族,有一单活就接一单。
他愁眉苦脸地说:“乐队解散了。”她笑着说:“再找一个啊。”他说:“这把小提琴花了很多钱,我借了债。”她笑着说:“挣钱再还呗。”他说:“我不想再拉琴了,我真的没有天分……”她顿一顿,说:“那我们回老家吧,先休息一段时间。”
他卖掉琴,带着妻子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那栋二层楼房位于县城的长街尽头,母亲原本在一楼经营一家咖啡屋兼书屋。所有东西都蒙着灰,墙角有喇叭留声机,是旧日时光的见证。母亲在相框里,身着深蓝色绣花旗袍,安静得毫无怨尤。
他们把一切清理干净。妻子在留声机里放上唱片,是小提琴曲《梁祝》。他拿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读起来。他们继续着母亲的生活轨迹,生活清贫而有趣。
一晚,月色清淡,树影婆娑,妻子正在制图,他百无聊赖,很想拉上一曲小提琴,不为年少轻狂的高傲,也不为卑躬屈膝的谋生,只为柔软美好的那一刻。
他去杂货间,取出了自己的第一把小提琴。那是父亲送给他的五岁生日礼物,由于无法原谅父亲的离弃,他八岁后便不曾动用。琴盒里掉出一张卡片,上面用钢笔画着一个穿背带裤的哇哇大哭的小孩,旁边写着一行字:宝贝,即使你哭的样子,爸爸也很爱!还有一行小字,是母亲后来补的:孩子,人生就是一片开阔的旷野,你要去爱。
他走出屋子,把小提琴搁在肩上,侧着头,开始拉琴。汹涌的情感,在琴弦里缓缓流淌。父母的样子,清晰地在琴声中浮现。
不久,妻子怀孕了。他为她拉琴,带她去郊外,席地而坐。白云翻滚,小溪流淌,麦子金黄,青山巍峨,他如痴如狂地拉琴,如饮酒半醺。
几个月后,他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去外省某市殡仪馆领取遗物。对方说:“你父亲在遗书里把一切都留给了你。”他陷入坐立不安的沉默。妻子屡次劝他,为他订好车票。
他去了殡仪馆。据说,父亲在一间小寓所独自居住了近二十年,少言寡语,以教小孩拉小提琴为生,死后某一天才被小区清洁工发现。那个女人离开了他,父亲为何不回家?在独自居住的日子里,他有多少忏悔和思念?已经不得而知。
遗物非常简单:一张三万余元的存折,一张发黄的全家福。当晚,在父亲的寓所,他郑重地坐在唯一的一把椅子上,拉了一段小提琴。拉完,他擦干泪,踏上归途。
过了几个月,他做了父亲。又过了几个月,他获得小提琴比赛金奖。他把获奖证书放在父母合葬的坟前,点燃。
他婉拒了各方邀请,仍然做咖啡屋的老板,闲暇之时,喜欢为妻儿拉一曲小提琴,把心中的旷野放进琴声里。
不论悲欢喜愁,失落得意,你听那片旷野,风在吹,云在走,四季轮换,开阔如斯。
(摘自《语思》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