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汉平原皮影艺术作为中国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文章从探索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入手,阐述了江汉平原皮影戏的社会效应,从图案化、平面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特点,概括了江汉平原皮影戏具有“侧影”之美、静观成画的审美特征。因此,江汉平原皮影的外部造型与内部审美相兼容,能够给观众一种审美的思考,并且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活力。
关键词:江汉平原皮影戏;美学;光影艺术;皮影造型
皮影戏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种类纷繁,风格迥异。根据皮影造型风格的归类,皮影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北方皮影戏、西部皮影戏和中南部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中南部皮影戏的代表,在中南部皮影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如色彩、题材、手法等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其最鲜明、最独特的地方是“侧影”的特征,以及对表现对象的夸张和综合,对绘画和动作的观察,反映了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美学特点。
一、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与价值
(一)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源流
江汉平原的皮影戏和其他地区的皮影戏一样有着相同的起源,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皮影戏传入江汉平原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且受到江汉平原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使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同时也代表了江汉平原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江汉平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象征。元明时期,江汉平原的皮影戏被称为弹戏皮影,主要由汉、楚、秦、川四种曲调组成,也包括荆楚地区的民间曲调。元末清初,江汉平原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皮影戏曲调和唱腔,其突出代表便是“鸡歌调”,也叫阳歌,它的名字来自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古阳水,在《山海经》和《楚辞》两部书籍中均有记载。
(二)江汉平原皮影戏的社会价值
皮影戏的分布地区相当广泛,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皮影戏。皮影戏表现题材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皮影戏的传播。皮影戏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神话、历史故事、民俗和日常生活等,简单易懂,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语言风格,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的审美情趣,也解释了民俗生活中一些深刻的哲理。
众所周知,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与功能两个层面,江汉平原皮影戏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皮影戏的社会性主要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出娱乐的一面。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皮影戏表演主要是用于祭祀神明、还愿祈福等仪式中,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向往。因此,娱神、娱人的活动成为了民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使皮影戏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功能性的特征。
江汉平原皮影戏与社会环境和人的生活是和谐的,它兼具社会性与功能性的特点,不仅是时代独特生产模式的产物,也是皮影戏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江汉平原民众将皮影戏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使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实践和精神需求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不仅反映了江汉平原独特的历史文化,而且充分体现了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丰富性、与众不同的技能和深厚的社会底蕴。
二、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基本特征
(一)皮影造型形态的图案化
皮影造型中图案化的表现形式是皮影戏最显著的特征。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有一定的风格化图案。这些具有风格化特点的图案是用刀刻成的,点、线、面的排列合理。在雕刻中,雕刻的线条和木块相互连接,造就了有节奏的美感。同时,雕刻图案的质感和简单的色彩搭配,增强了平面图案的美感,形成了鲜明而微妙的视觉效果。人物的形状、动物的形状、植物的形状等图案配合在幕布前,勾勒出精彩的表演场景。
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依据剧目的不同分别制作,为了辨别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异,服饰图案是其中一种方法。比如,只有皇帝的衣服才会有龙的图案,龙的图案依赖于皮影雕刻师的雕刻,通过点、线和面相互结合,当表演时被灯光照亮,龙的纹理就会出现。皮影戏的图案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该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增加了造型形式的象征意义,构成了一种民间情趣与真实图案相结合的装饰美学。同时,皮影戏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每个地区的原生文化和审美取向,增加了造型形式的象征意义,形成了既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趣事又有真实图案的皮影作品的艺术形式。
(二)皮影造型形态的平面化
皮影造型的平面化是以皮影戏的舞台演出为基础的。由于皮影戏道具应放置在靠近幕布的位置进行表演,所以表演需要在同一平面进行,这需要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对象特性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结合舞台上的形状,在幕布上的人物是一个平面和完整的展现形式。显而易见,皮影道具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的,道具本身的造型并没有很强的三维空间,其主要方法是对二维平面进行整合,将皮影道具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平面上进行衬托,使皮影道具呈现出平面的形状。
三、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审美特征
江汉平原皮影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设计者、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需求和美学取向。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美学取向与其他民间艺术的美学取向在颜色、种类、手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最鲜明、最独特的地方是“侧影”的特征。江汉平原皮影造型对事物的夸张和概括,对绘画和动作的观察,反映了静观为画的特征。
(一)“侧影”之美
在皮影艺术风格中,剪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形式。在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表演中,由于演出照明和投影的局限性,阴影的轮廓和平面的曲线形状都被突出显示,也创造了独特的侧视图皮影图像。皮影戏中的造型通常是侧面的、单眼的,人体的结构往往是头部较大,胳膊和下肢较长,人物头部的表情较为夸张。
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头部轮廓由“脸部图案”和“头像装饰”组成。“脸部图案”是侧影表现的焦点,眼眉部位横贯整个脸部,大眼睛、小嘴、弯曲的眉毛、直挺的鼻子、圆形前额和方形下巴都是它们的造型特征。脸部图案使用纯侧面作为其样式特性,且进行了夸张。具体来说,江汉平原皮影人物造型的头部仅具有一个面部、一个眉毛、一个眼睛、半个鼻子,并且耳朵位于头部的中心。 “头像装饰”包含帽子和发饰,分为帽子、头冠、围巾、头盔等,根据故事的类型选择具有不同含义的帽子和头饰。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帽子,如乌纱帽、毡帽等,用不同的帽翅装饰,代表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特征。
總而言之,皮影艺术风格的特点表现在平面的轮廓上。根据事物的典型特征,从“侧影”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合成与变形,使其具有强烈的震撼感,给人以美和简约的感觉。在创造皮影造型时,创造者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透视的规则以及角色比例的局限性。这些行为使皮影艺术风格中的形象综合、变形,运用感性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并以“侧影”的形式从而产生更为独特的视觉感受。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随意的创作,而是基于皮影制作者的审美取向和江汉平原的地域风格。
(二)静观为画
江汉平原皮影艺术中所谓的“静观成画”,主要是指静态阴影的艺术美学。皮影通常只是电影演出的道具,就电影而言,让导演根据特定的故事情节来操作只是审美上的愉悦。然而,皮影艺术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不同,静态时的皮影造型极具地域特点,其形象生动、粗犷、夸张,有着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皮影制作者根据自己想象的形状将羊皮、牛皮等材料制作成具体的皮影造型,将无生命的物质转化为感性的形象,产生了悦目愉心的艺术感受。
四、结语
江汉平原民间皮影戏是一种兼具社会性与功能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信仰。皮影造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实际审美需要,而且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因此,皮影艺术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其物质价值,从侧面表现出了江汉平原地区人民质朴的精神价值。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江汉平原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江汉平原皮影戏必须抓住新的机遇,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宋新娟.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传统意蕴表达研究[J].艺术科技,2018(10).
[2]吴良忠.中国皮影[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马海元.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形式创新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7(39).
关键词:江汉平原皮影戏;美学;光影艺术;皮影造型
皮影戏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种类纷繁,风格迥异。根据皮影造型风格的归类,皮影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北方皮影戏、西部皮影戏和中南部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中南部皮影戏的代表,在中南部皮影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如色彩、题材、手法等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其最鲜明、最独特的地方是“侧影”的特征,以及对表现对象的夸张和综合,对绘画和动作的观察,反映了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美学特点。
一、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与价值
(一)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历史源流
江汉平原的皮影戏和其他地区的皮影戏一样有着相同的起源,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皮影戏传入江汉平原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并且受到江汉平原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使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同时也代表了江汉平原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江汉平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象征。元明时期,江汉平原的皮影戏被称为弹戏皮影,主要由汉、楚、秦、川四种曲调组成,也包括荆楚地区的民间曲调。元末清初,江汉平原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皮影戏曲调和唱腔,其突出代表便是“鸡歌调”,也叫阳歌,它的名字来自于江汉平原地区的古阳水,在《山海经》和《楚辞》两部书籍中均有记载。
(二)江汉平原皮影戏的社会价值
皮影戏的分布地区相当广泛,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皮影戏。皮影戏表现题材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皮影戏的传播。皮影戏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神话、历史故事、民俗和日常生活等,简单易懂,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语言风格,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生活的审美情趣,也解释了民俗生活中一些深刻的哲理。
众所周知,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与功能两个层面,江汉平原皮影戏也不例外。一般来说,皮影戏的社会性主要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出娱乐的一面。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皮影戏表演主要是用于祭祀神明、还愿祈福等仪式中,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向往。因此,娱神、娱人的活动成为了民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使皮影戏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功能性的特征。
江汉平原皮影戏与社会环境和人的生活是和谐的,它兼具社会性与功能性的特点,不仅是时代独特生产模式的产物,也是皮影戏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江汉平原民众将皮影戏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使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实践和精神需求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不仅反映了江汉平原独特的历史文化,而且充分体现了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丰富性、与众不同的技能和深厚的社会底蕴。
二、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基本特征
(一)皮影造型形态的图案化
皮影造型中图案化的表现形式是皮影戏最显著的特征。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有一定的风格化图案。这些具有风格化特点的图案是用刀刻成的,点、线、面的排列合理。在雕刻中,雕刻的线条和木块相互连接,造就了有节奏的美感。同时,雕刻图案的质感和简单的色彩搭配,增强了平面图案的美感,形成了鲜明而微妙的视觉效果。人物的形状、动物的形状、植物的形状等图案配合在幕布前,勾勒出精彩的表演场景。
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依据剧目的不同分别制作,为了辨别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异,服饰图案是其中一种方法。比如,只有皇帝的衣服才会有龙的图案,龙的图案依赖于皮影雕刻师的雕刻,通过点、线和面相互结合,当表演时被灯光照亮,龙的纹理就会出现。皮影戏的图案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该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增加了造型形式的象征意义,构成了一种民间情趣与真实图案相结合的装饰美学。同时,皮影戏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每个地区的原生文化和审美取向,增加了造型形式的象征意义,形成了既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趣事又有真实图案的皮影作品的艺术形式。
(二)皮影造型形态的平面化
皮影造型的平面化是以皮影戏的舞台演出为基础的。由于皮影戏道具应放置在靠近幕布的位置进行表演,所以表演需要在同一平面进行,这需要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对象特性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结合舞台上的形状,在幕布上的人物是一个平面和完整的展现形式。显而易见,皮影道具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的,道具本身的造型并没有很强的三维空间,其主要方法是对二维平面进行整合,将皮影道具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平面上进行衬托,使皮影道具呈现出平面的形状。
三、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审美特征
江汉平原皮影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设计者、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需求和美学取向。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美学取向与其他民间艺术的美学取向在颜色、种类、手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最鲜明、最独特的地方是“侧影”的特征。江汉平原皮影造型对事物的夸张和概括,对绘画和动作的观察,反映了静观为画的特征。
(一)“侧影”之美
在皮影艺术风格中,剪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形式。在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表演中,由于演出照明和投影的局限性,阴影的轮廓和平面的曲线形状都被突出显示,也创造了独特的侧视图皮影图像。皮影戏中的造型通常是侧面的、单眼的,人体的结构往往是头部较大,胳膊和下肢较长,人物头部的表情较为夸张。
江汉平原皮影造型的头部轮廓由“脸部图案”和“头像装饰”组成。“脸部图案”是侧影表现的焦点,眼眉部位横贯整个脸部,大眼睛、小嘴、弯曲的眉毛、直挺的鼻子、圆形前额和方形下巴都是它们的造型特征。脸部图案使用纯侧面作为其样式特性,且进行了夸张。具体来说,江汉平原皮影人物造型的头部仅具有一个面部、一个眉毛、一个眼睛、半个鼻子,并且耳朵位于头部的中心。 “头像装饰”包含帽子和发饰,分为帽子、头冠、围巾、头盔等,根据故事的类型选择具有不同含义的帽子和头饰。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帽子,如乌纱帽、毡帽等,用不同的帽翅装饰,代表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特征。
總而言之,皮影艺术风格的特点表现在平面的轮廓上。根据事物的典型特征,从“侧影”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合成与变形,使其具有强烈的震撼感,给人以美和简约的感觉。在创造皮影造型时,创造者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透视的规则以及角色比例的局限性。这些行为使皮影艺术风格中的形象综合、变形,运用感性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并以“侧影”的形式从而产生更为独特的视觉感受。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随意的创作,而是基于皮影制作者的审美取向和江汉平原的地域风格。
(二)静观为画
江汉平原皮影艺术中所谓的“静观成画”,主要是指静态阴影的艺术美学。皮影通常只是电影演出的道具,就电影而言,让导演根据特定的故事情节来操作只是审美上的愉悦。然而,皮影艺术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不同,静态时的皮影造型极具地域特点,其形象生动、粗犷、夸张,有着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皮影制作者根据自己想象的形状将羊皮、牛皮等材料制作成具体的皮影造型,将无生命的物质转化为感性的形象,产生了悦目愉心的艺术感受。
四、结语
江汉平原民间皮影戏是一种兼具社会性与功能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信仰。皮影造型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实际审美需要,而且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因此,皮影艺术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其物质价值,从侧面表现出了江汉平原地区人民质朴的精神价值。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江汉平原传统文化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江汉平原皮影戏必须抓住新的机遇,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宋新娟.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传统意蕴表达研究[J].艺术科技,2018(10).
[2]吴良忠.中国皮影[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马海元.皮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形式创新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