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说孙子是在家庭教育中长大的,不如说是在家庭争吵中长大的。教育孩子我们家素来分为两派——我与老伴是一派,算“老派”吧;儿子和儿媳是另一派,算“新派”。两派经常发生争执。
譬如孩子喊人这件事,孙子自从会说话起就一直不喊人,对邻居不会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姑姑来了不喊,连外公外婆来了也不喊,像对待陌生人似的。我与老伴叫他喊,逼他喊,他就是不喊。儿媳说,顺其自然吧,长大了他自然会喊人。有了“后台”撑腰,孙子更加不喊人了。我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就像培育树苗,苗期不育,任它长弯,待长成大树,想扳直就不可能了。经过反复说理,“新派”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我们共同给孩子讲道理。有一天,亲家母来了,孙子终于开口喊了声“外婆好”,大家都很高兴,及时表扬了他。从那以后,家里不管来了谁,他都会喊“××好”。
再譬如,孙子四五岁时,整天跟小伙伴们打打闹闹,我们“老派”不准许,逼着孙子学汉字,规定他每天学会五个字。“新派”说话了:“孩子年龄小,主要是让他长身体,应该让他玩,在玩中长智慧;至于学汉字,那是上学以后的事。”我与老伴觉得儿子、儿媳讲得有道理,便不再强迫孙子。孙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玩得更痛快了。后来发现,他在那两年学会了不少本领:滚铁环、跳绳、打陀螺、下跳棋……
孙子刚上小学,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老”两派又发生了争执。我们“老派”要让孙子学《三字经》,认为《三字经》包罗万象,孩子学透了就会刻苦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一定能成才。儿子说:“《三字经》我看了,那本书不适应时代了,里面还有一些非科学的内容,例如其中倡导的‘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现在还提倡吗?又如‘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现在的汉语语音已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阳上去了。”儿媳又拿出了《小学生守则》,说:“这里面第三条‘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得多好,浅显易懂,条条得力,学好了、做到了,还怕不成才吗?”结果,“老派”又服了“新派”。我们共同督促孩子学习《小学生守则》,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记得孙子读低年级时,有一天做了一道乘法题,大意是:练习本每本0.5元,买3本需多少元?孙子的解法是:3×0.5元=1.5(元)。儿媳看了后说没错,我批评儿媳辅导孩子不细心,儿媳说本来就没错。我坚持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3本的价钱是3个0.5元相加,也就是0.5元的3倍,应写成“0.5元×3”,不能写成“3×0.5元”,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不能随意调动。最后我们请数学老师定夺。老师说,我说的是过去数学课本的解法,現在不同了,现在把被乘数和乘数的前后位置淡化了,只要得数对就算正确。结果,又是“新派”得胜……
多年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老年人与年轻人常常发生意见分歧,但通过沟通,最后都能达成共识,谁对就服从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譬如孩子喊人这件事,孙子自从会说话起就一直不喊人,对邻居不会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姑姑来了不喊,连外公外婆来了也不喊,像对待陌生人似的。我与老伴叫他喊,逼他喊,他就是不喊。儿媳说,顺其自然吧,长大了他自然会喊人。有了“后台”撑腰,孙子更加不喊人了。我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个性要从小培养;就像培育树苗,苗期不育,任它长弯,待长成大树,想扳直就不可能了。经过反复说理,“新派”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我们共同给孩子讲道理。有一天,亲家母来了,孙子终于开口喊了声“外婆好”,大家都很高兴,及时表扬了他。从那以后,家里不管来了谁,他都会喊“××好”。
再譬如,孙子四五岁时,整天跟小伙伴们打打闹闹,我们“老派”不准许,逼着孙子学汉字,规定他每天学会五个字。“新派”说话了:“孩子年龄小,主要是让他长身体,应该让他玩,在玩中长智慧;至于学汉字,那是上学以后的事。”我与老伴觉得儿子、儿媳讲得有道理,便不再强迫孙子。孙子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玩得更痛快了。后来发现,他在那两年学会了不少本领:滚铁环、跳绳、打陀螺、下跳棋……
孙子刚上小学,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老”两派又发生了争执。我们“老派”要让孙子学《三字经》,认为《三字经》包罗万象,孩子学透了就会刻苦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一定能成才。儿子说:“《三字经》我看了,那本书不适应时代了,里面还有一些非科学的内容,例如其中倡导的‘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现在还提倡吗?又如‘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现在的汉语语音已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阳上去了。”儿媳又拿出了《小学生守则》,说:“这里面第三条‘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得多好,浅显易懂,条条得力,学好了、做到了,还怕不成才吗?”结果,“老派”又服了“新派”。我们共同督促孩子学习《小学生守则》,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记得孙子读低年级时,有一天做了一道乘法题,大意是:练习本每本0.5元,买3本需多少元?孙子的解法是:3×0.5元=1.5(元)。儿媳看了后说没错,我批评儿媳辅导孩子不细心,儿媳说本来就没错。我坚持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3本的价钱是3个0.5元相加,也就是0.5元的3倍,应写成“0.5元×3”,不能写成“3×0.5元”,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不能随意调动。最后我们请数学老师定夺。老师说,我说的是过去数学课本的解法,現在不同了,现在把被乘数和乘数的前后位置淡化了,只要得数对就算正确。结果,又是“新派”得胜……
多年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老年人与年轻人常常发生意见分歧,但通过沟通,最后都能达成共识,谁对就服从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