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该依托教材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化欣赏培养“继承创新”的实践观,运用合作探寻“人文意识”的课堂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课堂;人文意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2-01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时要关注他们参与、探索、感悟的过程。要强化他们的艺术通感能力,拓展他们艺术视野的宽度,更要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尊重、分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我们美术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美术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依托教材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首先要使他们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生命的价值。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亘古不变的师生问答法。这种“教师主体”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忽略了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文意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教师要将自己的美术课堂打造得具有人文氛围与人文气息。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自主性与多元性,那是因为美术课堂中的学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感受与不同的经验。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不能以统一的要求限制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们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表现自己的绘画想法,不以对错论英雄。教师只给予积极的评价措施,引导学生从评价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重心、抓住每节课绘画的重点、寻找有价值的因素。例如,在教学“画老年的自己”时,先出示几张老年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老年人的特征,再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爷爷、奶奶的神情动作,最后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想象自己老年时的样子。这样的过程,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人文意识的熏陶与体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记忆、想象与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家庭的责任、对理想的憧憬。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关心生命”要求的具体体现,让美术课堂不再是技法教育的附体,而是彰显人文意识的殿堂。
二、强化欣赏培养“继承创新”的实践观
让学生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并超越传统,也是培养其人文意识的重要标志。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家的事迹与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欣赏他们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方法。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作品,让美术与历史交融,让美术与文化融合,让美术与音乐相融,使学生的继承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例如,让学生欣赏《掷铁饼者》雕塑时,学生无法理解其伟大之处,只是觉得好笑。于是,我从欣赏课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人热爱运动的热情,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的魅力,让学生了解雕塑的表现技巧。此后,学生从艺术发展历史的传承与艺术发展历史的创新这两个方面,对《掷铁饼者》有了详细成熟的认识。再如,在“剪撕画贴”的教学中,增加了欣赏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畅谈感受、组织查阅。从作者的典型事例、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方面,逐步深入了解美术知识。之后,让学生结合时代因素与历史背景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历史的背景中寻找自我视点与自我依据,学会发现美术的本质,体验美术与人文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能力。
三、运用合作探寻“人文意识”的课堂观
艺术课程标准纲要指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自由组合,让他们在小组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分享的人文意识。例如,进行“手的联想”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手的表演”,然后让他们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接下来的“手的表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收获的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群思想。小小的手,此时变得如此神奇,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洗澡,有的像袋鼠,有的像小兔……也许落在纸上的图形不是最精彩的,但学生想象的热情肯定是最棒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新模式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既鼓舞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体验的成功,更有人文意识的魅力。在这种人文意识氛围浓厚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学会欣赏别人、认可别人。
四、结束语
美术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处彰显着人文意识。作为美术教师,要尽自己所能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渗透其中的各种人文因素,为每个学生人文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伟.有效的人文性美术教学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0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刘东.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追求[J].教育科学论坛,2006(07).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课堂;人文意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82-01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时要关注他们参与、探索、感悟的过程。要强化他们的艺术通感能力,拓展他们艺术视野的宽度,更要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尊重、分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我们美术老师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美术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依托教材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首先要使他们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生命的价值。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亘古不变的师生问答法。这种“教师主体”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忽略了课堂中客观存在的人文意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教师要将自己的美术课堂打造得具有人文氛围与人文气息。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自主性与多元性,那是因为美术课堂中的学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感受与不同的经验。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不能以统一的要求限制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们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表现自己的绘画想法,不以对错论英雄。教师只给予积极的评价措施,引导学生从评价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重心、抓住每节课绘画的重点、寻找有价值的因素。例如,在教学“画老年的自己”时,先出示几张老年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老年人的特征,再要求学生模仿自己爷爷、奶奶的神情动作,最后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想象自己老年时的样子。这样的过程,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人文意识的熏陶与体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记忆、想象与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家庭的责任、对理想的憧憬。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关心生命”要求的具体体现,让美术课堂不再是技法教育的附体,而是彰显人文意识的殿堂。
二、强化欣赏培养“继承创新”的实践观
让学生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并超越传统,也是培养其人文意识的重要标志。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家的事迹与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欣赏他们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方法。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作品,让美术与历史交融,让美术与文化融合,让美术与音乐相融,使学生的继承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例如,让学生欣赏《掷铁饼者》雕塑时,学生无法理解其伟大之处,只是觉得好笑。于是,我从欣赏课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人热爱运动的热情,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的魅力,让学生了解雕塑的表现技巧。此后,学生从艺术发展历史的传承与艺术发展历史的创新这两个方面,对《掷铁饼者》有了详细成熟的认识。再如,在“剪撕画贴”的教学中,增加了欣赏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畅谈感受、组织查阅。从作者的典型事例、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方面,逐步深入了解美术知识。之后,让学生结合时代因素与历史背景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从历史的背景中寻找自我视点与自我依据,学会发现美术的本质,体验美术与人文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艺术继承与创新的能力。
三、运用合作探寻“人文意识”的课堂观
艺术课程标准纲要指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自由组合,让他们在小组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分享的人文意识。例如,进行“手的联想”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手的表演”,然后让他们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接下来的“手的表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收获的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群思想。小小的手,此时变得如此神奇,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洗澡,有的像袋鼠,有的像小兔……也许落在纸上的图形不是最精彩的,但学生想象的热情肯定是最棒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新模式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既鼓舞了自己也感染了别人。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体验的成功,更有人文意识的魅力。在这种人文意识氛围浓厚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学会欣赏别人、认可别人。
四、结束语
美术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处彰显着人文意识。作为美术教师,要尽自己所能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渗透其中的各种人文因素,为每个学生人文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伟.有效的人文性美术教学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0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刘东.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追求[J].教育科学论坛,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