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二图书馆总体功能定位研究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antiff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州第二图书馆应建成怎样的现代化图书馆?与现有的人民路图书馆应进行怎样的功能互补与呼应?如何抓住由此带来的新契机和发展的新平台,谋划苏州图书馆的新定位和新目标,并开创出一个苏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摆在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首先运用功能设计理论,在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公众对图书馆期待的深入调研基础上,确定苏州图书馆当前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并据此确定苏州第二图书馆的总体功能定位。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战略目标 功能定位
  分类号 G258.2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17
  Th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The Second Library of Suzhou
  Xu Xiaoxia, Gao Qing
  Abstract How the Second Library of Suzhou should be designed? How to complement the old library which is located in RenMin Road? How to seize the new opportunity and platform to plan the new goals, and how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Library are the problems placed in front of the builders. This paper uses the Functional Design Theory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s of the public to make sure the missions and strategice objectives of Suzhou Library, and then sets th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Library of Suzhou.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Suzhou Library. Strategic objectiv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0 引言
  在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直接推动下,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1年,苏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创建城市。
  在此之前,苏州图书馆依托2001年建立的人民路新馆和逐步建立起来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截止2010年底已建26家分馆),为苏州市民提供了较为便捷和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人民路图书馆365天开放,每天开放12小时,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00~6000人次,高峰期达7000~8000人次,早已超过了当初的设计容量。政府随之也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购书经费从老馆的100万逐步增加到了800万,示范区创建又增至1600万。另外,按照苏州图书馆建设总分馆的模式,基层政府每年也要为分馆建设和运行投入一定的经费。可以说,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历史最好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苏州图书馆已经感受到了来自馆舍空间,特别是存储空间和文献配送集散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苏州城市的扩张,苏州城区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的69.559万[1],增长到2011年的245.248万[2],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随之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2008年出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及示范区创建东部标准的要求,我馆尚存在着14 000平方米左右的馆舍面积差距。
  在标准要求和现实发展的双重压力之下,苏州图书馆向政府提出了建设1.5万平米规模的“文献资源存储集散中心”的报告,主要解决文献存储和配送集散的问题。这一报告无疑带有明显的职业谨慎。市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在苏州城市北部建设一个集文献存储集散、全新阅读空间、多元化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确定投资4.8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选址也从相对偏远的澄阳路转换至相城区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活力岛”附近,保留人民路老馆,并将项目更名为“苏州第二图书馆”。这充分体现了苏州市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对苏州图书馆事业的极大支持。“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在苏州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又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图书馆新馆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一座新的建筑物,更是事业发展的一个新平台、新契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馆建设更多地在于规划新的发展战略,新馆建设过程同时也应是图书馆业务变革与提升的过程[3]。苏州第二图书馆应建成怎样的现代化图书馆?与现有的人民路图书馆应进行怎样的功能互补与呼应?这一课题便摆在了建设者们的面前。苏州图书馆人需要认真谋划、思考和探索实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规划建设好“苏州第二图书馆”,抓住由此带来的新契机和发展的新平台,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整体思考和确立苏州图书馆的新定位和新目标,并开创出一个苏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 苏州图书馆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应与苏州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联。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恰逢“十三五”时期,“第二图书馆”理应成为苏州图书馆谋划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的重要因素。“十三五”规划的制定,需立足苏州图书馆的现实基础、适应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把握世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编制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引领苏州图书馆的长期发展。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也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是科学有效的。因此,本研究课题组首先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界的功能设计理论,以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社区需求为驱动,通过深入调研,深度了解把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公众对图书馆的期待,从而确定苏州图书馆当前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1.1 苏州图书馆新时期的使命
  使命之一: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苏州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支持和开展教育,促进全民阅读。
  使命之二: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分馆应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使命之三: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高速发展中的苏州社会重要的“稳定器”,以其特有的服务广泛性、公益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苏州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使命之四: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更加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苏州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1.2 “十三五”时期的战略目标
  为完成上述使命,苏州图书馆立足现有的基础,并受行业发展趋势的引领,确定以下战略目标。
  1.2.1 发展并完善一个全覆盖的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个全覆盖的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依托。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公众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1.2.2 加强地区中心馆建设,强化中心馆地位,发挥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苏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高,这与苏州图书馆作为地区中心馆长期以来的引领带动不无关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交通的日益便捷化,城市范围不同地区图书馆间需要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协同。另一方面,由于苏州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目前苏州城区的总分馆建设因存在两种不同的构建模式带来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同城效应问题亟需解决。在此背景下,苏州图书馆的中心馆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突出和加强,实现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的协同开展。
  1.2.3 打造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图书馆
  我们正处在深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了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图书馆必需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应用新技术,推进“互联网+图书馆”,促进数字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为苏州市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衔接、“24小时不间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1.2.4 拓展交流与合作,拓宽事业发展之路
  作为公益性机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支持。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可实现资源的共享,也可拓展视野、借鉴经验。
  1.2.5 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事业顺利发展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图书馆身处一个改革的时代,不仅需要面临外部环境的多变,同时也要求图书馆内部的不断改革创新,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手段的创新。
  2 苏州第二图书馆的总体定位及建设思路
  上述确定的苏州图书馆使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都要求苏州第二图书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平台作用。无论是建设一个全覆盖、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还是加强地区中心馆建设,发挥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亦或是打造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图书馆,第二图书馆无疑将成为重要的依托。为此,确定苏州第二图书馆的总体定位和建设思路如下。
  2.1 总体定位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其社会角色分工或社会功能定位就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因此,新馆建设要符合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及发展趋势,要有前瞻性和发展眼光,要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将新馆建成城市文明与文化的一大景观,充分发挥图书馆设施和建筑所具有的文化“象征”作用[4]。因此,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瞄准国内一流水平,立足苏州特色,建设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未来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图书馆,并实现城市文化地域特征和图书馆独有文化内涵的有机统一[3],使之成为苏州城市文化新标志,成为苏州图书馆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平台,大力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发展水平,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2.2 总体思路
  立足图书馆使命和发展趋势,运用现代图书馆理念与最新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市民学习求知、相互交流、文化休闲的需求;突出亮点,彰显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与人民路图书馆错位发展,功能相衔,南北呼应,共为一体,使苏州图书馆成为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心图书馆,支撑和领导整个服务体系的运行与发展,并进一步辐射带动苏州地区图书馆的发展;以第二图书馆建设为契机,实现苏州图书馆又一次新的跨跃发展。
  2.3 具体设想
  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和第二图书馆地分南北、相隔较远,但在功能上应整体规划,相互衔接,优势互补。人民路馆应充分发挥地处城区中心、交通便利的优势,通过调整布局,强化面向全体市民的常规图书馆服务;二馆地处城北相城区,市民前往相对不便,应强化特色服务以吸引读者,同时满足支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运转的文献存储、集散需求。以公益性为主导,实现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拓展增值服务,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化文化需求。
  3 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功能设置与实现目标
  3.1 功能设置
  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功能设置,需要在苏州图书馆整体战略目标引导下,充分考虑与人民路图书馆的功能衔接和错位发展,在人民路图书馆主要侧重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苏州第二图书馆将实现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文献存储集散、多元化文化服务三大功能。
  “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将着力营造温馨、舒适、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学习求知、相互交流、文化休闲的需求,同时提高情报服务能力,满足“精准服务”的需求。“文献存储集散”将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建造国内首个“仓储式智能书库”,实现文献存储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和智能化,满足总分馆体系运转和事业发展的需求。“多元化文化服务”将通过配套的商业等设施,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3.2 实现目标
  3.2.1 打造温馨舒适的“市民大书房”
  苏州第二图书馆将突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空间价值,为市民提供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文献借阅区域,将打破传统图书馆的资源组织和布局形式,突出按主题功能和读者群体划分布局。立足全媒体的时代特征,在资源组织上实现跨类型文献的集合,即按主题组织不同载体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文献、多媒体数字文献以及实物文献;打破传统图书馆环境布置的刻板方式,立足人本与人文特性,引入家居理念布置环境,从图书的陈列方式、空间布置、灯光、座位等细节增加读者在馆内阅读的愉悦体验,使图书馆不再只是提供阅读设施,而是提供学习环境,实现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
  3.2.2 打造儿童“悦读新天地”
  儿童是阅读推广最有效的目标人群,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就是培养未来的阅读后备军。同时,关注儿童群体还可以发挥“小手牵大手”的效应。因此,苏州第二图书馆将重点打造面向0~16岁各年龄层次的、多功能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少年儿童“悦读新天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分别组织资源、开设活动区域和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将针对0~3岁婴幼儿开设亲子活动区,提供有利于促进婴幼儿感统发展的活动环境,传递科学育儿理念与知识;针对4~6岁幼儿开设亲子阅读区,提供亲子阅读、互动游戏、玩具图书、手工制作、视听欣赏、家长沙龙等功能区域,促进儿童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针对7~16岁的少年儿童开设少儿借阅区,提供独立阅读、绿色上网、学习讨论、体验探索等功能,促进少年儿童的阅读鉴赏和探究学习能力。尝试与高品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提供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相关培训,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
  3.2.3 实现“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文献的迅速增长,数字阅读也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复合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基本形态,即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形态。二馆将打造苏州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资源服务、多媒体阅读体验等,实现“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数字图书馆体验区将作为二馆读者服务的一个亮点,向广大市民提供数字资源的展示和使用指导,以帮助苏州市民及时了解并掌握新技术应用,从而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缩小社会的信息鸿沟。方便的电子阅读,将使阅读更加普遍,无处不在。
  3.2.4 打造信息服务新平台
  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逐步在两个方向上拓展。总体来说,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聚焦服务的深度,公共图书馆则聚焦服务的广度。但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核心能力也不应仅仅体现在保障市民基本文化需求之上,也应当挖掘服务的深度,提供知识的有效获取。因此,在人民路图书馆满足市民一般信息需求服务的基础上,二馆将重点加强面向机构的高层次信息服务。通过机构合作等形式,依托更加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手段,为企业和机构提供“科技查新”“市场分析”“媒体监测”“竞争情报”等高端服务,为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2.5 打造多元化文化服务中心
  现代图书馆具有多重使命,文化传播是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近年来,许多图书馆都在文化传播领域、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了拓展。因此,多元化文化服务的提供也将是二馆建设的一个亮点。二馆将通过多厅数字影院、报告厅、多功能厅、展示展览厅、培训教室、咖啡吧、茶吧、书店、文化广场等设施场馆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各类艺术欣赏、学术报告、各类培训、文化消费和自主活动场地等,满足各类人群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文化中心。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需彰显时尚与品质,以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和素养。
  3.2.6 打造文化“苏州之窗”
  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对于本地区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利用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苏州第二图书馆将通过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促进苏州市民对本地知识和文化遗产的了解,从而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帮助外来人口了解苏州社会文化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可将图书馆作为文化旅游点,成为苏州对外宣传的窗口。二馆将具体通过开设地方文献阅览室、苏州民俗文化阅览室、苏州文学馆、苏工苏作展示厅、苏州藏书刻书文化展示厅等来实现以上功能。
  3.2.7 打造国内首个“仓储式智能书库”
  文献信息资源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图书馆生存的重要基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无论图书馆将来怎样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都应该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资源建设质量与水平,将极大影响图书馆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人民路图书馆的设计最高容量为200万册,而目前的馆藏量已远远超出这一容量(2014年底统计为346万册),根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十二五”期末需达到人均1.2册。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的建议标准为人均1.5~2.5册[5]。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二馆至少应该满足700万册藏书的容量。据研究,仓储式高密集型书库平均每册图书的储存成本并不比其它存储方式高[6],因此,二馆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造国内首个文献存储空间利用最大化的高密集型仓储式书库,并配以自动化存取系统、高速分拣系统、文献自动化传输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建成集存储功能、典藏管理功能、出入库管理功能、流通分拣功能、文献传送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书库系统,充分节省空间资源,实现智能化管理,承担文献存储、典藏管理、文献网借流转、总分馆文献调拨的功能。
  3.2.8 打造苏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支撑平台
  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已拥有1个总馆、70家分馆、2辆流动图书车(30个停靠点)、28个流通服务点、1个轨道交通图书馆、2个集装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个网借投递点,已初步构建成一个立体交叉、多层次、全天候的服务网络。根据《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每3万人建设一个图书馆的覆盖标准,分馆数量还将继续扩大,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随着分馆数量的增加以及其他服务点和服务手段的推出,各类业务量激增,亟需一个支撑平台支持服务体系的运行,主要包括面向整个服务体系的文献采集、分编、加工、流转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二馆将通过采编物流中心、智能化书库系统以及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来满足这一功能需求。   4 苏州第二图书馆的总体布局
  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建筑方案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遴选高水准的设计方案,采取了国际招投标方式进行。通过层层遴选,确定了三套候选方案,分别由澳大利亚JPW设计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和意见征集,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设计的二号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苏州第二图书馆设计方案。该方案建筑形式新颖,富有变化,较有冲击力;功能布局、内部流线设置,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建筑形态与周边建筑的空间处理比较协调。
  该方案经过深化设计,初步确定总建筑面积为45 332平方米,其中地上6层为35 888平方米,地下一层约9444平方米。总体功能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用于存储700万册文献的大型书库位于建筑的北侧,公共图书馆功能区位于南侧,其他文化功能区悬挑在书库体量之上。
  仓储式智能书库位于馆舍的北区,三层通高(局部二层),分为四个库区,约2980平方米。其中1号、2号、3号库区拟采用自动立库形式,存放流通活跃的文献资源。4号库区拟采用非机械或载人升降设备形式的大型书架仓储,存放低流通文献、保存本文献、过期报刊等,一旦自动化库区出现故障时,也可作为应急备用流转书库。在书库北侧分别设置入库区间和出库区间,与采编、书库互通。在书库南侧设置出库分拣区间,与书库互通,与北侧出库区间用轨道传送连通。北侧入库区和出库区上方二层为采编区域,三层为古籍区域。北侧四层(书库上方)为展览空间,五层设有数字电影院,共设有两个90座普通影厅,一个250座3D影厅和一个50座4D影厅。同时还设有若干小型家庭影院。
  建筑南侧为主要的图书阅览区域。一层基本为少儿活动区域,并设有一个读者餐厅。通过一层大台阶可直接到达二层少儿阅览区域。三层四层为报刊阅览和普通文献阅读区域,局部双层通高,并通过内部楼梯上下联通。五层设置音乐图书馆和数字阅览室。六层为培训区域和行政办公区域。在采编、库区、分拣区、南区、出库间,有轨道输送机构完成图书的流动。地下室设有165个停车位(另有地面车位约45个),并设置一些必要的设备用房和员工餐厅。
  5 结语
  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项目,从2011年底动议,到2013年初获得立项;从最初增加1.5万平方米的职业诉求,到4.5万平方米的政府决定;从相对偏远的澄阳路选址到向相城区中心城区的核心地带——“活力岛”附近迁移;从单一功能的“文献资源存储集散中心”到多功能的现代化“苏州第二图书馆”,一幅蓝图已日益清晰完整,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新馆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单位众多,苏州图书馆的建设者将以高度的责任感确立自身的主导核心地位,紧紧围绕苏州图书馆的整体战略目标,牢牢抓住实现图书馆使用功能的主线,在与建筑师的交流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在与施工者的沟通中,坚决保证建设质量,确保圆满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推动苏州图书馆发展向更高的层面迈进。
其他文献
使用寿命长、快速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种种标签定义了超级电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带给行业的新希望。
审查起诉在刑事公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觉,作为洞悉过去的“灵魂之眼”,孕育司法理性的智慧温床,在审查起诉阶段证据分析、证据整合、避免主观臆断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国外市场的变幻莫测,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着相当的风险,因此,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发挥金融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国内企
<正>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39;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
本文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2001年上证指数的周收盘价进行了短期的预测,经过实验比较,发现该模型的收敛速度快,学习能力强,预测精度较高,误差率较小,对股指的短期预测十分有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是治理雾霾天气的重要手段。宇通携睿控系统出击,把脉未来城市公交发展的方向。随着雾霾天气在全国大范围地区持续上演,如何治理雾霾、走低碳绿色发展的
本文分析了世界大企业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大公司“猝死”的主要类型与原因;给出了加快我国大企业发展的对策。
贵刊1995年第5期中刊登了《借用小术条,巧解地形成因》一文,下面我想就此内容讲一下我的做法,作者运用直理方法和启发式教学,借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理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