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都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传承中华古典文化,通过近几年不断推广和深入的课程改革,语文课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内涵。现行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于日益恶化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学生不再是“容器”,教师也就不能再以简单、单一的讲授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因此,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讲解和分析,找到了一些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人们对于“语文课”的印象就是“学生字”“学拼音”“写作文”等单一的定义。然而随着时代车轮的滚动,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学生不是单纯的“受体”,教师也就不能再使用简单的“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完全规避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合理、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让教育教学目标完整的实现?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且学会合作学习、思考探究,就不能光喊口号,更要付诸实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然而,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能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同时,适度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呢?
  下面,请让我以《沙漠中的绿洲》为例来谈谈我在实际课堂教学授课中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首先一步,同时也是让课堂开门红的关键一步,就是设计一个能吸引住人的导入环节。小学生具有灵动性,这就代表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因此,要将新课的导入部分设计得十分吸引人。比如,在课前播放沙漠的幻灯片,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这两张幻灯片有什么看法。学生会说都是黄色的或者全是沙子,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说出“荒无人烟”“不毛之地”等词,通过这些词语对沙漠的描述,再结合目前全国各地的风沙情况、北京屡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让同学们意识到不保护环境、不爱护大自然带来的危险与伤害是多么的巨大。当同学们都在感叹时,可以顺利地引入今天上课的内容:《沙漠中的绿洲》。
  接下来,可以出示课文中提到的“迪拜”的图片,让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不论学生们怎样回答,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而不是进行全盘的否定。这样不会伤害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对学习的兴趣。在同学们的兴趣达到峰值时,告诉他们这里是阿联酋的迪拜,曾经是不毛之地。讲到这里,可以直接进入课文的第二段:“我们来到迪拜访问……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一片落叶,也看不见有人摘花?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把为什么说出来
  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是让同学们勤于思考;同学们提出问题,则是勤于思考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学生们的提问,还会时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动态以及思考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迪拜没有落叶,也没有人摘花?带着发现的问题,我们接着看课文:“这里的每一株小树……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原先这里是沙漠……罩着一层硬硬的壳……”原来,答案就在这一段,原先这里是沙漠,而在沙漠中培养绿洲,是要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的,因此在迪拜,人们会更加珍惜这些绿色。通过这个细节,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珍惜植被,还肆意的到草坪上行走,或者随手摘花,那么我们生活的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由“绿洲”变成“沙漠”。回想起课堂上看过的沙漠的图片,学生们会意识到,不保护环境、不热爱大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因此,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唤醒了学生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可谓双赢。
  三、给学生们留一些空间
  当一节课进行到最后,标志着一个教育阶段的完成。完成后,应该留有适度的余地。比如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同学们进行自主的交流,由师生之间的思维互换,逐渐变成同学间的思想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们的感情,还能拓展思维,找到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诚然,这里所说的空间,并不局限于下课前的几分钟,还包括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对大自然的认知。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一定要有很大的量,应该更注重质量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比如在《沙漠中的绿洲》这堂课结束时,同学们就可以在掌握生字、词汇之外,写一篇倡导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倡议书,或者联想一下,如果世界没有了绿色,将会是什么模样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持久战,教师要做到提前准备、熟悉教材,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入自己的脑海中,通过不断的强化,最后变成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与学生多交流、勤沟通,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师行为研究[J].考试周刊,2012.
  [3]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这一普遍现象,设计了一堂音乐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作文课。来激发同学们的创作冲动,为写作提供典型、生动的素材。  【关键词】作文指导;音乐;感动;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实录  星期五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初一语文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我的手中多了两个音箱,这似乎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大部分同学都在座位上窃窃私语,在猜测我这节课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诗歌的考查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就近几年山东省高考卷的古诗词命题趋势而言,对思想内容、表达技巧、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占有较大比
【摘要】1957年,至今在老辈子知识分子心里铭刻着。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苦难史书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张贤亮和从维熙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有着共同的“右派”劳改经历。本文从张贤亮的作品重哲理思辨,从维熙作品重道德特点入手,论述张贤亮重“缺陷美”,而从维熙重人性的真善美的作品艺术风格、小说结构及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说 ;“反右”运动;劳改生活;艺术风格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目前,阅读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小学生仍然处于老师强制性的阅读教学阴影中,并以考试为目的进行阅读学习。  【关键词】阅读障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开阔小学生的眼界,陶冶情操,为树立正确的人生
【摘要】目前,不少学生厌倦语文课,原地徘徊,进步无望,产生了“语文课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得其法,学生才能乐其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这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提升国民素质,对于中职学生奠定其他学科基础以及谋求今后的长期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在中职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关键词】语文;语言教学;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开始上学到如今教学,接触语文已近30个春秋了。先前是老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从不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学,只是觉得只要能拿到分就行;后来去教,开始也是为了分,认为“不管黑猫白猫
【摘要】新课标和新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着眼于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进行开放式教学。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考分,日常文本教学肢解成了考纲、考点,课堂上经常谈的是考试秘笈,练的是考试技法,语文课很少去开掘语文价值,更别提滋养心灵、提高人文素养了。因此,学了多年语文,仍不谙人情世故,不懂基本礼仪。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的生活就缺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文章从3个方面介绍在第一学段推进课外阅读的做法:将绘本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感动中收获;借助经典阅读,让学生在熏陶中提高;提倡自由阅读,促学生在自主中成长。三者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第一学
【摘要】日本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结果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与很少受到或者根本不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  【关键词】夸奖;德育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夸奖如同一抹阳光,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文本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以便指导学生习作方法。  【关键词】文本阅读;习作水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陆游在给儿子的文学遗嘱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没错的,一个作家,要在文学史上不朽,那不能光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要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中,获得诗外的真功夫。可是对于练习写作的小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