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入门”一词的解释是:“得到门径;初步学会。”找不到路径,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永远做门外汉。只有先初步学会,才能再精钻深研,成为行家里手。
请以“入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客厅里有一红一绿两只鹦鹉。绿鹦鹉说话是时髦粗俗,常常是客人们逗引的对象。而红鹦鹉只会说“您好”、“再见”、“慢走”等少数礼貌用语,身边的“粉丝”屈指可数。
绿鹦鹉对红鹦鹉说:“哥儿们,你跟我学着点儿,看我多风光!”而红鹦鹉却不为所动,常说的仍然是那几句话。
一天,因生意不顺,主人心情非常沮丧。绿鹦鹉的一句粗话让主人大为光火,将其痛打了一顿。主人的夫人说:“把这个可恶的东西扔掉!”
主人的父亲阻止了他们,将这只犯错误的鹦鹉带回了自己的卧室。从此以后,开始教它说文明用语。没过多久,绿鹦鹉也成了家中的文明天使。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人要有主见;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要轻易抛弃而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言谈要文明得体。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从题型上看,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命题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形式,并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思想和导向。2013年分别为“美在不期而遇”和“环境对人心情有影响”,2014年分别为“有一种色彩属于我”和“乐此不疲”典故;2015年分别为“不成曲调也是歌”和“人人平等,平等待人”。今年延续这种模式,在难度上与往年基本持平。只要考生认真审读,把握住其中关键信息,理解题意应该不成问题。
从审题的角度看,题目一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对“入门”的理解,入什么门,怎样入门,入门后怎么样,回答好这些问题,写作的思路就会清晰。命题在提示语中提示了三种立意方式,考生可选择其一,也可自我挖掘,只要紧扣“入门”,展现从“门外汉”,到“入其门”的感受和认识即可。
题目二为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先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材料以两只鹦鹉为载体,也提示了三种立意:做人要有主见; 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要轻易抛弃而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言谈要文明得体。写作前要认真思考,选择自己熟悉内容,由有生活、有素材积累的角度切入,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印证这种观点,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即可。
从选材立意的角度看,两个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选材立意:
题目一:入门
角度一:万事开头难,入了门,便会逐渐适应。
角度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而要重视入门,重视开始。
角度三:找不到路径,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永远做门外汉。
角度四:入门仅仅是第一步,只有砥砺前行,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题目二:材料作文
角度一:环境和成才的关系。从绿鹦鹉的变化角度立意。
角度二:做人要有主见,如红鹦鹉。
角度三:对犯错的人,不要轻易放弃,而要给予善意的帮助。从主人的父亲角度立意。
角度四:言谈要文明。从绿鹦鹉的遭遇角度立意。
听也是一门学问
一考生
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动听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叮叮咚咚”的泉水声,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雪花“簌簌”地飘落声……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会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国时期的吕蒙,是一个善于倾听的高手。当初,他不愿意学习,孙权就劝导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吕蒙也和常人一样,不愿听从,便以军中多务推辞。孙权便道:“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就开始学习,最终让鲁肃刮目相待,惊叹他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没有当初的倾听,吕蒙又怎能有这样的变化,又怎能留名青史呢?
然而,倾听不能盲目,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然会弄巧成拙。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市场上贩卖鸡蛋,他在纸上写道:新鲜鸡蛋,在此出售。这时,过来一个人对他说:老兄,何必要加‘新鲜’两字呢?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认为有道理,就把“新鲜”两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呢?”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又走过来对他说:“‘出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出售”擦掉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可想而知,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他卖的鸡蛋,也不如以前多了。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最典型的当数“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了。他宽宏大度,善于倾听,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说,他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才做出前无古人的业绩来的。
西汉恒宽在他的《盐铁论·刺议》里有几句精辟的话:“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多听多看,才能视野博大,知识丰富;如果拒绝听取人们的批评建议,就会陷于孤立。听,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坐下来认真倾听的人不多。这样看来,听,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人人都要学会的。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出彩之处:
一、立意高远,材料典型。小作者由绿鹦鹉改变自己,免遭被遗弃这一角度拓展,引申出倾听也是一门学问的观点,并运用吕蒙、李世民和卖鸡蛋者等典型事例来证明,立意高远,材料典型,个性突出。
二、结构圆合,思辨性强。文章围绕“听,也是一门学问”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开篇由天籁之音引入,提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引用名言收束,全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考生写作的匠心。
2016年中考早已尘埃落定,今年哈市共有初中毕业生72238人,阅卷归来,老师要和备考2017年中考的学子们提个醒:
提醒一: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整体。即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
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就会让阅卷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这样的作文肯定不能得高分。鉴于此,同学们应该:一是书写认真。字体要工整,不草不连;笔迹要清晰,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二是布局合理。凤头、猪肚、豹尾。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中间内容充实,有层次感,一般分五到六段为佳。
提醒二:阅卷老师第二眼看审题。即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
这就需要同学们巧选立意,个性要突出,写让大家有“亏你想得出”的角度。表现在形式上,就是要拟写一个好标题,用心写好首尾;选材要新颖别致,个性典型,富有文采和底蕴,且能紧扣文章的中心;开头或结尾要有点题的句子,最好能富有哲理性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才会让阅卷老师“动容”。
提醒三:閱卷老师第三眼看文章的技法。即为达成写作目标,考生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备考一定的写作技法,如小标题,如环境描写,如欲扬先抑,如一线串珠等等,切忌平铺直叙。在语言上,要力求有文采、有底蕴、有哲理,能彰显你的才气。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考试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与创新的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
《现代汉语词典》对“入门”一词的解释是:“得到门径;初步学会。”找不到路径,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永远做门外汉。只有先初步学会,才能再精钻深研,成为行家里手。
请以“入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客厅里有一红一绿两只鹦鹉。绿鹦鹉说话是时髦粗俗,常常是客人们逗引的对象。而红鹦鹉只会说“您好”、“再见”、“慢走”等少数礼貌用语,身边的“粉丝”屈指可数。
绿鹦鹉对红鹦鹉说:“哥儿们,你跟我学着点儿,看我多风光!”而红鹦鹉却不为所动,常说的仍然是那几句话。
一天,因生意不顺,主人心情非常沮丧。绿鹦鹉的一句粗话让主人大为光火,将其痛打了一顿。主人的夫人说:“把这个可恶的东西扔掉!”
主人的父亲阻止了他们,将这只犯错误的鹦鹉带回了自己的卧室。从此以后,开始教它说文明用语。没过多久,绿鹦鹉也成了家中的文明天使。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人要有主见;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要轻易抛弃而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言谈要文明得体。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从题型上看,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命题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形式,并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思想和导向。2013年分别为“美在不期而遇”和“环境对人心情有影响”,2014年分别为“有一种色彩属于我”和“乐此不疲”典故;2015年分别为“不成曲调也是歌”和“人人平等,平等待人”。今年延续这种模式,在难度上与往年基本持平。只要考生认真审读,把握住其中关键信息,理解题意应该不成问题。
从审题的角度看,题目一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对“入门”的理解,入什么门,怎样入门,入门后怎么样,回答好这些问题,写作的思路就会清晰。命题在提示语中提示了三种立意方式,考生可选择其一,也可自我挖掘,只要紧扣“入门”,展现从“门外汉”,到“入其门”的感受和认识即可。
题目二为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先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意。材料以两只鹦鹉为载体,也提示了三种立意:做人要有主见; 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要轻易抛弃而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言谈要文明得体。写作前要认真思考,选择自己熟悉内容,由有生活、有素材积累的角度切入,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印证这种观点,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即可。
从选材立意的角度看,两个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选材立意:
题目一:入门
角度一:万事开头难,入了门,便会逐渐适应。
角度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而要重视入门,重视开始。
角度三:找不到路径,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永远做门外汉。
角度四:入门仅仅是第一步,只有砥砺前行,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题目二:材料作文
角度一:环境和成才的关系。从绿鹦鹉的变化角度立意。
角度二:做人要有主见,如红鹦鹉。
角度三:对犯错的人,不要轻易放弃,而要给予善意的帮助。从主人的父亲角度立意。
角度四:言谈要文明。从绿鹦鹉的遭遇角度立意。
听也是一门学问
一考生
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动听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叮叮咚咚”的泉水声,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雪花“簌簌”地飘落声……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会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国时期的吕蒙,是一个善于倾听的高手。当初,他不愿意学习,孙权就劝导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吕蒙也和常人一样,不愿听从,便以军中多务推辞。孙权便道:“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就开始学习,最终让鲁肃刮目相待,惊叹他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没有当初的倾听,吕蒙又怎能有这样的变化,又怎能留名青史呢?
然而,倾听不能盲目,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然会弄巧成拙。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市场上贩卖鸡蛋,他在纸上写道:新鲜鸡蛋,在此出售。这时,过来一个人对他说:老兄,何必要加‘新鲜’两字呢?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认为有道理,就把“新鲜”两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呢?”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又走过来对他说:“‘出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出售”擦掉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可想而知,他把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他卖的鸡蛋,也不如以前多了。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最典型的当数“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了。他宽宏大度,善于倾听,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说,他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才做出前无古人的业绩来的。
西汉恒宽在他的《盐铁论·刺议》里有几句精辟的话:“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多听多看,才能视野博大,知识丰富;如果拒绝听取人们的批评建议,就会陷于孤立。听,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坐下来认真倾听的人不多。这样看来,听,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人人都要学会的。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出彩之处:
一、立意高远,材料典型。小作者由绿鹦鹉改变自己,免遭被遗弃这一角度拓展,引申出倾听也是一门学问的观点,并运用吕蒙、李世民和卖鸡蛋者等典型事例来证明,立意高远,材料典型,个性突出。
二、结构圆合,思辨性强。文章围绕“听,也是一门学问”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开篇由天籁之音引入,提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引用名言收束,全文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考生写作的匠心。
2016年中考早已尘埃落定,今年哈市共有初中毕业生72238人,阅卷归来,老师要和备考2017年中考的学子们提个醒:
提醒一: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整体。即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布局是否合理。
若字体潦草、卷面肮脏、布局不合理,就会让阅卷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这样的作文肯定不能得高分。鉴于此,同学们应该:一是书写认真。字体要工整,不草不连;笔迹要清晰,大小适中,卷面清洁,不涂不抹;二是布局合理。凤头、猪肚、豹尾。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中间内容充实,有层次感,一般分五到六段为佳。
提醒二:阅卷老师第二眼看审题。即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
这就需要同学们巧选立意,个性要突出,写让大家有“亏你想得出”的角度。表现在形式上,就是要拟写一个好标题,用心写好首尾;选材要新颖别致,个性典型,富有文采和底蕴,且能紧扣文章的中心;开头或结尾要有点题的句子,最好能富有哲理性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才会让阅卷老师“动容”。
提醒三:閱卷老师第三眼看文章的技法。即为达成写作目标,考生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备考一定的写作技法,如小标题,如环境描写,如欲扬先抑,如一线串珠等等,切忌平铺直叙。在语言上,要力求有文采、有底蕴、有哲理,能彰显你的才气。或许你会说,作文的规矩也太多了,不错,考试作文依然是“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这其中的奥妙,就看你的适应与创新的能力了——适应者生存,创新者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