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有效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guiyea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阅读倡导者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从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是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建构。在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阅读目标,自主开展阅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起探究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根据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例如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我设置悬念:“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接着出示课题“迷人的张家界”,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由于悬念的设置,学生立即对课文张家界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二、角色扮演,体验探究
  学生阅读的文本,往往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就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分配了以下角色:环保局工作人员、博士生、高中学生、中学教师、卖盒饭的小商贩、游客、记者,根据角色的不同,征询各种意见,开展模拟调查活动,听取各种社会角色身边破坏环境行为的看法。表演中,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了,在逼真的角色扮演中读懂了
  三、引导质疑,科学探究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学生领会新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世界地图是引出的发现》,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的世界地图的大致轮廓,并用彩色粉笔涂出了水和陆地,让学生观察陆地是如何漂起来的,引导学生质疑:“我们查字典知道‘漂移’是漂浮、移动的意思。我们从世界地图上可看出,地球主要由水和陆地构成,而且我们知道水能淹没陆地,那这个陆地是怎么漂的呢?”通过课文创设这一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使他们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主动阅读,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以读激情,引起探究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教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引起共鸣。《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感情充沛,运用了比较多的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在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又从言中挖掘出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断,通过齐读、指名读、默读、轻声读等,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五、课外拓展,延续探究
  要把学习的时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读书、动手、动脑、实践、探究之机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把阅读探究变成学生生活的第一乐趣。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课外相关资料。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为了让学生认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使学生能从鲁迅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我要求学生从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和故事,使课文教学重点得以深化、延续,更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以上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充分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改变了原来那种近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国优秀的古诗词中,多以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难以忘怀的印象。古诗词中这种组合画面的方法,与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的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拍摄好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而在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和剪辑,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画面也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学家叶圣陶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然而,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固有的习惯和对语文教育资源狭隘的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事论事、就书论书现象严重,过分依赖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要。  一、有效利用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拓展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初做班主任时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班级管理的琐碎、繁忙,都让每一位班主任深有体会。但班主任工作体验更多的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安慰。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  一、与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携手不抛弃不放弃。  任何一个班,都有几个后进生和问题学生,他们是最容易
期刊
【教学案例设计背景说明】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看云识天气》就是其中一篇,为讲读课文。  初一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文章的兴趣是有的,但由于是说明文,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如果把各种文体知识灌进去恐怕学生兴趣会打折。所以教学时必须激发兴趣,教学设计要生动活泼,这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每位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事实上在农村学校里有部分学生由于教师的、个人的、先天的、后天的等种种原因害怕学语文,感到难学,从惧怕学习到不愿意学习。这些差生也是有思想、有自尊、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能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之中。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合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阳光般的关爱,他
期刊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必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效应。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效应达到教学目的呢?  一、自身做起,提高素质  教材中的文章就是一个情感的“世界”,里面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儒士的优美篇章。教师就是要在这个“世界”中寻找人生的主题,引出情感的内涵,走进作品,读透思想。因而,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学识
期刊
一、古诗文默写  熟记考试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按大纲中要求的考点进行复习。  二、语言运用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写,怎样整合信息,怎样读懂图表,怎样完成综合题的表达,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三、古诗文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并翻
期刊
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师苦于难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找不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学生抱怨作文是老师制造的“紧箍咒”,一上作文课就怨气冲天。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学生怕写,教师怕批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真正提高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出来,供同行参考。  一、少
期刊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及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根据此定义,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是通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来实现教育目的的行为。传统课堂管理观认为管理是应对性的,教师企图以权威来控制学生行为,达到专制的目的。但是效果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读好书的习惯和兴趣,没有读好书的愿望和眼光。学生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能力低下。探究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我们清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