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那么,就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该怎样激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于、善于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精彩呢?
1 民主、平等,创设阅读氛围
如果教师高高在上,主宰课堂,学生只有被动听、被动记的份,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又哪里来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的保证,“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由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至多充当“平等的首席”。如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说对了,教师应立即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若说错了,也不能轻易批评,要婉转地提出忠告的意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谁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还有谁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2 赏析、体验,用好文本资源
在新课标引领下,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中,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很好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言之,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文训练的任务,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只有充分用好文本资源,才是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个性化阅读。
2.1 抓住细节,引发精彩教科书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凭借之一,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的结晶,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而精心设计的。它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层次,是通向语文美好境界的一条有序可循的“轨道”。
2.2 结合习题,增进体验阅读只有注入自己的体验,才能得到人生的启迪,提高语文能力。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研讨与练习”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重主体、重探究、重人文。课后的很多练习并不把语文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把学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完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你怎样理解”“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
例如: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2)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鲁迅《风筝》)……这是编者的心血,编者的智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让学生融入种种问题的情境之中,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可以这么说,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新教材中、在课堂上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在这样的“研讨与练习”中得以充分体现。
3 尊重、珍视,引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引导学生读书,读古代文化典籍,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精华,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总量应当在400万字以上。文本中的语文材料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材料却是无限的。因此,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
3.1 注重旁征博引,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师可结合课文旁征博引,选择一些益智、有趣等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
3.2 尊重阅读心理,自主选择内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必然会带有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这些跟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稚气未脱的学生可能爱读童话传说;好动、好奇的学生更愿看探险战斗故事、科幻故事;稍微成熟一点的开始关注自我、人生,名人传记和有关为人处世、理想奋斗的书可能成为他的最爱。教师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只要是健康的,都应给他们权利去选择喜爱的阅读篇目,而不是越俎代庖,随意指定。时文、美文、经典作品、优秀期刊,对于学生的正确选择,教师和家长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心愉则开智”,让他们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
1 民主、平等,创设阅读氛围
如果教师高高在上,主宰课堂,学生只有被动听、被动记的份,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又哪里来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的保证,“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
因此教师必须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由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至多充当“平等的首席”。如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说对了,教师应立即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若说错了,也不能轻易批评,要婉转地提出忠告的意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谁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还有谁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2 赏析、体验,用好文本资源
在新课标引领下,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中,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很好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言之,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媒介,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完成语文训练的任务,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只有充分用好文本资源,才是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个性化阅读。
2.1 抓住细节,引发精彩教科书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凭借之一,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的结晶,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而精心设计的。它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层次,是通向语文美好境界的一条有序可循的“轨道”。
2.2 结合习题,增进体验阅读只有注入自己的体验,才能得到人生的启迪,提高语文能力。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研讨与练习”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重主体、重探究、重人文。课后的很多练习并不把语文的知识作为重点,而是把学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完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你怎样理解”“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
例如: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2)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鲁迅《风筝》)……这是编者的心血,编者的智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让学生融入种种问题的情境之中,尽力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聪明才智。可以这么说,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新教材中、在课堂上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在这样的“研讨与练习”中得以充分体现。
3 尊重、珍视,引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引导学生读书,读古代文化典籍,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精华,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总量应当在400万字以上。文本中的语文材料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材料却是无限的。因此,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
3.1 注重旁征博引,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师可结合课文旁征博引,选择一些益智、有趣等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
3.2 尊重阅读心理,自主选择内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必然会带有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这些跟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稚气未脱的学生可能爱读童话传说;好动、好奇的学生更愿看探险战斗故事、科幻故事;稍微成熟一点的开始关注自我、人生,名人传记和有关为人处世、理想奋斗的书可能成为他的最爱。教师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只要是健康的,都应给他们权利去选择喜爱的阅读篇目,而不是越俎代庖,随意指定。时文、美文、经典作品、优秀期刊,对于学生的正确选择,教师和家长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心愉则开智”,让他们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大安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