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逆境中带植物人父亲活出了想要的样子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博爱有一个叫李琴的姑娘,在她的人生字典中没有“困难”二字,所有的困难,只要去做就有办法解决。
  14年前,李琴的父亲脑出血成了植物人,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为了照顾父亲辞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女子竟然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带着父亲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个小院


  李琴小名叫李丫丫,博爱县金城乡张武村人。李琴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为了照顾父母,她选择留在家里,婚后,她和丈夫一起照顾父母。
  李琴出生于1981年,她喜欢大家叫她丫丫,这个名字是父亲唤她的,她希望有一天父亲还能像从前一样,叫她一声“丫丫”。
  2007年,李琴的父亲李福兴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丫丫和母亲负责照顾父亲的生活。2013年,丫丫的母亲因脑出血去世,丈夫身体不好一直住院,她就一个人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

  在丫丫心里,父亲虽然不能行动,但父亲有意识,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和伤心,不管日子有多难,丫丫从来不在父亲面前掉眼泪。她为了让父亲开心,自己动手将家里的院子改造成花园,天气好的时候,就让父亲躺在轮椅上在花园里晒太阳,她给花园起了个名字,叫“丫丫小院”。
  从房屋建筑和外观来看,丫丫的家和村里其他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临街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建的土坯青瓦房,穿过大门、过道,眼前突然一亮,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木色的篱笆墙上缠绕着黄绿相间的藤蔓,一侧是碎石子铺成的“丫”字小路,一侧是叮咚流水的“池塘”,院子里摆放着各种容器,每种容器里种着绿植,有300多盆。院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废轮胎,这些轮胎用麻绳吊着,轮胎里种的绿萝、吊兰的叶子垂着。
  “母亲去世后,我用了两年时间建了这个花园,这里的一草一木,小路、水池,都是我亲手做出来的。”李丫丫说, “每次陪父亲在花园里晒太阳,父亲特别平静,我的心里也特别温暖。”

一辆轮椅


  李丫丫的家特别简单,客厅里摆放着颜色、样式不一的沙发,据她说,这些家具都是捡回来的。
  客厅很大,客厅中间放着一辆轮椅,轮椅上铺着厚厚的被褥。李丫丫说,2007年父亲瘫痪以来,先后躺坏了5辆轮椅。

  “家里可以没有沙发,但不能没有轮椅,轮椅是我父亲和外界联通的工具,这个工具很贵,如果被盗,我没有能力立即再买一个。”李丫丫说。
  李福兴生病前是村里李姓的族长,丫丫知道父亲牵挂村里的乡亲和祠堂,天气好的时候,她用轮椅推着父亲在村里转转,让父亲听听大家说话,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着父亲到李氏祠堂看看,给父亲讲李家的事情。
  丫丫说:“父亲瘫痪了,但不代表他不关心村里的事情和外面的世界。”她请朋友帮忙,开车带着父亲去洛阳、开封等地方旅游。
  “我每次带父亲出门,父亲都会掉眼泪。我知道,他是开心。”李丫丫说。

一个心愿


  “经历过最困难的日子,我现在不仅可以养活父亲,还可以养活我们一家三口。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家的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李丫丫说,生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她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丫丫说,父亲生病后,为了养家,她到当地一家企业打工,经过努力当上了企业经理,挣的钱勉强够给父亲、丈夫看病。2013年,她的母亲去世后,身边有许多人劝她把父亲送到养老院,但她不忍心让父亲孤独终老,她说父亲把自己养大,她要陪伴父亲到老。2014年,她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辞职回家照顾父亲。
  这一年,李丫丫的丈夫因看病没有钱借了高利贷,她的儿子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父亲每天需要吃有营养的流食,李丫丫要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和孩子的上學问题。
  没有收入,怎么办?
  李丫丫在院子里养了些下蛋的母鸡,解决父亲每天的营养问题。她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蔬菜,留出一块地种粮食,一家人靠着这些粮食和蔬菜挺了过来。金城乡负责人知道李丫丫家的困境,帮忙联系学校,让她的儿子免费上了初中。
  2017年,李丫丫希望彻底打破困境,她决定自己创业。
  做什么?
  2017年,李丫丫办了一个美术班,她负责招生,聘用的老师负责教学。经过一年的运营后逐渐步入正轨,村里人也认可她的事业,愿意让孩子跟着她学习美术。
  今年,李丫丫把父亲留给她的老房子改建成丫丫美术馆。美术馆建成后,李丫丫经常组织活动,让村里的孩子和成人免费到这里画画、学习。她希望张武村的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今后有如画般的人生。
  当你看到李丫丫的花园和她的美术馆,会认为这个家庭虽然接二连三遭遇不幸,但生活还是可以的。而真实的情况是:李丫丫给父母看病、丈夫看病,至今还欠着几十万元的外债,最难时身上连2元钱都没有。至今,李丫丫家里的沙发、家具是别人不要的,她身上的衣服也是别人给的。
  “许多人都不相信我可以坚持,但我真的坚持下来了,虽然过程很难,但我做到了。”李丫丫说,生活有很多困难,但解决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干。
  (责任编辑:吴维满)
其他文献
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初心党课,这是一名老党员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的特殊礼物,这是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本刊副总编辑程关生将军,因就诊时头孢过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以这种大家无法接受的方式永远离开了我们。  令人动容的是,将军病房的桌子上摆着一篇党课稿,里面留下了他用红笔圈改的笔记,临上手术台前,他还在做精心的修改打磨。  这篇
期刊
5月22日,一颗医学界的巨星陨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上海病逝,享年99岁。26日,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他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追思缅怀吴老。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完成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翻译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创造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
期刊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厚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精神标识、文明标记。新时代,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引领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2020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打赢深度贫困
期刊
大家都叫他“勇哥”,一是因为亲切,二是因为他靠谱,有大哥范儿,不管什么难事总有办法解决。他就是武汉暴发疫情之后,被称为“最美快递小哥”“凡人英雄”“生命摆渡人”的汪勇。  勇哥刚下飞机就赶到约定的地点。记者面前的他,一身工作服,普通的和我们见过的顺丰快递小哥没有任何区别。“作为一名普通快递员,那些人为什么信任你?”面对记者的提问,勇哥平静地说:“我只需要告诉他们我是谁,我干了什么。”“要是医护这条
期刊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3月6日晚,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印汽社区党委和盐城市世华公益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举办“百年党史我来讲”活动,全国第五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盐城市中医诊所负责人吴登清应邀主讲。  近来,吴登清受邀到多家公益组织和基层社区义务宣讲党史,交流学雷锋的体会。“我虽然是残疾人,但我能从痛苦与迷茫中走出来,立足本
期刊
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建行二十余年来,始终坚定“做一个有‘大爱’的国有金融企业”信念,将“中信温度”融入客户服务、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之中,为客户守护温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做时代强音的传播者。肩负新使命,紧跟新步伐,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坚持“打造客户首选财富管理主办行”理念,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
期刊
個头不高,衣着朴素,黝黑的脸上透着纯朴。初见李相岑,真的很难把他和满柜子的奖杯、奖章联系在一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优秀志愿者……这些荣誉是这位“好大哥”用行动和坚守完美诠释“新时代活雷锋”的褒奖。一天不做公益就浑身难受  今年68岁的李相岑和别人不太一样,学雷锋、做公益就是他的生活。“做好事”这件事已经深深渗进了他的骨子里,“一天不做公益就浑身难受”。  以前在老家,村里没钱,他
期刊
“他白手起家,立志创业,知恩反哺,扶贫帮困。他用锅碗瓢盆装盛起社会担当,在抗疫紧急关头挑起了武汉金银潭和火神山医院餐饮保障的重担。” 这是今年4月6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兰云科颁奖时的颁奖词。  兰云科,上海才众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创业时一无所有,却在15年后发展成为为212家政府机关、医院和院校等单位近10万人提供专业、绿色“团体膳食、厨房管理”的行业翘楚。
期刊
胡道林,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学雷锋标兵”、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第九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胡道林的名字和一串温暖宁波人民的数字连在一起,他和他的团队为宁波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小事、难事、好事……本文和大家分享胡道林和81890光明俱乐部的故事。  2007年,胡道林接到一个盲人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在50岁那年因病失明。失
期刊
一个人偶尔做件好事并不难,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并带动整个家族甚至影响周边的人一起做好事,却非易事。在浙江瑞安,离休教师李永琳从1993年起,省吃俭用,已帮助13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同时,他还带动全家一起做慈善,把热心慈善当成家风在家族中一代代传承。榜样的一代:捐资助学28年如一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公益助学第28年。我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感到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