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学生课外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提高课外活动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认为应根据科学教育理念和要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外活动观,优化课外活动设计,提高课外活动质量,改进课外活动实施方式,提高反馈和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外活动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活动存在着形各种问题。学生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如何提高课外活动的效率已引起教师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如何开展有效课外活动作些探讨。
1 以生为本,是确立有效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
1.1 活动有效观
首先,教师要有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外活动的意识,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和课外活动实施策略,提高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有长远意识,意识到今日的课外活动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1.2 学生主体观
首先,教师实施课外活动要以学生为核心,所实施的活动必须要围绕学生展开;其次,学生主体观体现在教师授予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可支配和控制的权力,鼓励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进行设计、规划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反省、总结、评价。
1.3 目标多维观
目前的课外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以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单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逐步要从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单维课外活动目标功能观向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移。
1.4 活动多元观
遵循因材施教,确立多元化课外活动形式。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从学生实际从发,在课外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难易适度的多元化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课外活动中获得发展。
1.5 综合素质观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改变以往只进行接受性、巩固性练习的教学习惯,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实践,注重课外活动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创新性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成主动地创新性学习。
1.6 互补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基础进行的,而新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又会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实践技能产生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的知识基于课堂知识进行,又反作用课堂知识,课外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然后再接触课堂上外显的符号化或者概念化的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课堂学习。
2 优化课外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活动质量
实施有效课外活动,必须从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在正确的课外活动观的指导下,优化课外活动设计,科学开展课外活动,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2.1 课外活动内容有科学性、启发性、互补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选课外活动的课题、课外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1)科学性。教师应在课外活动中挑选出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2)启发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千变万化。启发性的活动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3)互补性。课外活动的精髓就在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与课堂教学产生互补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课外知识。(4)系统性。课外活动设计须考虑到知识衔接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系统性的课外活动,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能力的逐步提高。
2.2 课外活动形式有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外活动要有趣味性、多选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或体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1)多样性。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可以是綜合性课外活动,可以是应用型或实践型的课外活动,恰当地采用口笔练习、表演练习、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2)实践性。传统课外活动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认知性课外活动和实验性课外活动,在实际课外活动教学中应结合运用。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3)开放性。课外活动不能拘泥于课堂教材,既要能巩固课堂知识,也要拓展课堂,课外活动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向生活贴近,课外活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课外活动要掌控好“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实施多元课外活动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调控课外活动难度,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注重难易结合,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2)注重到知识层次性,要结合传统的课外活动,创造出创新的变式新颖课外活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3)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有效促进不同水平发展学生的发展。(4)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将活动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这样不但提高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的效率,减轻学习压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4 遵循质高量适、结构优化原则
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质高量适、结构优化的原则。(1)课外活动量要适中。每日课外活动量要适当,注意协调各课外活动,结合各课外活动难易程度与疲劳程度,对不同学科的课外活动量统筹兼顾。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同一课外活动的亲身感受和所需时间;要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合理分配课外活动量。(2)优化课外活动结构。首先要协调主科与非主科在课外活动的比例,合理非主科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协调各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全面提高。 2.5 实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化,确立课外活动规范化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努力优化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高效、便于操作的规范课外活动,实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第一,要规范课外活动的范围:活动名称、总体要求、活动类型、完成时间等,要明确教师教学设计、活动布置和成绩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要制定课外活动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等。第二,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家校结合和督促下更顺利完成课外活动。第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活动规范:在具体活动实施中,灵活运用这些规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 优化课外活动的评定方式,提高评价反馈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课外活动效果、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查与反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目的,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3.1 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运用多种评定方法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和活动内容等情况,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以及学生小组互评等方法結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对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分析、整理和总结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活动评定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2 对课外活动中的情况及时反馈与矫正
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并及时反馈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把阶段性评定等级及鼓励性的评语反馈给学生,对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创新点、成果、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或采用的巧妙方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对课外活动中出错的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及时矫正。
3.3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是指师生每次课外活动结束,教师应及时总结,做好当次课外活动情况记录,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活动记录”。对于课外活动记录,教师要定期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外活动内容适宜、立档规范、检索方便,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3.4 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要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外活动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1)使学生提高对课外活动作用的认识,学生课外活动的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矫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3)课外活动时间要做好管理,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随便被占用。(4)为学生提供网络和辅助资料与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环境。
3.5 情感交流和情感激励
评语是师生交流和情感激励的平台。课外活动评价反馈中写好评语,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形成师生对话和情感激励,成为师生交流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发现课外活动中的“闪光点”,少责怪多鼓励,少笼统多具体,对学生取得成绩予以肯定,对其不足及时指导,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秉莹,吴银枝,陈益虎,蒋柏泉.大学生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化工高等教育,2005(2):9-11.
[2] 林良夫,孙建平等.当代大学课外活动取向调查分析及教育建议.高等农业教育,2001(7):89-91.
[3] 邹红梅,李儒俊,杜文曦.中外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8-100.
[4] 邱升.一个科学“减负”的好方法——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J].教学与管理,2000(6):33.
关键词 课外活动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活动存在着形各种问题。学生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如何提高课外活动的效率已引起教师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如何开展有效课外活动作些探讨。
1 以生为本,是确立有效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
1.1 活动有效观
首先,教师要有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外活动的意识,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方案和课外活动实施策略,提高课外活动的实效性;其次,教师要有长远意识,意识到今日的课外活动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1.2 学生主体观
首先,教师实施课外活动要以学生为核心,所实施的活动必须要围绕学生展开;其次,学生主体观体现在教师授予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可支配和控制的权力,鼓励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进行设计、规划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反省、总结、评价。
1.3 目标多维观
目前的课外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以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单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逐步要从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单维课外活动目标功能观向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移。
1.4 活动多元观
遵循因材施教,确立多元化课外活动形式。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从学生实际从发,在课外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难易适度的多元化课外活动,让学生在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课外活动中获得发展。
1.5 综合素质观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改变以往只进行接受性、巩固性练习的教学习惯,应该创设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实践,注重课外活动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创新性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化成主动地创新性学习。
1.6 互补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基础进行的,而新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又会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实践技能产生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的知识基于课堂知识进行,又反作用课堂知识,课外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然后再接触课堂上外显的符号化或者概念化的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课堂学习。
2 优化课外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活动质量
实施有效课外活动,必须从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在正确的课外活动观的指导下,优化课外活动设计,科学开展课外活动,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2.1 课外活动内容有科学性、启发性、互补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选课外活动的课题、课外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1)科学性。教师应在课外活动中挑选出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2)启发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千变万化。启发性的活动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3)互补性。课外活动的精髓就在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与课堂教学产生互补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课外知识。(4)系统性。课外活动设计须考虑到知识衔接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系统性的课外活动,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能力的逐步提高。
2.2 课外活动形式有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外活动要有趣味性、多选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或体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1)多样性。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可以是綜合性课外活动,可以是应用型或实践型的课外活动,恰当地采用口笔练习、表演练习、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2)实践性。传统课外活动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认知性课外活动和实验性课外活动,在实际课外活动教学中应结合运用。将问题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性。(3)开放性。课外活动不能拘泥于课堂教材,既要能巩固课堂知识,也要拓展课堂,课外活动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向生活贴近,课外活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课外活动要掌控好“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实施多元课外活动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调控课外活动难度,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注重难易结合,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2)注重到知识层次性,要结合传统的课外活动,创造出创新的变式新颖课外活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3)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有效促进不同水平发展学生的发展。(4)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将活动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这样不但提高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的效率,减轻学习压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4 遵循质高量适、结构优化原则
课外活动必须坚持质高量适、结构优化的原则。(1)课外活动量要适中。每日课外活动量要适当,注意协调各课外活动,结合各课外活动难易程度与疲劳程度,对不同学科的课外活动量统筹兼顾。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同一课外活动的亲身感受和所需时间;要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减,合理分配课外活动量。(2)优化课外活动结构。首先要协调主科与非主科在课外活动的比例,合理非主科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协调各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全面提高。 2.5 实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化,确立课外活动规范化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努力优化课外活动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高效、便于操作的规范课外活动,实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第一,要规范课外活动的范围:活动名称、总体要求、活动类型、完成时间等,要明确教师教学设计、活动布置和成绩评价的过程与方法,要制定课外活动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等。第二,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家校结合和督促下更顺利完成课外活动。第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活动规范:在具体活动实施中,灵活运用这些规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 优化课外活动的评定方式,提高评价反馈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课外活动效果、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检查与反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目的,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3.1 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运用多种评定方法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和活动内容等情况,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以及学生小组互评等方法結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对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分析、整理和总结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活动评定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2 对课外活动中的情况及时反馈与矫正
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并及时反馈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把阶段性评定等级及鼓励性的评语反馈给学生,对课外活动中出现的创新点、成果、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或采用的巧妙方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对课外活动中出错的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及时矫正。
3.3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是指师生每次课外活动结束,教师应及时总结,做好当次课外活动情况记录,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活动记录”。对于课外活动记录,教师要定期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使课外活动内容适宜、立档规范、检索方便,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3.4 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要提高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课外活动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1)使学生提高对课外活动作用的认识,学生课外活动的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和自我矫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3)课外活动时间要做好管理,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随便被占用。(4)为学生提供网络和辅助资料与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环境。
3.5 情感交流和情感激励
评语是师生交流和情感激励的平台。课外活动评价反馈中写好评语,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形成师生对话和情感激励,成为师生交流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发现课外活动中的“闪光点”,少责怪多鼓励,少笼统多具体,对学生取得成绩予以肯定,对其不足及时指导,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秉莹,吴银枝,陈益虎,蒋柏泉.大学生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化工高等教育,2005(2):9-11.
[2] 林良夫,孙建平等.当代大学课外活动取向调查分析及教育建议.高等农业教育,2001(7):89-91.
[3] 邹红梅,李儒俊,杜文曦.中外大学生课外活动比较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8-100.
[4] 邱升.一个科学“减负”的好方法——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J].教学与管理,2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