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探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文对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动机分析,探讨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有助于幼儿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中大班;告状行为;动机
  幼儿告状行为是人类社会化成长过程中正常现象,是幼儿成长阶段的特有社会行为。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最为常见,成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加强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心理探究,对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实践及促进幼儿成长意义重大。
  一、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动机分类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与其他小伙伴处于各种形式的交往中。幼儿在感觉受到其他小伙伴的威胁,或发现其他小伙伴违反了某种规则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告状行为。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频率,在中大班幼儿群体中最高。表现为下面三种类型。
  1.“求助”型告状行为动机。在幼儿之间意见不一致或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幼儿会选择以告状的形式争取教师的支持,或者让教师进行公正裁决。
  2.“求赏”型告状行为动机。幼儿都期待自己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或教师对自己行为表现称赞。在发现其他小朋友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会出现报告教师的告状行为。
  3.“试探”型告状行为动机。幼儿遇到一些问题,在不确定教师观点或态度的情况下,会通过试探的形式告状。如果教师表现出肯定态度,幼儿以后就会出现经“肯定”的类似行为。
  二、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年龄特征
  幼儿在幼儿园中,最信赖的人就是教师。中大班幼儿处于心理成长的敏感期,对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格外关注,并非常在意自己在教师眼中的形象,期待获得教师的认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自身社会行为技能相对不足,他们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反馈和交流沟通,会以告状的行为方式呈现。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中班幼儿整体上表现出天真、正义、向上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方式相对直接;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段,理解能力越来越强,表现自己的方式趋于复杂。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大班年龄段幼儿告状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求助”和“求赏”两种情况。
  三、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成因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在形式上表现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行为驱动模式方面多样化,比较复杂。
  1.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解决,或没有能力解决,就会通过告状的形式选择求助。有时因为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和认可,也会选择告状的形式来吸引教师的注意。
  2.教师的因素。幼儿教师的工作繁杂琐碎,在某些情况下,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可能会忽略,或缺乏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认识。在没有对幼儿告状行为进行及时、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加剧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甚至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四、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应对策略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告状行为动机,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及时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幼儿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行的养成。
  1.提升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正向认识。幼儿告状行为是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正确的引导,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做到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尊重幼儿,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
  2.提升教师灵活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技巧。教师要努力提升辨别能力,区分不同类型告状行为的动机所在,以便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针对“求助”型告状,教师要分析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点。一方面,对处于劣势一方的幼儿,通过眼神肯定或肢体关心等方式进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对处于优势一方的幼儿进行恰当的教育。通过语言引导,让冲突的幼儿双方认识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独立处理和解决这一类问题。
  针对“求赏”型的告状,教师先要对幼儿的出发点进行判断,分析是否要满足幼儿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如果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反之,则要进行淡化处理。
  针对“试探”型的告状,教师要及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判断标准。
  3.提升中大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加强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的独立性,引导幼儿自主分析判断。第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换位思考,与伙伴可以建立默契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对方的感受。
  总之,正确认识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并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有利于科学地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引导,实现幼儿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行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博南.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5(2).
  [2]刘晓红.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与性别研究[J].教育导刊,2014(3).
其他文献
我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宗教观对我国宗教的管理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规范与促进作用。《导言》宗
用风险评估代替绝对性评价运用科学方法对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度量,用风险评估来代替绝对性评价,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品安全问
目的 探讨鱼藤酮(rotenone)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α-synuclein、硫磺素T(thioflavin T)染色研究细胞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