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数学问题,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针对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激情,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入手,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探究生活问题”“引入生活实例”三个方面讨论了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在学生智力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學数学生活化的视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放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位置,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的生活情境中尽情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内在的学习驱动不断吸引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是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的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课本中与实际相关的素材,将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是数学课上学到知识,还能够意识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将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运算顺利迁移到分数乘法的学习中。为了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除了在授课之初提及学生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外,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师:“大家在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人们都是把蛋糕平均分为几份后再吃,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将蛋糕平均分为8份,小明吃了2份,妈妈吃了2份,爸爸吃了2份,那么他们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呢?”此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将这道题理解为“++=?”这是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分数加法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这几个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每人吃的都是2/8,结合整数乘法,可以明确为“×3=?”。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站在生活的层面对分数乘法建立一定的概念。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生活、学习和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资料的搜集,信息的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经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首先,教师利用PPT出示长方形的草地,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个长方形的草地走一圈,距离是多少呢?学生会根据PPT上显示的长和宽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一个圆形的花坛,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个圆形花坛走一圈的距离是多少呢?同时,教师结合准备好的圆形物品,沿着桌子滚动一圈并做好记号,两处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圆的周长。其次,将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圆,并试着计算出圆的周长。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周长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周长的计算,并通过与同学的分享和交流来发现:圆的周长比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最后,教师利用π的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周长公式的认识和推理。
三、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来融入生活实例,主要是利用生活实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利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一)”时,学生需要将小数和分数顺利转化为百分数,这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转化的内涵。例题:红红和明明分别投篮8次,红红投中的次数为3次,明明投中的次数为6次,那么如何用小数、分数及百分数来表示红红和明明的命中率呢?分数的呈现相对比较明显,针对小数,需要学生及时回忆之前学过的除法,3÷8=0.375,6÷8=0.75,同时结合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小数点的移位,0.375=37.5%,0.75=75%。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顺利理解小数、分数及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达到知识的应用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课堂上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祁卫萍.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演绎精彩[J].中国教师,2018(S2):32.
[2]吕春梅. 激活生活体验,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自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52.
[3] 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4-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数学学科在学生智力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學数学生活化的视角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被放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位置,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的生活情境中尽情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内在的学习驱动不断吸引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引入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是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的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课本中与实际相关的素材,将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是数学课上学到知识,还能够意识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将整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运算顺利迁移到分数乘法的学习中。为了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除了在授课之初提及学生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外,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师:“大家在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人们都是把蛋糕平均分为几份后再吃,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爸爸过生日的时候将蛋糕平均分为8份,小明吃了2份,妈妈吃了2份,爸爸吃了2份,那么他们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呢?”此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将这道题理解为“++=?”这是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分数加法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这几个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每人吃的都是2/8,结合整数乘法,可以明确为“×3=?”。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站在生活的层面对分数乘法建立一定的概念。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生活、学习和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资料的搜集,信息的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生活化问题的解决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经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进行。首先,教师利用PPT出示长方形的草地,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个长方形的草地走一圈,距离是多少呢?学生会根据PPT上显示的长和宽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一个圆形的花坛,引导学生思考:围绕这个圆形花坛走一圈的距离是多少呢?同时,教师结合准备好的圆形物品,沿着桌子滚动一圈并做好记号,两处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圆的周长。其次,将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圆,并试着计算出圆的周长。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周长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周长的计算,并通过与同学的分享和交流来发现:圆的周长比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最后,教师利用π的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周长公式的认识和推理。
三、引入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来融入生活实例,主要是利用生活实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利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一)”时,学生需要将小数和分数顺利转化为百分数,这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转化的内涵。例题:红红和明明分别投篮8次,红红投中的次数为3次,明明投中的次数为6次,那么如何用小数、分数及百分数来表示红红和明明的命中率呢?分数的呈现相对比较明显,针对小数,需要学生及时回忆之前学过的除法,3÷8=0.375,6÷8=0.75,同时结合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小数点的移位,0.375=37.5%,0.75=75%。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顺利理解小数、分数及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达到知识的应用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负荷,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课堂上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祁卫萍.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演绎精彩[J].中国教师,2018(S2):32.
[2]吕春梅. 激活生活体验,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自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52.
[3] 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