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妙笔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神奇美景。远隔数千里之外,在平和西部长乐乡和秀峰乡之间,也有一道峡谷,山与山相连,水与水相通,青山隔溪对峙,鸟鸣两岸互动,本地人习惯将这一段河流称之为“平和小三峡”。
郦道元笔下三峡七百里,平和小三峡则只有大约十公里,它位于上游的秀峰乡坪洄村和下游的长乐乡建南村之间,中间以漳州霖和良坝水电站蓄水拦河大坝为界,上游是深水探险游览区,下游是河谷休闲观光区。
从秀峰坪洄村的坪洄大桥往下,直到长乐乡乐北下村水口,这一整段河流都属于水电站的蓄水库区,河水深度从桥下的两三米,到坝址最深处三四十米不等,清幽幽的河面恍如铺开的绸缎,环绕坪洄田心,形成风景如画的月牙湾,吸引着游泳爱好者,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客人前来荡舟垂钓。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太阳就像是天空闲睁着的一只慵懒的独眼,俯瞰着一条简易机动铁壳船载着我们一帮休闲的人群,犁开了绿色布幔一样的宽敞河面,从坪洄村的古渡口出发,向库区的下游缓缓驶去。
两岸青山陡峭,悬崖峭壁与杂树野藤错落,鸟鸣与虫吟交替滑过耳边。展望前方,云如轻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铁壳船一逼近,天光云影就全乱了,变成伞形的粼粼波光,在船尾向两边散开。这原本是一段几公里长的峡谷,原本狭窄的河道因为蓄水而变成了宽阔的水库,铁壳船下是深不见底的水的渊薮。有人稍稍移动脚步,船身轻晃,众人脚底立即发毛,心生恐惧却强作镇定地问“快到了吗”、“水底有多深”之类的话题,借以给心头减压。如果我们不是从上游,而是从这峡谷中间上船的话,大家更是会因为水面平静如镜、看不見水的流向而失去上下游两端的方向感,那时心生的恐惧感更是会成倍地增长。
其实,大家看到的山还是水电站建成之前的山,水还是上游流下来的那一种高品质的水,山上的树木还是野生的色彩,鸟鸣仍然是原生态的唱法,原有的自然生态性质都没有改变。可是为什么大家会被它所吸引前来了呢,难道是因为原来的河道坎坷难行,游览时汗湿涔涔,如今拦河坝蓄水形成水库、乘着铁壳船游览不费吹灰之力?这些问题都不是重要的因素,这一刻,有人用嬉笑的方式道出此行的目的:“待会儿,我们真的能尝到这河里几十斤重的大鲜鱼吗?”
水电站建成以后,常常有人在幽深幽深的库区钓到大鱼,甜美润滑的鱼汤无不令人神往。但是大鱼并非天天有,想要口福与眼福兼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湛蓝,山凝绿,水也是绿的,但是绿得幽深,幽深得让人的呼吸乱了心率。观景不如听景,登船之前,对于听说到的美丽景色,许多人都渴望身临其境,如今真的身临其境,收获的却不仅仅是视觉的愉悦,还有心头强抑不住的恐惧!在岸边听到的鸟叫声感觉悦耳响亮,而此刻在船上听来竟觉的是鸡皮疙瘩的催生素,天籁之音遽然转变成为扰乱心跳的怪叫,这一切感觉的逆差,全都是因为水深之故。
秀峰、长乐两个乡交界的这一段河道因为水流急、落差大,就被人为安插上一堵几十米高的巨型高墙——拦河坝。在拦河坝旁边的半山腰处掏出一个几公里长的隧洞,从上游远道而来的所有的河水至此不再疲于奔命,它们突然改道“暗渡陈仓”,钻进大山的腹部,穿过大山的胃肠,直接奔向下游的发电站。
上游的这一段河道因为截流蓄水而变成了水库,而拦河坝以下一段七八公里长的河道,河水几近干涸,断流的河道中间大石头裸露,大片的河滩陆续长满茅草,大坝分流下来的细水在石缝间游走,世世代代傍水而居的乡人告别了河水潺潺、芦苇依依、顽童戏水、笑声喧哗的水岸景致!
但是,正如某个哲人所说的,凡事都有它的积极意义,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下游河水变浅以后,两岸的嶙峋怪石得以充分显现,人们在闲暇时刻,沿着岸边坎坷起伏的小路慢走,眼望山上绿树葱茏、野花点缀,耳听山鸟啼唱、悠扬婉转,俯瞰脚下深潭水清如镜、野鸭出没,再看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岩石和花儿,则像画家的随意点染,让人眼睛一亮。一路上,山间鸟叫声时有时无,或沙哑、或清脆,在宣示着自己作为青山主人的身份,也有不爱歌唱的鸟儿,它只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你展示一下山水精灵的优雅姿态。如此走着,看着,听着,想着,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是难得的闹中取静,尤其是两岸青山保存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呈现着原生态的处子之美。
下游的河水虽然变浅,却仍然有深潭,如蚂蝗崆、长潭、三角潭,成为不少游泳爱好者的好去处。而最值得一提的建南村河段的冰臼群景观,以及长潭至三角潭之间大约200米长的“火烧赤壁”的自然奇观,河水硬生生从一整片石头中间犁开一条狭长的水路,有地质专业人士实地考察后分析,这段奇怪的“流水穿石”应是冰川运动产生的冰臼现象,大约形成于距今12万年至70万年之间。
郦道元笔下三峡七百里,平和小三峡则只有大约十公里,它位于上游的秀峰乡坪洄村和下游的长乐乡建南村之间,中间以漳州霖和良坝水电站蓄水拦河大坝为界,上游是深水探险游览区,下游是河谷休闲观光区。
从秀峰坪洄村的坪洄大桥往下,直到长乐乡乐北下村水口,这一整段河流都属于水电站的蓄水库区,河水深度从桥下的两三米,到坝址最深处三四十米不等,清幽幽的河面恍如铺开的绸缎,环绕坪洄田心,形成风景如画的月牙湾,吸引着游泳爱好者,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客人前来荡舟垂钓。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太阳就像是天空闲睁着的一只慵懒的独眼,俯瞰着一条简易机动铁壳船载着我们一帮休闲的人群,犁开了绿色布幔一样的宽敞河面,从坪洄村的古渡口出发,向库区的下游缓缓驶去。
两岸青山陡峭,悬崖峭壁与杂树野藤错落,鸟鸣与虫吟交替滑过耳边。展望前方,云如轻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铁壳船一逼近,天光云影就全乱了,变成伞形的粼粼波光,在船尾向两边散开。这原本是一段几公里长的峡谷,原本狭窄的河道因为蓄水而变成了宽阔的水库,铁壳船下是深不见底的水的渊薮。有人稍稍移动脚步,船身轻晃,众人脚底立即发毛,心生恐惧却强作镇定地问“快到了吗”、“水底有多深”之类的话题,借以给心头减压。如果我们不是从上游,而是从这峡谷中间上船的话,大家更是会因为水面平静如镜、看不見水的流向而失去上下游两端的方向感,那时心生的恐惧感更是会成倍地增长。
其实,大家看到的山还是水电站建成之前的山,水还是上游流下来的那一种高品质的水,山上的树木还是野生的色彩,鸟鸣仍然是原生态的唱法,原有的自然生态性质都没有改变。可是为什么大家会被它所吸引前来了呢,难道是因为原来的河道坎坷难行,游览时汗湿涔涔,如今拦河坝蓄水形成水库、乘着铁壳船游览不费吹灰之力?这些问题都不是重要的因素,这一刻,有人用嬉笑的方式道出此行的目的:“待会儿,我们真的能尝到这河里几十斤重的大鲜鱼吗?”
水电站建成以后,常常有人在幽深幽深的库区钓到大鱼,甜美润滑的鱼汤无不令人神往。但是大鱼并非天天有,想要口福与眼福兼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湛蓝,山凝绿,水也是绿的,但是绿得幽深,幽深得让人的呼吸乱了心率。观景不如听景,登船之前,对于听说到的美丽景色,许多人都渴望身临其境,如今真的身临其境,收获的却不仅仅是视觉的愉悦,还有心头强抑不住的恐惧!在岸边听到的鸟叫声感觉悦耳响亮,而此刻在船上听来竟觉的是鸡皮疙瘩的催生素,天籁之音遽然转变成为扰乱心跳的怪叫,这一切感觉的逆差,全都是因为水深之故。
秀峰、长乐两个乡交界的这一段河道因为水流急、落差大,就被人为安插上一堵几十米高的巨型高墙——拦河坝。在拦河坝旁边的半山腰处掏出一个几公里长的隧洞,从上游远道而来的所有的河水至此不再疲于奔命,它们突然改道“暗渡陈仓”,钻进大山的腹部,穿过大山的胃肠,直接奔向下游的发电站。
上游的这一段河道因为截流蓄水而变成了水库,而拦河坝以下一段七八公里长的河道,河水几近干涸,断流的河道中间大石头裸露,大片的河滩陆续长满茅草,大坝分流下来的细水在石缝间游走,世世代代傍水而居的乡人告别了河水潺潺、芦苇依依、顽童戏水、笑声喧哗的水岸景致!
但是,正如某个哲人所说的,凡事都有它的积极意义,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下游河水变浅以后,两岸的嶙峋怪石得以充分显现,人们在闲暇时刻,沿着岸边坎坷起伏的小路慢走,眼望山上绿树葱茏、野花点缀,耳听山鸟啼唱、悠扬婉转,俯瞰脚下深潭水清如镜、野鸭出没,再看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岩石和花儿,则像画家的随意点染,让人眼睛一亮。一路上,山间鸟叫声时有时无,或沙哑、或清脆,在宣示着自己作为青山主人的身份,也有不爱歌唱的鸟儿,它只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你展示一下山水精灵的优雅姿态。如此走着,看着,听着,想着,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是难得的闹中取静,尤其是两岸青山保存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呈现着原生态的处子之美。
下游的河水虽然变浅,却仍然有深潭,如蚂蝗崆、长潭、三角潭,成为不少游泳爱好者的好去处。而最值得一提的建南村河段的冰臼群景观,以及长潭至三角潭之间大约200米长的“火烧赤壁”的自然奇观,河水硬生生从一整片石头中间犁开一条狭长的水路,有地质专业人士实地考察后分析,这段奇怪的“流水穿石”应是冰川运动产生的冰臼现象,大约形成于距今12万年至70万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