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回顾以往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实效性不够强,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笔者经过深入调研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加强实效性出发,必须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不但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科班”出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研究;绝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经过简单培训后走上学生工作岗位;有的是改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的虽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认为“十年政工一场空”,因而对这项工作缺乏爱心和热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停留在感性的“经验”的基础上,习惯于使用老眼光看人,习惯于使用老办法、老套路。由于工作能力和水平所限,他们在学生眼里成了“保姆”或“警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个多样化”不仅带来了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而且也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以往那种“讲起来顺口,用起来顺手”的经验,许多已不再适合当前新的形势。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老面孔、老调子学生不满意。那种填鸭式、灌输性、经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生动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滞后的教育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对策
首先,要体现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具有的本质属性,是人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与合理把握,对客观事物的主动选择与能力适应,对现实存在的自觉超越与积极创新。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各种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过去将学生置于被动受教育地位的灌输式、填鸭式、经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容易将学生的逆反情绪进一步激化,造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对立。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承认并确立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变单向性灌输为对等性交流,变命令式训示为劝导性说服,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为相互交流、平等协商。要尊重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意见,多倾听学生的呼声,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沟通,动员他们民主参与。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想学生之所虑,谋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增强亲和力,从而激发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要突出“实践性”。“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途径。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正如叶圣陶所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学生没有真正实践的机会,是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命运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方能逐渐发展学生的智质和潜能,达到自我完善与提高。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开展暑期“三下乡”、参观考察、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社区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行道路。它不仅使学生砥砺了品格,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这些活动突出了“实践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胜过课堂说教,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
第三,要抢占教育“阵地”。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学校将可能丢掉相当一部分教育阵地,除课堂之外,其他的空间和时间大多会由学生自主支配。因此,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宿舍、社团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是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侵蚀的根本保证。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日前召开的“新世纪现代远程教育北京论坛”上获悉,目前全国高校学生上网率将达到100%。互联网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摒弃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观点,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尽快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主动出击,学习网络知识,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来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感染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进社团,不断提高学生文化活动的思想性,使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承认多样化,更要唱响主旋律,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于“细无声”中得到内化与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健康成长。
第四,要抓住社会“热点”。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生力军,他们既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一个群体,又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他们对社会热点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易使他们思想上产生疑问和困惑。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抓住社会热点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共鸣点”。如2001年以来,我们分别围绕“申奥”、“世界杯”、“奥运会”和我国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等热点,重点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教育活动;以揭批“法轮功”邪教本质为中心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活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为契机开展了“永远跟党走”等系列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既保护和激发了学生激昂的爱国热情,又达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不但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科班”出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研究;绝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经过简单培训后走上学生工作岗位;有的是改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的虽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认为“十年政工一场空”,因而对这项工作缺乏爱心和热情。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停留在感性的“经验”的基础上,习惯于使用老眼光看人,习惯于使用老办法、老套路。由于工作能力和水平所限,他们在学生眼里成了“保姆”或“警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个多样化”不仅带来了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而且也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以往那种“讲起来顺口,用起来顺手”的经验,许多已不再适合当前新的形势。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老面孔、老调子学生不满意。那种填鸭式、灌输性、经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生动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感召力和渗透力。滞后的教育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对策
首先,要体现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具有的本质属性,是人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与合理把握,对客观事物的主动选择与能力适应,对现实存在的自觉超越与积极创新。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各种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过去将学生置于被动受教育地位的灌输式、填鸭式、经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容易将学生的逆反情绪进一步激化,造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对立。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承认并确立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变单向性灌输为对等性交流,变命令式训示为劝导性说服,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为相互交流、平等协商。要尊重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意见,多倾听学生的呼声,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沟通,动员他们民主参与。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想学生之所虑,谋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增强亲和力,从而激发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要突出“实践性”。“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途径。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正如叶圣陶所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学生没有真正实践的机会,是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命运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方能逐渐发展学生的智质和潜能,达到自我完善与提高。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开展暑期“三下乡”、参观考察、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社区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行道路。它不仅使学生砥砺了品格,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这些活动突出了“实践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胜过课堂说教,寓教于乐,生动活泼,学生容易接受。
第三,要抢占教育“阵地”。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学校将可能丢掉相当一部分教育阵地,除课堂之外,其他的空间和时间大多会由学生自主支配。因此,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宿舍、社团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是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侵蚀的根本保证。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日前召开的“新世纪现代远程教育北京论坛”上获悉,目前全国高校学生上网率将达到100%。互联网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成为思想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摒弃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观点,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尽快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主动出击,学习网络知识,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来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感染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进社团,不断提高学生文化活动的思想性,使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承认多样化,更要唱响主旋律,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于“细无声”中得到内化与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健康成长。
第四,要抓住社会“热点”。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的生力军,他们既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一个群体,又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他们对社会热点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易使他们思想上产生疑问和困惑。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抓住社会热点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灵“共鸣点”。如2001年以来,我们分别围绕“申奥”、“世界杯”、“奥运会”和我国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等热点,重点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教育活动;以揭批“法轮功”邪教本质为中心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活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为契机开展了“永远跟党走”等系列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既保护和激发了学生激昂的爱国热情,又达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