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你是想叫他,还是她,北京话一概用“丫”或者“丫挺的”来概括,这并不是什么好词,比如你骂人家“瞧你丫这操行”,特别难听。“丫挺的”到底什么意思?据说是老年间北京人用来侮辱人的一种下流词汇,大概意思就是“你是宫里头小丫头生的私生子”,是令人很难接受的词,但现在不挑这个理了,人们都习惯接受了这个词,动不动就“你丫挺的”,开玩笑也这样儿。比如,以前骂人“操行”是最难听的,可现在老师每年在学生的《学期手册》上,都一定要认真填写“操行评语”,说说这个学生操行怎么样,那个学生操行怎么样,看来,北京土话,还得从娃娃抓起。
上面说的都是废话,引发我写这些“语言研究文字”的直接原因是《新街口》中随处可闻的“经典台词”。雪村的《新街口》,说实在的,不错。300万,能拍成这样,效益要比《无极》高许多。虽然雪村知道表现怀旧应该把什么东西搁进去,但雪村毕竟不是北京人,所以尽管影片的基调很怀旧,演员的表演也都是京味儿的,但老北京的那种感觉还是没拿准,并且演员表演还是有些生涩,略微的有些做作和假。对于雪村和这300万来说,《新街口》已经足够优秀了,雪村完全可以在陈凯歌和张艺谋面前仰起头来说话。
按我的说法,《新街口》可以说得上2006年最优秀的一部电影,不一定是大制作大成本大明星大排场,但一定要有意思。《新街口》达到了,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原形,而且很可爱,很生动。但是片中的女主角沈红和建国还是演得不好,那个演沈红的女演员,显然雪村想重点突出她,把影片中最美的镜头都给她了,但是她表演的太造作了,给予了一个肤浅的角色最肤浅的表演,等于没演一样。演建国的演员造型感抓得特好,但这不是小马哥,尤其后面,太僵硬太做作,但还好,最起码不是名演员,演出个感觉,是那么个意思就得了。
说句有些难为情的话,还是最后那几十秒钟的床戏最出彩,拍得尺度恰到好处,那种情色欲望的临界点抓得非常有分寸感,而且有美感。整部电影的造型感都非常不错,这部电影的成功一半多的功劳都应该给摄影,由于不知道雪村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工作究竟做了什么,所以还真不好对他的这次处女秀做过多的评价。
中国电影每年出十部《夜宴》、《黄金甲》都没用,说明不了什么,只有《新街口》、《疯狂的石头》这种电影在市场上疯涨出来,你才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健康的行业发展态势。不是我抗拒商业,而是说我们要把握个度。记得早些年冯小刚在反唇相讥“金鸡奖”时说: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娱乐电影,是娱乐大众的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艺术电影。我觉得不是,中国最缺的是《新街口》这样的小电影,根本挤不上上映档期,冯小刚把文艺电影和小制作电影看得太强势了,其实他们活得更惨。
其实只要小众的文艺电影别太摆谱,适当的放低心态,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说清楚,别故弄玄虚,广大观众还是可以接受的。《新街口》不错,《新街口》怀旧,但仅此而已,当我们只有在这种小电影中才能看到曾经岁月的边边角角,才能寻回往昔美好回忆的时候,这能不能说也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呢?
上面说的都是废话,引发我写这些“语言研究文字”的直接原因是《新街口》中随处可闻的“经典台词”。雪村的《新街口》,说实在的,不错。300万,能拍成这样,效益要比《无极》高许多。虽然雪村知道表现怀旧应该把什么东西搁进去,但雪村毕竟不是北京人,所以尽管影片的基调很怀旧,演员的表演也都是京味儿的,但老北京的那种感觉还是没拿准,并且演员表演还是有些生涩,略微的有些做作和假。对于雪村和这300万来说,《新街口》已经足够优秀了,雪村完全可以在陈凯歌和张艺谋面前仰起头来说话。
按我的说法,《新街口》可以说得上2006年最优秀的一部电影,不一定是大制作大成本大明星大排场,但一定要有意思。《新街口》达到了,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原形,而且很可爱,很生动。但是片中的女主角沈红和建国还是演得不好,那个演沈红的女演员,显然雪村想重点突出她,把影片中最美的镜头都给她了,但是她表演的太造作了,给予了一个肤浅的角色最肤浅的表演,等于没演一样。演建国的演员造型感抓得特好,但这不是小马哥,尤其后面,太僵硬太做作,但还好,最起码不是名演员,演出个感觉,是那么个意思就得了。
说句有些难为情的话,还是最后那几十秒钟的床戏最出彩,拍得尺度恰到好处,那种情色欲望的临界点抓得非常有分寸感,而且有美感。整部电影的造型感都非常不错,这部电影的成功一半多的功劳都应该给摄影,由于不知道雪村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工作究竟做了什么,所以还真不好对他的这次处女秀做过多的评价。
中国电影每年出十部《夜宴》、《黄金甲》都没用,说明不了什么,只有《新街口》、《疯狂的石头》这种电影在市场上疯涨出来,你才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健康的行业发展态势。不是我抗拒商业,而是说我们要把握个度。记得早些年冯小刚在反唇相讥“金鸡奖”时说: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娱乐电影,是娱乐大众的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艺术电影。我觉得不是,中国最缺的是《新街口》这样的小电影,根本挤不上上映档期,冯小刚把文艺电影和小制作电影看得太强势了,其实他们活得更惨。
其实只要小众的文艺电影别太摆谱,适当的放低心态,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说清楚,别故弄玄虚,广大观众还是可以接受的。《新街口》不错,《新街口》怀旧,但仅此而已,当我们只有在这种小电影中才能看到曾经岁月的边边角角,才能寻回往昔美好回忆的时候,这能不能说也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