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你是想叫他,还是她,北京话一概用“丫”或者“丫挺的”来概括,这并不是什么好词,比如你骂人家“瞧你丫这操行”,特别难听。“丫挺的”到底什么意思?据说是老年间北京人用来侮辱人的一种下流词汇,大概意思就是“你是宫里头小丫头生的私生子”,是令人很难接受的词,但现在不挑这个理了,人们都习惯接受了这个词,动不动就“你丫挺的”,开玩笑也这样儿。比如,以前骂人“操行”是最难听的,可现在老师每年在学生的《学期手册》上,都一定要认真填写“操行评语”,说说这个学生操行怎么样,那个学生操行怎么样,看来,北京土话,还得从娃娃抓起。
  上面说的都是废话,引发我写这些“语言研究文字”的直接原因是《新街口》中随处可闻的“经典台词”。雪村的《新街口》,说实在的,不错。300万,能拍成这样,效益要比《无极》高许多。虽然雪村知道表现怀旧应该把什么东西搁进去,但雪村毕竟不是北京人,所以尽管影片的基调很怀旧,演员的表演也都是京味儿的,但老北京的那种感觉还是没拿准,并且演员表演还是有些生涩,略微的有些做作和假。对于雪村和这300万来说,《新街口》已经足够优秀了,雪村完全可以在陈凯歌和张艺谋面前仰起头来说话。
  按我的说法,《新街口》可以说得上2006年最优秀的一部电影,不一定是大制作大成本大明星大排场,但一定要有意思。《新街口》达到了,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原形,而且很可爱,很生动。但是片中的女主角沈红和建国还是演得不好,那个演沈红的女演员,显然雪村想重点突出她,把影片中最美的镜头都给她了,但是她表演的太造作了,给予了一个肤浅的角色最肤浅的表演,等于没演一样。演建国的演员造型感抓得特好,但这不是小马哥,尤其后面,太僵硬太做作,但还好,最起码不是名演员,演出个感觉,是那么个意思就得了。
  说句有些难为情的话,还是最后那几十秒钟的床戏最出彩,拍得尺度恰到好处,那种情色欲望的临界点抓得非常有分寸感,而且有美感。整部电影的造型感都非常不错,这部电影的成功一半多的功劳都应该给摄影,由于不知道雪村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工作究竟做了什么,所以还真不好对他的这次处女秀做过多的评价。
  中国电影每年出十部《夜宴》、《黄金甲》都没用,说明不了什么,只有《新街口》、《疯狂的石头》这种电影在市场上疯涨出来,你才可以看到一个真正健康的行业发展态势。不是我抗拒商业,而是说我们要把握个度。记得早些年冯小刚在反唇相讥“金鸡奖”时说: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娱乐电影,是娱乐大众的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艺术电影。我觉得不是,中国最缺的是《新街口》这样的小电影,根本挤不上上映档期,冯小刚把文艺电影和小制作电影看得太强势了,其实他们活得更惨。
  其实只要小众的文艺电影别太摆谱,适当的放低心态,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说清楚,别故弄玄虚,广大观众还是可以接受的。《新街口》不错,《新街口》怀旧,但仅此而已,当我们只有在这种小电影中才能看到曾经岁月的边边角角,才能寻回往昔美好回忆的时候,这能不能说也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呢?
其他文献
首次看到鱼头,还是在年初的一次展会上,他身着自己研发的稳定器,在展馆中转悠,很惹人注目,不少人围上来探听消息。鱼头本名余吉祥,不过似乎他更愿意被人称呼为“鱼头”。他来自宝岛台湾,有着丰富的DV摄影周边产品设计经验,并经营着自己的品牌:Fishbone,专门从事设计制作专业影像稳定设备。鱼头说:“仿冒很简单,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你知道吗?”      于先生原先从事什么行业的?为何会想到设计和制作这些
期刊
2008是一个相对比较大,比较空泛的概念。如何在几分钟的短片中,串连起一个故事,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阚录常的《我心中的2008》选择表现了一名普通人,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的年轻人。主角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摄影系的一名普通学生,他的特殊性在于和他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培养方向是奥运会体育摄影师。这是一个会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正是这种外来的身份与他的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似乎介入
期刊
要求一个班级19名学生拍摄这样一部主题限定为“我心中的2008”的命题创作型纪录片,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部分学生完成的作业主题相似,结构雷同,缺乏想象力。如果强求一个在校学生,拍出多么精彩,多么一鸣惊人的作品,也非情理之中。毕竟,无论是财力资金方面,还是纪录片的制作经验,他们还有待提高。但是,对于对青春怀有畅想,对未来存有梦想的少男少女们而讲,激情绝对是不能缺少的。  张沛的纪录片《我心中的200
期刊
放大细节的欲望:      2005年底,脑袋里面有个想法,有个大概的雏形(具体后表)。恰逢2006年春节假期,从朋友处借得一台SONY HVR-Z1C,于是就想在这个假期把想法实施了,正好我的这个想法就想用尽量的高画质来体现。(当然这似乎是废话,人人都想高画质。)我希望用高分辨率来放大我们不太注意的身边现实角落,同时实现比较丰富的信息量,弥补静止画面类似照片的堆砌所造成的信息量不足。      
期刊
从本期开始,老K受《大众DV》之托,专门为找上门来的读者当DV导购。至于为什么选择了我老K,也许是我混迹中关村多年的背景?也许是我曾经担任过数个DV短片的摄像?不过,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比较帅!  看看今天的顾客是哪一位?    顾客档案:  姓名:Peggy li  年龄:28岁  性别:女  工作:某外企职员  月收入:5000元  随身装备:  手机:索爱550C   数码相机:
期刊
记《兔子的尾巴》导演罗殷    《兔子的尾巴》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很中国式的童话。  月亮上的兔子丢失了自己的尾巴,于是它来到人间寻找。在一条小吃街上兔子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善良的小女孩开始帮助兔子寻找那只顽皮的尾巴。  就在他们寻找得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奇遇般地遇到了那个偷偷溜走的尾巴。  在一片密林深处的莲花池中,兔子乘着莲花飞回了月宫。    站在兔子身后的小女孩      自由地做自己
期刊
前2节课,跑跑停停,总算囫囵吞枣把DV有关的基本问题过滤了一遍。从这期开始,我们就需要认真“各个击破”了。  影片拍好了,可以直接放在DV带上保存,以后就用DV机回放,但是对于家庭用户来说,这样使用的还是比较少。另外,也可以采集到计算机里,编辑后回录到DV带上,也可以采集到计算机里,直接把DVAVI文件刻到CDR上去保存,还也可以压缩成MPG,刻成VCD或者SVCD,DVD保存。不过这一切的一切,
期刊
家住天坛边儿上,可很少去天坛。什么人才去天坛?老人、外地人、外国人,我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类,所以,我不去凑热闹。  可是老爸老妈去,而且常去,他们有公园的年票,公园好像我们家后院似的。老爸老妈回来后经常和我们讲述天坛公园里的新鲜人新鲜事,还撺掇我们去看。“不去。”每次我都很坚决,“等我60岁的时候再去。”  有一次,禁不住老妈劝,终于和她进了一次天坛。老妈说,你带上你的DV吧!  当我走进天坛的
期刊
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被各种知识和词语密不透风的包围着,常常使我们无法从容不迫或者理直气壮的去指证“现实”的位置,这导致我们不断的去寻找介入“现实”的力量,并相信有某种方法使我们能够获取“现实”的“葵花宝典”,它被转化为一种对技术的情感向往。  当我们手持摄像机镜头在“现实”的“皮肤”上不断挪动、停顿,期待打开能够获得进入“现实”的大门时,我们与“现实”已经无法互相指证,也不存在通过镜头会产生异样的
期刊
自打有了电影,就有了“电影语言”。  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部片子不错,有点吕克·贝松的味道。或者又说,谁谁拍的纪录片很有阿巴斯的风格。  咱们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多少年前就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得够狠。学习研究一定要有,要是模仿谁,做临摹作业尚可,真正想拍点儿什么,还得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农民兄弟做得似乎更纯粹。  实施“村民自治影像计划”的吴文光发给10位农民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