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改进历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思想认识,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国梦想。挖掘教材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主观念,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
  [关键词]教材资源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3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活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目标与高一历史教学密切相关。教师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大力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国家、学校、学生的实际,引领学生将历史学习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梦想。
  一、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主观念
  在《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堂教学中,笔者立足于教材,设计了这样两个探究题:秦国是怎样消灭六国,实现国家的统一的?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及如何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论从史出。秦始皇先后消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社会,确立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学生对“大一统”秦王朝的学习,认识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培育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意识,感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复兴、富强的重要保证,而国家的富强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辛亥革命》时,笔者挖掘视频《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及其相关史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认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仁人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张扬。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这都有利于培育学生努力追求民主权利的愿望和民族独立的意识。
  充分挖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材,笔者借助影视作品《开国大典》营造情境,再现历史画面,中国获得新生,真正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走上富强、民主、现代化的道路。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笔者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整合、提炼所学知识,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投票实现民主形式;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政党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式实现民主形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们的确立,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的愿望。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式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的民主形式,来之不易,只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能拥有如今这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
  因此,我们要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学生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及民主政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相统一。
  二、挖掘教材资源,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指出:青少年开始越出家庭和亲友的藩篱,认识到更大的社会团体和更高社会规范的存在。此时的青少年迫切需要正确价值目标的引导,防止他们走弯路、走斜路,陷入迷途,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无限的伤害。
  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立足于教材资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原因、目的及影响。近代以来,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次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主权被践踏,人民流离失所,中华文明被毁坏,经济命脉被控制,中华民族陷入危亡的境地,这都显示了列强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学习这些历史事实有利于让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对封建统治阶层的唾弃和列强的愤慨,培养学生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情怀,推动学生树立国家富强、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人生理想,增强学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写道: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点、活动程序等。
  1.明确主题式教学目标
  主题式教学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从三个层面综合考量,确定主题。从宏观上来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从微观来看,每一课教学活动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課目标整合成总目标。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师可以围绕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建设,中外政治制度与建设比较,当今世界政治多元格局等主题来开展教学。主题教学的目标是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建设的过程,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世界政治多元格局的大趋势等。教师通过主题式教学活动,除了要让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能目标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掌握主题学习的基本方法。
  2.明确教学重难点
  教师确定好主题后,要对选定的主题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教学重点在于中外政治建设、政治制度发展、政治文明建设、多元化政治格局大趋势等;难点在于如何从中外两个视角、两条主线进行比较,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学习思维是重点也是难点。   3.设计好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不仅体现出教师对主题式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艺术,也是教学目标能得到有效落实的保证。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宏观上对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知识构建。
  三、更新史学观念,彰显教学活动的系统性
  教师对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体现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全球史观。
  1.恰当运用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究其本质来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设计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运用文明史观开展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从纵向的角度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等可以按照“中国文明史”主题设计教学活动,用中国文明史这一条主线向学生展示中国文明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有条理地掌握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
  2.恰当运用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形成的历史观,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历史,最突出的内容是工业化,涵盖了现代政治、经济、民主、法制、文化等丰富的内容。运用现代化史观设计主题式历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辩证看待中西方历史进程。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按照主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确定一个大主题即近现代民主政治史,这个主题又分为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曲折之路和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多样性。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曲折之路这一主题涵盖《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多样性主题主要涵盖《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必要的时候可以跨教材,将必修一与必修二按照主题结合起来。
  3.恰当运用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历史进程。教师运用全球史观设计主题式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要从全球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将中国历史作为其中的分支来看待。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历史视野,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历史认识。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可以将这些专题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全球史观。
  四、适度拓展主题,体现教学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基于主题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高度,需要基于主题,又不拘泥于主题,围绕主题进行适度的拓展,以开放的教学设计理念,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学生历史思维。
  主题拓展的途径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选择适当的历史材料进行拓展。所选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内涵与深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促进主题式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基于主题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要凸显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个性。教师要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优化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玉英.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收获与困惑[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2(4).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阶段语文课堂尤其呼吁教学有效性,希望能优化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认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而问题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设计主问题,巧用追问,用“隐藏”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问促思,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以问促思;问题设计;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通过巧设活动、创造体验、激发情感等途径来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 活动 体验 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6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关注全体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堂不断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
[摘 要]日俄战争是一场彻底改变远东政治格局的大战,对于日、俄、中三国影响十分深远。日俄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方斗争不止。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哨战,反映出帝国主义列强间的惨烈斗争。  [关键词]日俄战争;全局眼光;国际关系  以全局眼光全面地分析问题相当重要。只有将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结合起来,并以“当时人对历史的意见”[1]进行考虑,全方位、辩证地看历史问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正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开展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是急需研究的新课题。南京一中作为江苏省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将以
[摘要]初中生是应对挫折的弱势群体,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所有开设的课程中开展挫折教育的最佳选择。通过对涪陵第十七中学校思想品德课开展挫折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当前开展挫折教育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挫折教育;思想品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6901  一、调查背景  我们之所以研究挫折教育,主
[摘 要]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政治息息相关,充满着时代感。初中是学生人格发展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开展时政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教师可通过时政导入教学主题,帮助学生化解难题,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时政教学;政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6501  由于初中
[摘要]《美国的诞生》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作为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3课内容,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配有7张图片,教师在讲解美国的诞生历程中可依据这7张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对图片的解读中了解美国诞生的历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教材图片美国诞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95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
[摘要]在新课标的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挖掘是个难点,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从对主题解读角度的差异入手,引领学生由挖掘最切近作者创作意图的主题内涵到提炼出小说的哲理内核和普世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本背后寻求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解读角度的思维习惯,这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是有其价值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主题解读导向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小说教
[摘 要]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依据学情、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基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的统一,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人口与人种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摘 要]MS-EEPO有效教学中提到“想”这一要素。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想”方面效率不够高,学生不愿意想,总是等教师或者同学告诉他结果。从《将进酒》的上课实践中反思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想,带动更多学生去想,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关键词]想;形象思维;将进酒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