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与文化相互依存,凡是名城都含有较高的文化要素,所以世界上很多名城都叫作“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与人有关。作为城市,娄底是年轻的,但在娄底这个地方,乾德三年就有一个叫无尽的僧人,在娄底清潭建起了天王寺,占地十五亩,有佛殿四座,僧侣百余,可见其规模。到了崇祯十年,有魏宇龙等先民曾在寺里聚众起义。清乾隆十年,有邑绅颜文学等人在娄底望湘门创建了连壁书院,藏书逾万。光绪三十一年,连壁书院改为高小学堂,这一年陶龛义塾也改为陶龛小学堂。这个时候的娄底当然还是“乡间”。说到陶龛,就要说到罗辀重这个血性教育家。宣统二年十二月,娄底西阳的罗申田以抗英保藏有功而升为西藏参赞,三年十月却被叛将钟颖谋杀。到了民国四年,罗申田的儿子罗辀重血书上控总统府,钟颖因此被处以死刑。五年后,罗辀重留美归国,回乡主持陶龛小学校政,推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和“血性”精神,开始以其思想熏陶一方文化。
由罗辀重就会想起诸多的娄底人物,今天说娄底,就不再是宋熙宁六年那条叫“楼底”的小街,也不是那时候的文化,而是有了诸如双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谋略文化、新化以陈天华等为代表的义勇文化……客观地说,娄底的单个人物,摆在整个国家其地位并不突出,有些人物基础很好,但中途夭折,比如陈天华;有些人物停留在一个层面没有达到高度,比如蔡和森,有些人物因国家政治原因,在宣传层面上受到制约,比如曾国藩。但毕竟都是“人物”,这些人物又都有一定的文化高度,而且其文化张力是其思想底蕴的幅射,这些人都是思想家,思想对文化的影响更县穿透力,它有着精神与品格的含量。所以在娄底城市文化的塑造中要找出娄底的代表性历史文化人物时,我提出了要做人物群体的文章,并且要做人物思想的文章,建议了六个代表人物,作为娄底历史与文化的群像:蚩尤——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辀重——罗盛教。
在我的视觉里,这六个人物各代表了一个阶段,可以连接娄底的历史,又都有精神,有思想。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辀重都是思想型人物。蚩尤代表先祖;罗盛教是国际性人物,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小学课本教材内容,影响过一段历史和一代人。
我是想通过这一组群象产生出娄底思想。这六个人物都有思想光辉,曾国辉的与世谋略,陈天华的民主呐喊,蔡和森的建党主张,罗舟重的血性教育,都是各具历史特色的,都有属于他们个人独到的思想。加上先祖蚩尤的奋争精神与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便都能以思想的精华体现娄底的文化底蕴。
九百三十八年前的宋熙宁六年,先民是走在北面的涟水河边的“楼底”小街上,现在,我是漫步在南面的新城孙水河畔的文化公园里,我在这里倾听着先人的思想。我在想,这些人物富含品质的“思想”,要怎样融化在今天城市的血液里呢?我很想为之一“赋”!“赋”这种文体,既精炼精致又雅俗共赏。能不能把在这个公园里建一面思想之墙,把娄底历史上那儿位思想家的思想精华碑刻出来,再予“赋”之?同时还可以把昨天、今天和明天对接起来,为娄底市和几个县市区各写一篇赋,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在这座走向现代的新城里。
娄底是一座新城,新城的文化在于构建,这篇小文我不可能提及很多,但如果能在“思想娄底”上启迪一些文化思想,亦欣慰!
文化与人有关。作为城市,娄底是年轻的,但在娄底这个地方,乾德三年就有一个叫无尽的僧人,在娄底清潭建起了天王寺,占地十五亩,有佛殿四座,僧侣百余,可见其规模。到了崇祯十年,有魏宇龙等先民曾在寺里聚众起义。清乾隆十年,有邑绅颜文学等人在娄底望湘门创建了连壁书院,藏书逾万。光绪三十一年,连壁书院改为高小学堂,这一年陶龛义塾也改为陶龛小学堂。这个时候的娄底当然还是“乡间”。说到陶龛,就要说到罗辀重这个血性教育家。宣统二年十二月,娄底西阳的罗申田以抗英保藏有功而升为西藏参赞,三年十月却被叛将钟颖谋杀。到了民国四年,罗申田的儿子罗辀重血书上控总统府,钟颖因此被处以死刑。五年后,罗辀重留美归国,回乡主持陶龛小学校政,推行“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和“血性”精神,开始以其思想熏陶一方文化。
由罗辀重就会想起诸多的娄底人物,今天说娄底,就不再是宋熙宁六年那条叫“楼底”的小街,也不是那时候的文化,而是有了诸如双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谋略文化、新化以陈天华等为代表的义勇文化……客观地说,娄底的单个人物,摆在整个国家其地位并不突出,有些人物基础很好,但中途夭折,比如陈天华;有些人物停留在一个层面没有达到高度,比如蔡和森,有些人物因国家政治原因,在宣传层面上受到制约,比如曾国藩。但毕竟都是“人物”,这些人物又都有一定的文化高度,而且其文化张力是其思想底蕴的幅射,这些人都是思想家,思想对文化的影响更县穿透力,它有着精神与品格的含量。所以在娄底城市文化的塑造中要找出娄底的代表性历史文化人物时,我提出了要做人物群体的文章,并且要做人物思想的文章,建议了六个代表人物,作为娄底历史与文化的群像:蚩尤——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辀重——罗盛教。
在我的视觉里,这六个人物各代表了一个阶段,可以连接娄底的历史,又都有精神,有思想。曾国藩、陈天华、蔡和森、罗辀重都是思想型人物。蚩尤代表先祖;罗盛教是国际性人物,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小学课本教材内容,影响过一段历史和一代人。
我是想通过这一组群象产生出娄底思想。这六个人物都有思想光辉,曾国辉的与世谋略,陈天华的民主呐喊,蔡和森的建党主张,罗舟重的血性教育,都是各具历史特色的,都有属于他们个人独到的思想。加上先祖蚩尤的奋争精神与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便都能以思想的精华体现娄底的文化底蕴。
九百三十八年前的宋熙宁六年,先民是走在北面的涟水河边的“楼底”小街上,现在,我是漫步在南面的新城孙水河畔的文化公园里,我在这里倾听着先人的思想。我在想,这些人物富含品质的“思想”,要怎样融化在今天城市的血液里呢?我很想为之一“赋”!“赋”这种文体,既精炼精致又雅俗共赏。能不能把在这个公园里建一面思想之墙,把娄底历史上那儿位思想家的思想精华碑刻出来,再予“赋”之?同时还可以把昨天、今天和明天对接起来,为娄底市和几个县市区各写一篇赋,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在这座走向现代的新城里。
娄底是一座新城,新城的文化在于构建,这篇小文我不可能提及很多,但如果能在“思想娄底”上启迪一些文化思想,亦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