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读那些作家回忆自己语文老师的文章,常被一些独特的细节吸引。
小学时,因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当差,数年未归,魏巍屡遭欺侮:“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悲伤之际,美丽的蔡老师伸出援手:不仅批评了小“反对派”们,还特地写信安慰,称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体贴入微,一片晶莹,让受伤的心不仅得到及时的抚慰,还产生了美好的期许。以如此情愫浸润语文,难怪魏巍甘之如饴,心向往之了。
因作文题目和老师有了争执,徐老师在讲台上来回踱着,骂了梁实秋足足有一个钟头。最刻骨的“警句”是:“×××!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骂归骂,批改梁的作文时却特别用心,令梁“受益最多”。活脱脱的魏晋风度现代版!光风霁月,爱憎分明。有如此至诚个性,又有深厚学养的老师,让学生终身受用,语文课岂能不活色生香、巍然矗立?
以严厉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吟诵到高潮时,怡然忘情,学生小动作做翻了天,他竟浑然不觉。小淘气们偷玩时,还能被这种入情、入境、入性的美读所感染,鲁迅在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足见先生的魅力之大。
曹文轩的高中语文老师,第一次上课,粉笔、教案、教材,統统不带,却花两节课大谈何谓“语文”。期间,室外飘起了雨。她趁机聊雨:春、夏、秋、冬的雨是不一样的,早、中、晚、夜的雨也不一样,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惹得学生都把脑袋转向窗口,凝望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的语文老师,不仅激活学生的哲思,而且刷新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精神生命不断拔节,如此的语文课,岂能不亭亭净植,香远益清?
习惯了“教育就是忘记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读到如许的细节,真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在这些语文人身上,往事并不如烟!星星点点的细节承载着他们的责任、深情、智慧和美,永驻学生的生命记忆,做他们的学生,是何等的福分!
可是,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的,却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即使语文分值提得再高,应试成绩再耀眼,荣誉再堆积如山。为何?自我为体,学生为用;人云亦云,毫无独创精神,为师若此,又岂能指望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自鸣得意地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连一个动人的细节也未留下,所谓的成绩和荣誉,又有何意义呢?
不要责怪学生不懂感恩,也不要以为他人的成功纯属偶然,能被铭记的细节一定是整体人格、智慧、美的集中绽放。就像文学经典中的细节,蕴藏了丰富的个性内涵,也折射了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世俗风情的天光云影。
换言之,细节乃主体情之所系,智之所往,所以才会像皮格马利翁手中雕像般焕发出生命的能量!从这个角度说,那些被学生铭记的教学细节,与不朽的文学细节一样,都具有艺术表现的张力和言语创造的芬芳。限于传授知识的容量、速度、效率等要求,教学细节无法如文学细节般能从容地渲染、伏笔、象征,无法被回忆性文字所定格,但这并不妨碍它以别的表现方式代代流芳。
创造动人的教学细节亦非“有好句无好章”式的雕虫小技,真正经典的细节一定是以整体的优秀为前提的。夏丏尊的“寡兵御敌”写作智慧说得好——从许多断片的部分材料中,选出最可寄托情感的一点拿来描写,好像用少数的兵去抵御大敌,应该集中兵力,直冲要害。形象地道出了“尺幅千里”的表现真谛。真正的美一定是细节和整体相互依存,彼此和谐的美。文学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亦然。
由无数动人细节缔造的课堂,整体的语文课还会无趣、无美、无活力吗?
事实上,创造动人教学细节的努力已经顺时而动——“确定教学点”“揭示形式秘妙”“围绕课眼展开”……在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老师那里,早做得风生水起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真的应该勤问:动人的细节,我有没有?
(汲安庆,文学博士,大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小学时,因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当差,数年未归,魏巍屡遭欺侮:“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悲伤之际,美丽的蔡老师伸出援手:不仅批评了小“反对派”们,还特地写信安慰,称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体贴入微,一片晶莹,让受伤的心不仅得到及时的抚慰,还产生了美好的期许。以如此情愫浸润语文,难怪魏巍甘之如饴,心向往之了。
因作文题目和老师有了争执,徐老师在讲台上来回踱着,骂了梁实秋足足有一个钟头。最刻骨的“警句”是:“×××!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骂归骂,批改梁的作文时却特别用心,令梁“受益最多”。活脱脱的魏晋风度现代版!光风霁月,爱憎分明。有如此至诚个性,又有深厚学养的老师,让学生终身受用,语文课岂能不活色生香、巍然矗立?
以严厉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吟诵到高潮时,怡然忘情,学生小动作做翻了天,他竟浑然不觉。小淘气们偷玩时,还能被这种入情、入境、入性的美读所感染,鲁迅在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足见先生的魅力之大。
曹文轩的高中语文老师,第一次上课,粉笔、教案、教材,統统不带,却花两节课大谈何谓“语文”。期间,室外飘起了雨。她趁机聊雨:春、夏、秋、冬的雨是不一样的,早、中、晚、夜的雨也不一样,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惹得学生都把脑袋转向窗口,凝望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样的语文老师,不仅激活学生的哲思,而且刷新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精神生命不断拔节,如此的语文课,岂能不亭亭净植,香远益清?
习惯了“教育就是忘记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读到如许的细节,真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在这些语文人身上,往事并不如烟!星星点点的细节承载着他们的责任、深情、智慧和美,永驻学生的生命记忆,做他们的学生,是何等的福分!
可是,很多老师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的,却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即使语文分值提得再高,应试成绩再耀眼,荣誉再堆积如山。为何?自我为体,学生为用;人云亦云,毫无独创精神,为师若此,又岂能指望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自鸣得意地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连一个动人的细节也未留下,所谓的成绩和荣誉,又有何意义呢?
不要责怪学生不懂感恩,也不要以为他人的成功纯属偶然,能被铭记的细节一定是整体人格、智慧、美的集中绽放。就像文学经典中的细节,蕴藏了丰富的个性内涵,也折射了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世俗风情的天光云影。
换言之,细节乃主体情之所系,智之所往,所以才会像皮格马利翁手中雕像般焕发出生命的能量!从这个角度说,那些被学生铭记的教学细节,与不朽的文学细节一样,都具有艺术表现的张力和言语创造的芬芳。限于传授知识的容量、速度、效率等要求,教学细节无法如文学细节般能从容地渲染、伏笔、象征,无法被回忆性文字所定格,但这并不妨碍它以别的表现方式代代流芳。
创造动人的教学细节亦非“有好句无好章”式的雕虫小技,真正经典的细节一定是以整体的优秀为前提的。夏丏尊的“寡兵御敌”写作智慧说得好——从许多断片的部分材料中,选出最可寄托情感的一点拿来描写,好像用少数的兵去抵御大敌,应该集中兵力,直冲要害。形象地道出了“尺幅千里”的表现真谛。真正的美一定是细节和整体相互依存,彼此和谐的美。文学创作如此,语文教学亦然。
由无数动人细节缔造的课堂,整体的语文课还会无趣、无美、无活力吗?
事实上,创造动人教学细节的努力已经顺时而动——“确定教学点”“揭示形式秘妙”“围绕课眼展开”……在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老师那里,早做得风生水起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真的应该勤问:动人的细节,我有没有?
(汲安庆,文学博士,大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