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写字、画漫画、做电视主持人并无比热爱旅行的美丽女子,这个假期去了北欧,想寻找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教堂采风。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一天,她和朋友原本是想去一个在资料上查到的建筑很特别的教堂,完全没想到竟会演变成一次关于墓园的旅行
裹着皮衣,包着闺密蔡的大围巾,从Helsinki坐两小时火车,晃到小城Turku。正好是雨天,蔡的一把折了骨头的中国小花伞撑住两个背着大包的女人。这一天,我们要去看一个教堂,一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建筑。
之前,蔡一直发不出Turku(图尔库)这个音,不是发成Tokyo东京,就是发成Turkey土耳其,十分郁闷。火车上她一路都在奋力练习,终于熟能生巧,指着车上的屏幕告诉我Turku到啦!我们上得一辆出租车,开车的是个花枝招展的大姐。蔡开口就问:“请问,Turkey(土耳其)的镇中心在哪里?”——天哪!还是没对。
司机大姐会少量英文,我们给她看名字,The resurrection funeral chapel。她明白我们要去的是个葬礼教堂,不过第一个字看不懂,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了,因为他们总共有四个。我向她比划着解释“复活”,我说就是一个人死了然后又活了过来的意思。这回她恍然大悟,露出了笑容——“噢!你们是赶来参加葬礼的吧?”
算了,不管今天谁下葬都好,能把我们带到那里就行。大姐一路狂奔,越走越荒凉,终于把车停好在一个山坡旁。“最后一段路是要走进去的。”她说,“我在这等着,要不你们是没法出去的了。”
下了车,一头钻进雨水,四下松柏摇曳,鸦雀无声。就知道这天儿没什么人在下葬,连鸟都不知去向。两个中国女人,在一把小破伞的形式主义的保护下,仓皇着走上山坡。那个著名的建筑在哪呢?只顾着遮雨,一不小心已经走到完全无法掌控之处。抬眼看,救命,近处是排排林立的墓碑,远处,丘陵一层高过一层,望不到边,一片片的也是墓地!
这故事要发生在中国,一般会是这样:两个女子形单影只,风雨飘摇中误闯虚境,忽阴风四起,墓冢连连,拐过一弯,更见鬼影幢幢,冤哭凄厉之声不绝于耳,遂丢盔卸甲,跳脚尖呼弃路狂奔⋯⋯
但这里是芬兰。气氛似乎没有那么诡异。雨小了,为看路,我们也索性收起伞来,想看清更多的究竟。
要找的建筑其实应在我们刚才已经经过的某一处坡上。而我们正置身的此处,整洁有序的墓碑,像是一声声问候,盛开在绿茵地。每块碑的门前盛开着簇簇鲜艳的花,火红的,不是放的,是植的,每一户都有一丛,每丛都开得美好。碑上是被设计过的十字,有的刻着,有的镶着,有的细细地立着,好像告诉我们主人有不同的所爱。有的碑别有情致,停着一对小鸟,立着两盏路灯,温暖得如同回家。我们平静下来,停下来,在墓地间细细呼吸。其实墓园在欧美任何一个普通的路边都会有,很平常。难怪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诺门在给一些紧张焦虑症患者的药方中,有一味药就是:每周去墓园散步一次,每次两小时。曾有一位以为离了自己公司乃至地球都不转了的总裁接受过这个药方,被要求在某人的墓碑前坐上半小时。几个疗程下来,焦躁不治而愈。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一个异常浅显的道理:地球离了他仍然转得如常欢快。
华里克在《标杆人生》里,提到英国18世纪文豪JosephAddison说的话:“当我看到伟人的墓碑,我所有的嫉妒消失无踪;当我看到美人的墓碑,我心里的欲念全无;当我看到那些聪明人和自己的对手并肩躺在墓地,或是雄居天下的英雄,我为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竞争感到悲伤与震惊;当我看到几百年前的名人的墓碑,我想到,我们正是如此短暂匆匆⋯⋯”
我们沿着墓园,重新朝教堂建筑走去。阳光已经出来了。司机大姐就在山坡下等我们。有一丝非常奇特的平安在心里踏实地铺着,没有一星恐惧,仿佛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散步和拜访。
裹着皮衣,包着闺密蔡的大围巾,从Helsinki坐两小时火车,晃到小城Turku。正好是雨天,蔡的一把折了骨头的中国小花伞撑住两个背着大包的女人。这一天,我们要去看一个教堂,一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建筑。
之前,蔡一直发不出Turku(图尔库)这个音,不是发成Tokyo东京,就是发成Turkey土耳其,十分郁闷。火车上她一路都在奋力练习,终于熟能生巧,指着车上的屏幕告诉我Turku到啦!我们上得一辆出租车,开车的是个花枝招展的大姐。蔡开口就问:“请问,Turkey(土耳其)的镇中心在哪里?”——天哪!还是没对。
司机大姐会少量英文,我们给她看名字,The resurrection funeral chapel。她明白我们要去的是个葬礼教堂,不过第一个字看不懂,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了,因为他们总共有四个。我向她比划着解释“复活”,我说就是一个人死了然后又活了过来的意思。这回她恍然大悟,露出了笑容——“噢!你们是赶来参加葬礼的吧?”
算了,不管今天谁下葬都好,能把我们带到那里就行。大姐一路狂奔,越走越荒凉,终于把车停好在一个山坡旁。“最后一段路是要走进去的。”她说,“我在这等着,要不你们是没法出去的了。”
下了车,一头钻进雨水,四下松柏摇曳,鸦雀无声。就知道这天儿没什么人在下葬,连鸟都不知去向。两个中国女人,在一把小破伞的形式主义的保护下,仓皇着走上山坡。那个著名的建筑在哪呢?只顾着遮雨,一不小心已经走到完全无法掌控之处。抬眼看,救命,近处是排排林立的墓碑,远处,丘陵一层高过一层,望不到边,一片片的也是墓地!
这故事要发生在中国,一般会是这样:两个女子形单影只,风雨飘摇中误闯虚境,忽阴风四起,墓冢连连,拐过一弯,更见鬼影幢幢,冤哭凄厉之声不绝于耳,遂丢盔卸甲,跳脚尖呼弃路狂奔⋯⋯
但这里是芬兰。气氛似乎没有那么诡异。雨小了,为看路,我们也索性收起伞来,想看清更多的究竟。
要找的建筑其实应在我们刚才已经经过的某一处坡上。而我们正置身的此处,整洁有序的墓碑,像是一声声问候,盛开在绿茵地。每块碑的门前盛开着簇簇鲜艳的花,火红的,不是放的,是植的,每一户都有一丛,每丛都开得美好。碑上是被设计过的十字,有的刻着,有的镶着,有的细细地立着,好像告诉我们主人有不同的所爱。有的碑别有情致,停着一对小鸟,立着两盏路灯,温暖得如同回家。我们平静下来,停下来,在墓地间细细呼吸。其实墓园在欧美任何一个普通的路边都会有,很平常。难怪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诺门在给一些紧张焦虑症患者的药方中,有一味药就是:每周去墓园散步一次,每次两小时。曾有一位以为离了自己公司乃至地球都不转了的总裁接受过这个药方,被要求在某人的墓碑前坐上半小时。几个疗程下来,焦躁不治而愈。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一个异常浅显的道理:地球离了他仍然转得如常欢快。
华里克在《标杆人生》里,提到英国18世纪文豪JosephAddison说的话:“当我看到伟人的墓碑,我所有的嫉妒消失无踪;当我看到美人的墓碑,我心里的欲念全无;当我看到那些聪明人和自己的对手并肩躺在墓地,或是雄居天下的英雄,我为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微不足道的竞争感到悲伤与震惊;当我看到几百年前的名人的墓碑,我想到,我们正是如此短暂匆匆⋯⋯”
我们沿着墓园,重新朝教堂建筑走去。阳光已经出来了。司机大姐就在山坡下等我们。有一丝非常奇特的平安在心里踏实地铺着,没有一星恐惧,仿佛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散步和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