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导弹进化记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膀上的坦克克星
  不用问,這几名士兵一定是反坦克手,而他们肩头扛着的圆筒,就是坦克克星——便携式反坦克导弹。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史了,“名将”辈出,是从实战中摸爬滚打起来的。在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苏联生产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击毁了数百辆以色列坦克!
  反坦克导弹由单兵肩扛发射,机动灵活,能实现“扛到哪里,打到哪里”。再加上它体积小,架设在隐蔽的街巷、山野中,还真不太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它锁定,坦克往往在劫难逃。
  看来,那辆两栖战车一定凶多吉少,让咱们为它祈祷吧……
  双刃之剑
  怎么回事?飞出去的反坦克导弹像无头苍蝇般,歪七扭八地冲进了海边的沙土中,“轰隆”作响,却和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飞偏了!不好,两栖战车发现了隐蔽点,在炮弹飞出的一瞬间,几名反坦克手连滚带爬地逃跑了。
  没完成任务反碰一鼻子灰,士兵们无奈地摇摇头,只能寻找下一个隐蔽点。
  原来,第一代和第二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威力虽大,却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工控制整个飞行和攻击过程。這种导弹一发射,就会在屁股后面拖出一条“尾巴”——导线。射手在发射完成后,要用目视或光学和红外瞄准具盯紧目标,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用导线来传输信号,控制导弹调整飞行路线,直至击中目标。
  這个过程要耗费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而导弹发射时喷出的大量烟火,足以暴露自己,引来敌人的火力压制。射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坚定不移地完成引导工作,哪怕牺牲;要么就放弃引导,赶紧逃生,让导弹听天由命。
  “打了就跑”才是王道
  真正厉害的战术,其实就是没有战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最新的第三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智商”已经进化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瞧,那两位射手已经换了這种新型导弹,這一次他们找好地点,稳稳地瞄准目标,发射导弹。“嗖——”,导弹瞬间飞出,两个人扭头就跑。导弹像自己长了眼睛,直扑目标车辆,当场命中,火光四起!
  没错,這种新型反坦克导弹还真长了“眼睛”,它的学名叫做红外成像系统。第三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弹头中,装有一个热成像寻的器和图像识别处理器。射击前,射手取下弹头罩,瞄准目标,当热成像寻的器搜索到目标后,会将目标车辆的热成像图形记录下来,作为攻击参照标准。发射后,弹头的热成像系统会不断地扫描目标的热成像变化,与参照图形进行比对,自主调整飞行方向。這样一来可不就是:发射后不管,打了就跑嘛!
  细节决定成败
  最新型智能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对射手的保护无微不至,不仅全程自理,让射手打完就跑,而且发射时也充分考虑到隐蔽性的需要,采用了“二段式”点火方法。导弹发射时,只启动一个小型发动机,让导弹以较慢的速度飞出,這样产生的喷火和烟尘就少了许多,可以保护射手减少暴露的危险。到了几米开外,导弹才会启动主发动机,全速射向敌军车辆。
  如今的坦克正面防护力量越来越强,普通导弹很难穿透。智能导弹早就考虑到了這一点,它可以自主飞行到高空、再俯冲攻击坦克装甲薄弱的顶部!這一切,只需要射手设定好程序,就可以高枕无忧!
  反坦克也有春天
  暂且不管那两名射手怎么想,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实在了得。不过要是在這里就止步不前,那可不行。
  装甲技术不断地改进,再加上些辅助性防御措施,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反坦克导弹终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为了保住“坦克克星”這样的名号,我们对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提出了新的人生规划:
  一,提高反坦克导弹的杀伤能力;二,攻击方式得适当地改改,别老是走攻击装甲薄弱点這一个套路,提高破甲威力更重要;三,使用复合制导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四,别光盯着坦克,要多学学打击多重目标的能力;五,要注意隐蔽,才能保证射手安全;……
  一下要求這么多,也够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受得了,怎么进化还得靠它自己,咱们就拭目以待它会有怎样的未来吧!
其他文献
卡拉考春秋初期,晋国攻下原本依附于楚国的曹国,楚国大怒。胁迫陈,蔡、郑、许
期刊
究竟是什麼原因让我们的飞行安全受到威胁?每次事故之后,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疑问。在科技水平还不能彻底躲免飞行事故之前,我们需要一种重新回放事故现场的仪器,好协助调查员们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黑匣子就是这样的仪器,空难后我们总能听到它的名字。那麼,黑匣子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工作的?有了它事故原因真的会水落石出吗?飞机信息时刻搜集  “黑匣子”是个俗称,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可以向人们提供飞机失事
期刊
1943年4月18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位于南太平洋的日本军事重镇腊包尔军事基地的停机坪上,2架中程轰炸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已经做好了起飞准备。有着日本“海军之花”称号的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身着一套绿色军便服,手戴白手套,腰上挎着他心爱的月山军刀,步履轻快地登上轰炸机。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的军事基地。  走在他身后的,是联合舰队军医长高田等人,而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主计长北村等
期刊
推进系统  為U-212型潜艇提供动力的是一台柴油发动机和一套附加的AIP系统。AIP系统不依赖空气进行动力推
期刊
           
期刊
1941年,纳粹位于柏林的电台每天会不停地向民众描述德军攻无不克的神话。
期刊
直升机发射火箭弹!
期刊
汤姆逊冲锋枪并不只有一种型号,从19l 8年开始研制到1945年停产,汤姆逊家族共研制生产了M1921、M1 923、M1927、M1928和M1五大系列。它们用的弹药均为11.43毫米口径手枪弹,射程不远,适合近战。在单发射击时,这种大口径弹药在手枪弹中停止力排名第一,对手一旦被命中,根本无力反击。
期刊
不算晴朗的日子,却是少有的风平浪静。  顷刻,一道长长的汽笛声撕破了英国朴茨茅斯港的宁静,45型驱逐舰的最新型号下水试航了。同港湾中停泊着的、那些经过战场考验的军舰比起来,它簇新的涂装却丝毫不显稚气,倒是突显出一種将领之风。  这艘舰艇在深蓝色的海面犁出道道波纹,向海洋深处驶去……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次意气风发的试航而已。也许它不曾想到,在它的带领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全球舰队”正在悄无声息地构建起
期刊
古代高科技武器  弓弩真是威力无穷!这种武器有着怎样的身世呢?  弓的发明源于古人类狩猎和战争的需要,那时的弓很简单:将一根树枝彎成新月形并绑上绳子,用来弹射箭。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弓箭成为了一种高科技武器。那时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频繁的年代,弓已经变成了合成弓。合成弓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选用韧性好的岑木制作弓身,在外面包上坚硬的木片,最后还要密密匝匝地缠上牛筋。想要拉开这种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