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建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e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的转折。重大的社会转折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灵动荡,使俄罗斯哲学在短暂的“休克”之后表现出未曾有过的活力。对苏联历史的反思、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人类未来的关切,成为关注的焦点。特点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反思,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全球性问题的探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深刻而富有新意的思想。随着苏联的渐行渐远,俄罗斯学者们已经逐渐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激情式的否定,重新以客观的、理智的、冷静的心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否定与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情绪化质疑
  
  苏联解体初期,那些过去整天高呼共产主义口号的人开始公开同社会主义思想划清界限,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过时,普遍转向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而且,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卷土重来,俄罗斯政坛当局对共产党人及其意识形态、价值观进行了空前的打击,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遭到取缔,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学说受到了排挤甚至禁止,马克思的著作遭到歪曲。俄罗斯进入严酷的“非马”时期,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使俄罗斯社会出现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真空时期。
  1993年8月22~28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19次世界哲学大会。大会主题是“世纪转变中的文化、价值和人类”。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较为突出。在苏联解体之前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居统治地位,而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不复存在。有些学者虽然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也受到一定的压制,研究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甚至批评和超越。俄罗斯《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指出:“苏联哲学解体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个最大变化,是许多哲学家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独立的反思和重新的理解。”
  
  反思与复兴——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迅速踏上西化的道路,反苏、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成为俄罗斯社会思潮的主流。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上,从来都没有统一的意见。且不说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即使是在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中,也不乏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马克思主义创立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在1995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俄共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在随之而来的总统选举中,原本支持率不到5%的反共领袖叶利钦,在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原本呼声很高的俄共领袖久加诺夫。上述两次选举表明俄罗斯社会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俄罗斯人在经历了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以全盘西化为目标的改革的失败之后,反共和西化的热情已经消失。人们意识到全盘西化是行不通的,但回到原蘇联也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因此,在9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人开始探索符合俄罗斯实际的具有俄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开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过去,看待在以往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强大不存于盲日照抄外国的模式,也不在于对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傲慢,而是在于依靠本民族的天才和创造力,在于深刻掌握全世界文明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社会思潮的转折构成了90年代后半期哲学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背景。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反思,并结合俄罗斯和苏联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客观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再认识,使这一时期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90年代后半期的俄罗斯哲学界已经能够更为客观地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了。俄罗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悔茹耶夫这样讲到:“如果对于我们而言这都是因为运用了国外的理论,那我们还准备这样继续下去吗,何以保证我们可以不受马克思的诱惑,我们不会再一次成为从别的国家借鉴而来的理论的牺牲者?这样的话我们会害怕其他的思想和理论,认为它们对于我们的国家都是充满敌意的,是毫无益处的。”
  90年代后半期刘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4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80周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马克思的哲学在现时代的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想史中的地位。讨论会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道路、对西方工业文明、对全球性问题都作了深刻的探讨。俄罗斯学者们已经逐渐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激情式的彻底否定,重新以客观的、理智的、冷静的心态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些探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
  2001年4月26~27日由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持召开了题为“21世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俄罗斯发展的前景”讨论会,与会者一致认为,俄罗斯的社会学家近年来丝毫没有减少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而且现在尤其需要创造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根据现代史材料对某些观点进行批判的反思。
  2002年4月22~24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由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学术一实践大会,主题为“乌克思主义、现代社会思想和21世纪人类社会主义发展趋势”。这次会议扩大到独联体及世界上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值得重视的是,在该次大会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思想二者的统一和矛盾;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民主党。这些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坚持与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从20世纪末开始,俄罗斯已经普遍地开展了规范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在莫斯科现在已经有三个规模较大的非官方组织的社会团体,成为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研究基地。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社和杂志社,第二个是俄罗斯社会主义学者联盟,第三个是以一批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松散联盟,另外在俄罗斯符个城市也成立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小组和中心,它的成员大多都是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知识界的代表。他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当代俄罗斯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俄罗斯的强国之路,寻找着俄罗斯的未来。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作为苏共的直接继承者,是目前俄罗斯组织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左翼政党,在俄罗斯各共和国和地区有八万九千个基层组织,在最高立法机构——国家杜马,共产党代表占有较多的席位,其纲领叫确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创造性发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将建成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出版《对话》《政治教育》两份杂志,以及《真理报》、《俄罗斯真理报》两份报纸,除此之外,各地方党的委员会也 出版自己的报纸,这些报纸杂志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阵地。
  俄共在党的杂志《对话》、《政治教育》中系统地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理论文章,内容涉及俄罗斯社会主义的命运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世界全化及其影响等问题。俄共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其领导人久加诺夫所主张的“俄罗斯社会主义”思想中,其思想核心是强调,应当将爱国、强国的思想和俄罗斯精神注入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提高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寻找俄罗斯自己的社会主义之路。
  第二个马克思主义社会团体——坚持社会主义方针的俄罗斯学者协会是由一些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组成。他们集中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俄罗斯最新的动态,揭示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要性及有利于俄罗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须条件。他们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对话》杂志上。近期他们出版了一本杂志,取名为《……主义》。先后发表了《社会主义:昨天、今天、明天》(i997)、《对歪曲十月革命者的回答(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80周年)》(1997)、《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与现实》(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俄国社会民主共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00周年等举行的会议文章)(1998)等文章。
  成立于20世纪末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是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一个分支机构,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最集中的地方,它集合了一批老一辈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西切夫、吉托夫、别索诺夫等。研究的题目有“列宁与当代”、“古巴的社会主义运动”等。并且每年还定期举办一次研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理论的学术会议——国际马克思主义论坛,具体分析世界发展局势和俄罗斯的现实状况。出版了大型论文集《马克思主义:过去、现在、未来》,他们的口号是“走向马克思”。
  除了这三个规模较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外,还有一些学者依照自己的研究方向自发结成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小组。
  除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外,在俄国还有一些左翼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国际编辑委员会主席格·巴加图利亚。他组织创办了“莫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讨论”,讨论每两周组织一次,题目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自由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参加者主要为学生,表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又开始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
  以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为代表的学者在90年代曾经成立“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协会具有明显的民主社会主义倾向,其目标是团结那些具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人。21世纪初,他们又倡议建立俄罗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主要刊物是《抉择》杂志。2002年,亚·布兹加林在其著作《新马克思主义:对后工业社会全球性问题挑战的回答》一书中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特点作了阐述:批判地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解释;与其他社会经济学派进行坦承对话;强调现时代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本身……布兹林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赞成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最高任务的论述,并试图把实现这一任务与推进人的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
  “戈尔巴乔夫基金会”全称为“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学研究基金会”,1991年组建,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一些政治家和以斯拉夫、洛基诺夫、克拉辛等为代表的一些社会民主主义者的经济活动组织。其基金会经常组织各种讨论会,就马克思的思想实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讨论。他们仍然坚持当年戈尔巴乔夫主张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推崇歐洲社会民主党的发展道路。
  苏联解体初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俄罗斯曾一度被抛弃,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党都被宣布为非法,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可以从俄共的出版物中读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资料。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得到了认真的研究,而且参与研究的哲学工作者数量越来越多,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也不断问世。梅茹耶夫在《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讲到:回到马克思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我们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也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让我们开始严肃地对待马克思。毫无疑问,正是这种严肃,让我们在马克思的学说中看到的不是那些它在苏联政权下表现出来的,而是它的真实情况。俄罗斯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俄罗斯国内社会的发展趋势中逐步寻找到了当今俄罗斯国内状况本质以及改变这些状况的道路和必须条件。近20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俄罗斯走过的曲折道路,充分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巨大的生命力。21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更新的矛盾,这更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来认识和解决。
  
  (责任编辑:李瑞蔚)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1日下午至9月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151次“山村对话”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花建慧,科尔伯基金会副会长威迈尔等分别出席开闭幕式并致辞。中联部副部长、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李进军,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林克做主旨发言。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郑牧民、黄山市
2010年8月11-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农业部联合主办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非洲18个国家的130多名代表和中国党政有关部门、18个省市相关单位的130多名中方代表参与了论坛。论坛开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参加论坛的非方领导人和各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会后会见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摄影/顾莹)  “可可西里”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名词,已然超越了地理学的界限,成为旅游和探险领域被放大了的传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可可西里在哪里,但一提这个名词,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遥远的所在,这就是可可西里独特的魅力。  由于可可西里山和可可西里湖的存在,其周边地区是当然的可可西里核心区,也应该是最狭义的可可西里含义。然而,可可西里名称的外延已随其众多标签被扩大了,很
7月15—16日,《当代世界》杂志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中联部理事单位代表及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1个副省级城市政府外办的49名理事和代表与会。  本次会议是杂志继2004年在天津、2006年在海南后召开的第三次理事会议,也是自2008年杂志全面改版、2010年杂志社升格成为中联部直属事业单位后的第一次理事会。召开的目的是听取理事们对办好刊物的意见和
2010年11月22日,是柬埔寨重要传统节日——送水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令全体柬埔寨人民永远刻骨铭心的日子。当晚夜幕降临的时候,首都金边张灯结彩亮如白昼,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洪森花园和钻石岛上的商户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和各种形式的表演,吸引着仍然沉浸在节日欢乐气氛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万民众流连忘返,整个金边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向世人展示着柬埔寨这片“和平绿洲”的安定祥和。正当柬埔
近年来,印度经济以年均8.5%的速度增长,受到世界的瞩目,但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却一直是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中的滞后因素。受到中国经济特区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的成功启示,2000年,时任印度贸易部长的莫拉索里·马兰提出了建设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理念。国大党上台执政后,于2005年通过了《经济特区法案》,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从而使建设经济特区成为印度政府吸引海外投资的核心战略。这一法律的颁布使得印度各邦经济特区
2010年9月20—30日,从细雨霏霏、海风轻拂的爱沙尼亚,到山岚叠嶂、碧波万顷的黑山;从晴空朗朗、秋意薄现的爱尔兰,到异域传奇、风采独具的伊朗,无处不洋溢着期待与欣喜,无处不洒满着友谊与真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应爱沙尼亚、黑山、爱尔兰、伊朗政府邀请,作为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友好使者和贵宾,对上述四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战略思考 抢抓机遇    访问时值国际金融危机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举行的情况,以及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伊马纳利耶夫:今年6月6—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成员国元首、观察员国和主席国客人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元首或代表,以及联合国、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峰会。  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围绕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化成员国友好合作和上合
尊敬的习近平先生,  尊敬的中方代表和各位同事:  俄中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的召开充分证明,俄中两国以及统一俄罗斯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断巩固与深化。今年恰逢两党建立关系十周年,举办这项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9年是俄中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及俄中建交60周年,并在中国顺利举办了“俄语年”。今天我们将在俄罗斯延续这一活动,启动“汉语年”
那年冬天我从青海囊谦的深山中历尽艰险后回到玉树,一个人在结古镇庆祝了自己藏地孤旅上的又一个生日,之后再次进入川西北太阳部落——石渠。冬季雪灾的序幕在扎溪卡大草原残酷拉开,在藏族兄弟多吉的帮助下,我们穿越到地图上的孤岛瓦须。尽管前去查加部落的高山垭口被雪灾彻底隔断,但在滞留瓦须深山里的时光中,体味了平凡却充满真诚快乐的藏地生活。与此同时,一匹被狼咬伤的白马也带给我深深的感动与怀念。  分手饭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