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文章从鼓励质疑问难、构建立体课堂生态、营造“评价别人,表现自我”的氛围三方面进行研究,以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关键词:课堂;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C96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07-01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语文教学,研究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鼓励质疑解疑
学习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一。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前预习、深入学习,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的质疑,教师都应该提倡、鼓励引导。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会提问。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尽情地畅所欲言。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第七自然段‘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我觉得应当省略不写,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无关。”这时班级中已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说。但是我鼓励这名学生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可你想想,本文作者意在突出什么?”“总理工作认真,生活简朴。”“对,作者为什么写这一细节呢?我想你会弄明白的。”“老师我懂了,周总理这一细小的动作是不是说明他对一切工作都很认真,哪怕是一把不正的椅子?”“说得真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因为你既会提问题,又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再如,我在教学《跳水》一课时,一开课学生们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我写我会写清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么跳水,跳水以后怎么办,跳水的技巧是什么……”学完课文以后,学生们又提出:“老师,我想改写《跳水》的结局,让孩子走‘平衡木’拿到帽子,做转体7200,难度系数5.6……”尽管学生们说得不准,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向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提出挑战,可见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热烈,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有多近!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很亲密很和谐了,真正把课堂教学从注重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注重于学生如何“学”上了。可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是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
二、构建立体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是指课堂上能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只要课堂上和谐相融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也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暴风骤雨式的。教师要富有童心,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学而导,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中。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要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伙伴型的或朋友型的了,就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了。
另外,和谐的课堂生态还应该是师生与文本内容的和谐。这是因为文本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师生应是同舟共济的关系。师生共同把握好文本内容,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当是得心应手的,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营造“评价别人,表现自我”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期盼别人知道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能发现并纠正别人的错误,使自己的观点能被老师认可,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们创造这种机会。虽然说阅读思考很难一下子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但可以尽量使学生们有这种机会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思考题再完善一些。所以,我的语文课堂上很少由我主动提问一名学生答题,而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起来解疑。这样做,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评价别人,表现自我”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2)看书读书思考,考虑解决的方法。(3)学生讲解个人的见解。(4)其余学生评价别人,提出自己的观点。(5)最后教师肯定,总结最佳答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回答,锻炼了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意志。同时,学生在纠正、补充、与别人争论的过程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俞学明.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2013(03).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朝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3).
关键词:课堂;学生;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C96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07-01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语文教学,研究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鼓励质疑解疑
学习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一。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前预习、深入学习,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的质疑,教师都应该提倡、鼓励引导。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会提问。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尽情地畅所欲言。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第七自然段‘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我觉得应当省略不写,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无关。”这时班级中已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说。但是我鼓励这名学生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可你想想,本文作者意在突出什么?”“总理工作认真,生活简朴。”“对,作者为什么写这一细节呢?我想你会弄明白的。”“老师我懂了,周总理这一细小的动作是不是说明他对一切工作都很认真,哪怕是一把不正的椅子?”“说得真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因为你既会提问题,又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再如,我在教学《跳水》一课时,一开课学生们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我写我会写清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么跳水,跳水以后怎么办,跳水的技巧是什么……”学完课文以后,学生们又提出:“老师,我想改写《跳水》的结局,让孩子走‘平衡木’拿到帽子,做转体7200,难度系数5.6……”尽管学生们说得不准,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向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提出挑战,可见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热烈,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有多近!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很亲密很和谐了,真正把课堂教学从注重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注重于学生如何“学”上了。可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是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
二、构建立体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是指课堂上能使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只要课堂上和谐相融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也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暴风骤雨式的。教师要富有童心,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学而导,学生顺心而学,教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中。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要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伙伴型的或朋友型的了,就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了。
另外,和谐的课堂生态还应该是师生与文本内容的和谐。这是因为文本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知识海洋的方舟,师生应是同舟共济的关系。师生共同把握好文本内容,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当是得心应手的,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营造“评价别人,表现自我”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期盼别人知道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能发现并纠正别人的错误,使自己的观点能被老师认可,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们创造这种机会。虽然说阅读思考很难一下子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但可以尽量使学生们有这种机会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思考题再完善一些。所以,我的语文课堂上很少由我主动提问一名学生答题,而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起来解疑。这样做,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评价别人,表现自我”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2)看书读书思考,考虑解决的方法。(3)学生讲解个人的见解。(4)其余学生评价别人,提出自己的观点。(5)最后教师肯定,总结最佳答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回答,锻炼了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意志。同时,学生在纠正、补充、与别人争论的过程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俞学明.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2013(03).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朝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