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卖出收购时间不长的山西普德药业,誉衡药业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国磊峰不否认有一些“忍痛割爱”的情愫在里面。
2016年11月,誉衡药业公告称,拟将普德药业100%股权以30.01亿元的交易价格出售给仟源医药,宣布卖出的日期距其完全收购普德药业仅过去了半年时间。
让业界不能理解的是,交易之初,当时交易的补偿义务人承诺普德药业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9亿元、2.08亿元、2.29亿元。实际上,普德药业也并没有让誉衡药业失望,2015年实现营收5.64亿元,净利润2.08亿元,已经实现了2016年的净利润最低目标,且占到誉衡药业当年净利润的1/3。因此,在营收和业绩增长的层面上,普德药业称得上是优质资产。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任何转折的发生都有着背后真实的意图和谨慎的考量。要不要放弃普德药业,先前誉衡药业内部也有一定的分歧。“不同意见主要在于,如果出售,就会对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是出售带来的几十亿的现金,能够给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很大空间。”国磊峰告诉E药经理人。
实际上,这是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的博弈。最终,誉衡药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团队立足未来长期发展战略,在内部达成了一致意见。
闪卖背后
在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医药行业,并购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实现快速发展和扩张的快捷键。誉衡药业自上市以来并购动作不断,尤其2013年开始其并购速度非常快,公开数据显示,至2015年,其已实施完成或尚在实施的重大投资或资产购买已经达到13起,也因此被业界称为“并购机器”。
持续的并购,的确使誉衡药业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收入和快速的利润增长。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9.05亿元,同比增长4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增长95.72%。
但进入2015年之后,誉衡药业的并购速度整体放缓。国磊峰解释说,“一方面,过去几年的并购扩张需要时间来进行内部整合,如文化、产业和业务等,这是并购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上标的多且估值很高,有些一级市场的价格甚至高于二级市场。”
但在外界看来,誉衡药业放缓并购的脚步与大手笔收购普德药业有着极大的关系。2015年1月,誉衡药业以23.9亿元购买普德药业85.01%股权,当年12月份又以3.9亿元收购了剩余14.99%的股权,两次收购的总价为27.8亿元,是誉衡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
收购之初,誉衡药业认为,收购能够为公司带来丰富的产品集群,普德药业的大规模产品制造能力,将会给公司在基层医疗市场及多种销售模式方面带来更多的切入点及市场竞争力。
但是,收购普德药业,加之过去几年的不断扩张,使誉衡药业的资金负债和现金流压力一直在加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9 月30 日,誉衡药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8 亿元,为公司历史最高值;截至2016年3月,尚未支付的交易金额达21.34亿元。截至2016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87%,处于行业偏高水平。
与此同时,2016年前后,国内医药产业政策发生大变革,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以及医保控费等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誉衡药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顺应、把握行业新形势、更好地推进公司战略转型,誉衡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逐步聚焦到慢病管理用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国磊峰告诉E药经理人。
2016年,誉衡药业将主题词定位为“创新·转型”,并明确了将生物药和慢病管理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聚焦到慢病口服药和生物药。
而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充沛的资金支持。誉衡药业曾试图通过定增来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补充日常营运资金,但是通过这一方式获取资金的周期显得颇为漫长。
与此同时,反观之前花大钱收购的普德药业的产品线,在如今的转型战略之下,庞杂的普药产品显然已经与誉衡药业的发展方向不相匹配。
在双重需求之下,卖出普德药业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一步棋。最终誉衡药业放弃了定增“补血”计划,选择了短平快的方式—出售普德药业。誉衡药业表示:“通过推进本次交易,公司资产负债率将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结构将得以优化。”
实际上,卖出普德药业只是誉衡药业转型的一件标志性事件。除此之外,誉衡还同时终止了收购澳诺(青岛)和湖北多瑞药业的股权,并终止了注射用黄芪多糖的独家销售代理协议,为推进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誉衡药业正在酝酿着新起点上的下一波并购。
初试出海
放弃普德药业之后,誉衡药业未来继续扩张并购的方向仍然备受关注。
而几个月前的披露一则消息立刻引起行业的关注。2016年6月,誉衡药业在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董事会、股东大会授权经理层对国外优质医药健康标的进行投资的议案》,同意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8500万美元对国外优质医药健康标的进行投资。
分析人士的猜测是,誉衡药业未来会将并购目光将投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是这样的。”国磊峰回应。他认为,“如今整个医药产业都处在新的起点上,是产业变更的前夜,药企需要重新规划。而国际上的一些品种机会会更大,更符合誉衡药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这也是目前市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的确,自2015年起,国内整个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标准均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在于,具有真正的品质和价值的产品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的必然选择,而国际化标准的产品研发与药物临床价值的回归将成为行业的主流。
实际上,海外并购在国内医药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过去几年,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国外寻找标的,也有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国磊峰看来,无论是销售体量、利润、市值,还是上市公司管理运作,誉衡药业在中国医药行业均占据优势地位。
立足新的起点,誉衡药业仍然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两大战略方向,誉衡药业已经有所谋划。
在生物制药领域,国磊峰指出,誉衡药业会更加关注生物药的前期研发及产品的报批。
但是目前国内的可选标的并不多。他坦言:“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收入、利润等多层面上去看生物制药领域,符合要求的标的并不多,尤其国内可选标的凤毛麟角。”
但是目前誉衡药业已经通过与专业公司的合作来涉足生物制药。自2015年开始,誉衡药业与药明康德合作研发PD-1抗体,以期借助药明康德强大的研发实力,提高公司未来产品竞争力。
而在慢病管理领域,誉衡药业已经尝试投资医药电商,将药品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去做。2016年4月,誉衡药业宣布与京东邦能合资成立誉衡京东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誉东健康”),探索慢病领域的医药电商。首期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最终投资额为10亿元。其中,誉衡药业占70%的股份,京东占30%的股份。
国磊峰的思考是,有了这个专业化平台,誉衡药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优质产品放在誉东健康的平台上实现放量。当前国内的一些成熟品种面临一致性评价压力,选择去国际上并购优质产品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如今,誉衡团队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國际上寻找最合适的并购目标。
2016年11月,誉衡药业公告称,拟将普德药业100%股权以30.01亿元的交易价格出售给仟源医药,宣布卖出的日期距其完全收购普德药业仅过去了半年时间。
让业界不能理解的是,交易之初,当时交易的补偿义务人承诺普德药业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89亿元、2.08亿元、2.29亿元。实际上,普德药业也并没有让誉衡药业失望,2015年实现营收5.64亿元,净利润2.08亿元,已经实现了2016年的净利润最低目标,且占到誉衡药业当年净利润的1/3。因此,在营收和业绩增长的层面上,普德药业称得上是优质资产。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任何转折的发生都有着背后真实的意图和谨慎的考量。要不要放弃普德药业,先前誉衡药业内部也有一定的分歧。“不同意见主要在于,如果出售,就会对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是出售带来的几十亿的现金,能够给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很大空间。”国磊峰告诉E药经理人。
实际上,这是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的博弈。最终,誉衡药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团队立足未来长期发展战略,在内部达成了一致意见。
闪卖背后
在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医药行业,并购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实现快速发展和扩张的快捷键。誉衡药业自上市以来并购动作不断,尤其2013年开始其并购速度非常快,公开数据显示,至2015年,其已实施完成或尚在实施的重大投资或资产购买已经达到13起,也因此被业界称为“并购机器”。
持续的并购,的确使誉衡药业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收入和快速的利润增长。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9.05亿元,同比增长4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增长95.72%。
但进入2015年之后,誉衡药业的并购速度整体放缓。国磊峰解释说,“一方面,过去几年的并购扩张需要时间来进行内部整合,如文化、产业和业务等,这是并购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上标的多且估值很高,有些一级市场的价格甚至高于二级市场。”
但在外界看来,誉衡药业放缓并购的脚步与大手笔收购普德药业有着极大的关系。2015年1月,誉衡药业以23.9亿元购买普德药业85.01%股权,当年12月份又以3.9亿元收购了剩余14.99%的股权,两次收购的总价为27.8亿元,是誉衡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
收购之初,誉衡药业认为,收购能够为公司带来丰富的产品集群,普德药业的大规模产品制造能力,将会给公司在基层医疗市场及多种销售模式方面带来更多的切入点及市场竞争力。
但是,收购普德药业,加之过去几年的不断扩张,使誉衡药业的资金负债和现金流压力一直在加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9 月30 日,誉衡药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8 亿元,为公司历史最高值;截至2016年3月,尚未支付的交易金额达21.34亿元。截至2016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87%,处于行业偏高水平。
与此同时,2016年前后,国内医药产业政策发生大变革,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以及医保控费等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誉衡药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顺应、把握行业新形势、更好地推进公司战略转型,誉衡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逐步聚焦到慢病管理用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国磊峰告诉E药经理人。
2016年,誉衡药业将主题词定位为“创新·转型”,并明确了将生物药和慢病管理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聚焦到慢病口服药和生物药。
而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充沛的资金支持。誉衡药业曾试图通过定增来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补充日常营运资金,但是通过这一方式获取资金的周期显得颇为漫长。
与此同时,反观之前花大钱收购的普德药业的产品线,在如今的转型战略之下,庞杂的普药产品显然已经与誉衡药业的发展方向不相匹配。
在双重需求之下,卖出普德药业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一步棋。最终誉衡药业放弃了定增“补血”计划,选择了短平快的方式—出售普德药业。誉衡药业表示:“通过推进本次交易,公司资产负债率将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结构将得以优化。”
实际上,卖出普德药业只是誉衡药业转型的一件标志性事件。除此之外,誉衡还同时终止了收购澳诺(青岛)和湖北多瑞药业的股权,并终止了注射用黄芪多糖的独家销售代理协议,为推进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誉衡药业正在酝酿着新起点上的下一波并购。
初试出海
放弃普德药业之后,誉衡药业未来继续扩张并购的方向仍然备受关注。
而几个月前的披露一则消息立刻引起行业的关注。2016年6月,誉衡药业在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董事会、股东大会授权经理层对国外优质医药健康标的进行投资的议案》,同意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8500万美元对国外优质医药健康标的进行投资。
分析人士的猜测是,誉衡药业未来会将并购目光将投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是这样的。”国磊峰回应。他认为,“如今整个医药产业都处在新的起点上,是产业变更的前夜,药企需要重新规划。而国际上的一些品种机会会更大,更符合誉衡药业的未来发展战略,这也是目前市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的确,自2015年起,国内整个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标准均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在于,具有真正的品质和价值的产品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行业的必然选择,而国际化标准的产品研发与药物临床价值的回归将成为行业的主流。
实际上,海外并购在国内医药行业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过去几年,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国外寻找标的,也有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国磊峰看来,无论是销售体量、利润、市值,还是上市公司管理运作,誉衡药业在中国医药行业均占据优势地位。
立足新的起点,誉衡药业仍然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两大战略方向,誉衡药业已经有所谋划。
在生物制药领域,国磊峰指出,誉衡药业会更加关注生物药的前期研发及产品的报批。
但是目前国内的可选标的并不多。他坦言:“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收入、利润等多层面上去看生物制药领域,符合要求的标的并不多,尤其国内可选标的凤毛麟角。”
但是目前誉衡药业已经通过与专业公司的合作来涉足生物制药。自2015年开始,誉衡药业与药明康德合作研发PD-1抗体,以期借助药明康德强大的研发实力,提高公司未来产品竞争力。
而在慢病管理领域,誉衡药业已经尝试投资医药电商,将药品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去做。2016年4月,誉衡药业宣布与京东邦能合资成立誉衡京东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誉东健康”),探索慢病领域的医药电商。首期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最终投资额为10亿元。其中,誉衡药业占70%的股份,京东占30%的股份。
国磊峰的思考是,有了这个专业化平台,誉衡药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优质产品放在誉东健康的平台上实现放量。当前国内的一些成熟品种面临一致性评价压力,选择去国际上并购优质产品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如今,誉衡团队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國际上寻找最合适的并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