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于刚从其一手创立的1号店离开,他在写给1号店员工的内部信中说:“我们决定离开1号店去追求新的梦想。”一个月后,于刚开始了他口中的新梦想,入主1药网开创新的事业—医药电商。这是他在美国创办科莱科技,1号店之后的第三次创业。
“2016年年初我们完成了近2亿美元的D轮融资”,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这是他创业以来完成的第11次融资。
对于融资经验丰富的于刚而言,这次创业与以往相比,他更知道怎么样去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他认为,融资的关键之一是要做到“低承诺、高兑现”,也就是少说话多做事,以业绩和数据征服投资者,只有这样,企业的估值才会不断提升。
在2015年1月份时,1药网进行了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5亿元。于刚和刘峻岭回归之后的两个月,1药网出现惊人的变化。当时外界报道的数据显示,这两个月1药网单月销售额连续突破亿元大关,销售量同比增长313%,仅用了这两个月的时间,1药网就完成了2014年全年 2.7亿元的销售额。
也正是在这种利好的激励下,1药网的D轮融资开始。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能获得融资的另一关键就是清楚自身的发展战略。他们告诉投资人的是“打造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向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的战略图。过去的一年,于刚的任务是将战略落地。
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1药网创立于2010年,最早不过是1号店的一个频道。在2011年5月沃尔玛第一次投资1号店时,其从1号店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平台。
医药电商发展至今还未有成功案例。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军医药电商难在对药不懂,而医药企业进军电商,则缺乏互联网思维。于刚非医药出身,他在沃顿商学院读书时,毕业论文做的是供应链管理,而之后的从业经历则是先后担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和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因此当他进军医药电商时,外界有诸多担忧。
“再次创业进入医药电商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于刚认为,医药、生鲜等电商领域是最后几个需要攻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应链管理上,而“我有30年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并在1号店成功实践。”
在于刚创立1号店的7年时间里,其遇到过很多问题,走过很弯路,供应链保障就是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这次创业中,于刚就针对这些环节下足功夫。对于品类管理,其一开始就在库存管理上进行设计,将产品划分为畅销品、一般产品、慢销产品等不同层级。如果将整个1药网品种合起来计算,实际上有近十万种商品,但其划归在畅销品类的大约为1000个,他们为1药网贡献着30%左右的销售额。
关于如何确定产品的畅销、一般、慢销等的分级,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1药网单独组建了一支商务智能团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与运营团队一起对产品需求进行预测,指导完成产品的周转率指标以及采购行为。
在仓库管理上,1号店创業早期主要采取“人海作战”的模式,而做医药电商时,于刚复制了1号店后来的成功经验,提前布局好管理流程,引入大量智能化设备。1药网已经在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地方拥有数万平米的仓库,于刚说,“整个仓库没有多少人”。
其实,在于刚的眼里,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并非简单的梳理流程、实现配送,而是整个运营体系的调整,最终达到让顾客有良好体验的目的。在1药网的发展过程中,对网页、系统、服务流程等进行了数十次的调整升级。于刚说,在1号店时,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不到20天,履单成本是业内最低的,之所以能够做到,仰仗的是好的系统、流程、算法等。于刚将这些复制到了1药网,并做了优化。
三证齐备
于刚认为1药网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现在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的A证、B证、C证,而且有互联网医院的牌照,这些与之相关的业务开展,会形成互联网+医药的健康生态圈。
这么多年来,医药电商模式之所以无法盈利,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药品是低频消费门类,而电商不仅需要培养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还需要和线下药房竞争。而1药网的TOP1000产品中,主要瞄准的是感冒、消化等家庭常用药,用价格优势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由于政策限制,目前网售处方药是被禁止的,很多慢病药品都是处方药,这极大地限制了1药网的发展空间。
为了能够与处方药挂钩,于刚采用的策略是通过1药网的母公司岗岭集团与贵州省合作,创办西南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依托岗岭集团旗下1诊APP平台,联系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签约专家医生,进行电话或远程视频诊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电子处方,然后由岗岭集团旗下壹号大药房完成药品配送。在诊疗过程中,如果涉及检查化验,患者将被安排前往西南互联网医院的线下合作医院就诊。
当然,于刚打造的生态圈并非仅是医+药+患者的关系,而是涉及整个产业链,药房和药企的加入才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此,岗岭集团在B2B领域推出1号药城,用以连接上游药品制造商和下游医院、诊所、药房。通过互联网渠道覆盖传统医药流通渠道,压缩中间环节,进一步打通供应链,提升效率。目前,1号药城的业务已经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
除此之外,今年11月29日,由岗岭集团和卓尔共同投资创立的华中药品交易中心在武汉上线,这是岗岭集团在B2B领域的又一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向关联企业提供包括产品展示、缔结合同、交易、结算、金融、物流、大数据等在内的互联网+医药供应链的多维度服务,实现全程在线电子化交易。
至此,1药网的互联网+医药生态格局逐步建立。1号药城、华中药品交易中心、1诊APP和线下药房弥补了1药网在电商B2B、O2O及患者服务的短板,其相互配合,用以打通医药电商的各个环节:前端是药品销售,终端对接药厂和药店,后端提供问诊服务。
2016年对于于刚而言,融资之后主要是模块的搭建。现在围绕A证、B证、C证、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布局已经完成,接下来,则是要加强与线下的合作,与现在合作的1万多家药房探索O2O模式,与医院、体检中心、月子中心、养老院合作等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医+药的健康解决方案,逐步让在线购药、在线问诊成为一种消费习惯。
当然,医药电商的发展也非一蹴而就,2015年1药网全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但依然没有实现盈利。至于何时盈利,这些布局到底能不能走出成功的模式,这是一个需要时间证明的问题。其实,于刚对此也看得很明白,他说创业这种事情从来就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2016年年初我们完成了近2亿美元的D轮融资”,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这是他创业以来完成的第11次融资。
对于融资经验丰富的于刚而言,这次创业与以往相比,他更知道怎么样去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他认为,融资的关键之一是要做到“低承诺、高兑现”,也就是少说话多做事,以业绩和数据征服投资者,只有这样,企业的估值才会不断提升。
在2015年1月份时,1药网进行了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5亿元。于刚和刘峻岭回归之后的两个月,1药网出现惊人的变化。当时外界报道的数据显示,这两个月1药网单月销售额连续突破亿元大关,销售量同比增长313%,仅用了这两个月的时间,1药网就完成了2014年全年 2.7亿元的销售额。
也正是在这种利好的激励下,1药网的D轮融资开始。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能获得融资的另一关键就是清楚自身的发展战略。他们告诉投资人的是“打造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向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的战略图。过去的一年,于刚的任务是将战略落地。
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1药网创立于2010年,最早不过是1号店的一个频道。在2011年5月沃尔玛第一次投资1号店时,其从1号店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平台。
医药电商发展至今还未有成功案例。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军医药电商难在对药不懂,而医药企业进军电商,则缺乏互联网思维。于刚非医药出身,他在沃顿商学院读书时,毕业论文做的是供应链管理,而之后的从业经历则是先后担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和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因此当他进军医药电商时,外界有诸多担忧。
“再次创业进入医药电商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于刚认为,医药、生鲜等电商领域是最后几个需要攻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应链管理上,而“我有30年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并在1号店成功实践。”
在于刚创立1号店的7年时间里,其遇到过很多问题,走过很弯路,供应链保障就是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在这次创业中,于刚就针对这些环节下足功夫。对于品类管理,其一开始就在库存管理上进行设计,将产品划分为畅销品、一般产品、慢销产品等不同层级。如果将整个1药网品种合起来计算,实际上有近十万种商品,但其划归在畅销品类的大约为1000个,他们为1药网贡献着30%左右的销售额。
关于如何确定产品的畅销、一般、慢销等的分级,于刚告诉E药经理人,1药网单独组建了一支商务智能团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然后与运营团队一起对产品需求进行预测,指导完成产品的周转率指标以及采购行为。
在仓库管理上,1号店创業早期主要采取“人海作战”的模式,而做医药电商时,于刚复制了1号店后来的成功经验,提前布局好管理流程,引入大量智能化设备。1药网已经在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地方拥有数万平米的仓库,于刚说,“整个仓库没有多少人”。
其实,在于刚的眼里,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并非简单的梳理流程、实现配送,而是整个运营体系的调整,最终达到让顾客有良好体验的目的。在1药网的发展过程中,对网页、系统、服务流程等进行了数十次的调整升级。于刚说,在1号店时,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不到20天,履单成本是业内最低的,之所以能够做到,仰仗的是好的系统、流程、算法等。于刚将这些复制到了1药网,并做了优化。
三证齐备
于刚认为1药网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现在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的A证、B证、C证,而且有互联网医院的牌照,这些与之相关的业务开展,会形成互联网+医药的健康生态圈。
这么多年来,医药电商模式之所以无法盈利,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药品是低频消费门类,而电商不仅需要培养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还需要和线下药房竞争。而1药网的TOP1000产品中,主要瞄准的是感冒、消化等家庭常用药,用价格优势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由于政策限制,目前网售处方药是被禁止的,很多慢病药品都是处方药,这极大地限制了1药网的发展空间。
为了能够与处方药挂钩,于刚采用的策略是通过1药网的母公司岗岭集团与贵州省合作,创办西南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依托岗岭集团旗下1诊APP平台,联系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签约专家医生,进行电话或远程视频诊疗,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具电子处方,然后由岗岭集团旗下壹号大药房完成药品配送。在诊疗过程中,如果涉及检查化验,患者将被安排前往西南互联网医院的线下合作医院就诊。
当然,于刚打造的生态圈并非仅是医+药+患者的关系,而是涉及整个产业链,药房和药企的加入才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此,岗岭集团在B2B领域推出1号药城,用以连接上游药品制造商和下游医院、诊所、药房。通过互联网渠道覆盖传统医药流通渠道,压缩中间环节,进一步打通供应链,提升效率。目前,1号药城的业务已经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
除此之外,今年11月29日,由岗岭集团和卓尔共同投资创立的华中药品交易中心在武汉上线,这是岗岭集团在B2B领域的又一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向关联企业提供包括产品展示、缔结合同、交易、结算、金融、物流、大数据等在内的互联网+医药供应链的多维度服务,实现全程在线电子化交易。
至此,1药网的互联网+医药生态格局逐步建立。1号药城、华中药品交易中心、1诊APP和线下药房弥补了1药网在电商B2B、O2O及患者服务的短板,其相互配合,用以打通医药电商的各个环节:前端是药品销售,终端对接药厂和药店,后端提供问诊服务。
2016年对于于刚而言,融资之后主要是模块的搭建。现在围绕A证、B证、C证、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布局已经完成,接下来,则是要加强与线下的合作,与现在合作的1万多家药房探索O2O模式,与医院、体检中心、月子中心、养老院合作等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医+药的健康解决方案,逐步让在线购药、在线问诊成为一种消费习惯。
当然,医药电商的发展也非一蹴而就,2015年1药网全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但依然没有实现盈利。至于何时盈利,这些布局到底能不能走出成功的模式,这是一个需要时间证明的问题。其实,于刚对此也看得很明白,他说创业这种事情从来就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