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活跃的重要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问千千万,起始是一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审视传统的教学,往往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地去完成教师的提问,长此以往,学生怎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提问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权威”,创设一种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动手、敢于想象、敢于立异,当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时,当学生提出幼稚的问题时,当学生提出离题的问题时……教师要做的应是鼓励、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嘲笑、讽刺和指责。我在教学《龟兔赛跑》一课时,有的同学说,兔子输了太可惜。有的说,再跑一次兔子肯定赢。而一向比较文静的徐文说,老师,我觉得让乌龟和兔子一起跑不合理,应该龟龟赛跑、兔兔赛跑才公平。这真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她回答,昨天我跟妈妈早晨跑步的时候,妈妈要跟我赛跑,您想,我这么小,能跑过妈妈吗?多么有智慧的提问啊!我和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主动求知进取的火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表扬、多鼓励、多赏识,使学生产生提问的欲望,要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在“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渴望成功的内驱力。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往往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家长为此很苦恼,有一天,他把一个椰子壳据开,用它来盛饭,结果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吃,孩子就愿意吃。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能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问题,不是更好吗?于是,我设计了好多形式各异的鼓励办法,如凡被评为“好提问”的同学得到“提问大王”的称号,凡受到教师表扬的问题大家都一起表扬她,此举大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启发和因导。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有法可循。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表现欲,诱发提问的欲望。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如:
1、根据预习提示提出问题。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出问题,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
2、抓住课题的关键词提出问题。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就提问:“可爱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怎么说‘可爱的西沙群岛’呢?”这说明学生学会了咬文嚼字。
3、结合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如学习《小珊迪》课文最后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时,有的同学就提出:“小珊迪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不能不感动别人?”这个问题其实是文章的一条主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从悬念处提出问题。好多课文设置了悬念,给学生以现象的空间,可以结合课文留有的悬念,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出恰当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龟兔赛跑》等课文,都有一处或多处适合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展开想象。
5、利用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我经常利用课堂讨论之时,让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又锻炼了思维灵活性,一举多得。
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让学生找矛盾提出问题,从疑问处提出问题,激发情感提出问题等等。
四、提供提问的空间,使学生精于提问。
学生从“学问”、“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训练的过程,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优化问题,而发现优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综合,因此,要教学中让学生精提问,必须留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余地,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精于提问,还必须对学生的提问有一定的要求,并加以长期训练,要让学生不要为问而问,使问题简单化、表面化,必须有一个阅读、探索、讨论和筛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优等生的“专利”,似乎天经地义。应当说,教师的提问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基础之上,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地掌握教材有一定的帮助,但多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往往还是一个问号,如果由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真正掌握情况,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精于提问的能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设置“问题卡”、“每日一问”、“问题大王评比”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勤于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担心,课堂上让学生去提问问题,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和教学环节的把握,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旦不切实际或无边无际,打乱了教学秩序怎么办?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通过长期的培养,这种想法和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训练学生自信、自强的好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提问的方法,反而能够帮助师生更好的去完成任务,学生的提问绝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锦上添花”,同时,学生参与提问,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只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让学生勤于提问、积极提问,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尚未掌握的问题反映出来,也可以将学习中怀疑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给教师传递了非常准确的教学信息,即学生掌握的内容到了何种程度,下一步课堂如何调控,这是教师的提问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尽快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大胆提出疑惑和不解,让他们意识到勤于提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自然会慢慢养成。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提问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权威”,创设一种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动手、敢于想象、敢于立异,当学生提出有见解的问题时,当学生提出幼稚的问题时,当学生提出离题的问题时……教师要做的应是鼓励、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嘲笑、讽刺和指责。我在教学《龟兔赛跑》一课时,有的同学说,兔子输了太可惜。有的说,再跑一次兔子肯定赢。而一向比较文静的徐文说,老师,我觉得让乌龟和兔子一起跑不合理,应该龟龟赛跑、兔兔赛跑才公平。这真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她回答,昨天我跟妈妈早晨跑步的时候,妈妈要跟我赛跑,您想,我这么小,能跑过妈妈吗?多么有智慧的提问啊!我和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主动求知进取的火花,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表扬、多鼓励、多赏识,使学生产生提问的欲望,要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在“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渴望成功的内驱力。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往往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家长为此很苦恼,有一天,他把一个椰子壳据开,用它来盛饭,结果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吃,孩子就愿意吃。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能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问题,不是更好吗?于是,我设计了好多形式各异的鼓励办法,如凡被评为“好提问”的同学得到“提问大王”的称号,凡受到教师表扬的问题大家都一起表扬她,此举大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会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以启发和因导。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有法可循。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表现欲,诱发提问的欲望。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如:
1、根据预习提示提出问题。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出问题,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
2、抓住课题的关键词提出问题。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就提问:“可爱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怎么说‘可爱的西沙群岛’呢?”这说明学生学会了咬文嚼字。
3、结合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如学习《小珊迪》课文最后一句话:“谁读了这个故事也不能不被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所感动”时,有的同学就提出:“小珊迪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不能不感动别人?”这个问题其实是文章的一条主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从悬念处提出问题。好多课文设置了悬念,给学生以现象的空间,可以结合课文留有的悬念,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合理的想象,提出恰当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龟兔赛跑》等课文,都有一处或多处适合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展开想象。
5、利用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我经常利用课堂讨论之时,让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又锻炼了思维灵活性,一举多得。
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让学生找矛盾提出问题,从疑问处提出问题,激发情感提出问题等等。
四、提供提问的空间,使学生精于提问。
学生从“学问”、“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训练的过程,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优化问题,而发现优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思考、综合,因此,要教学中让学生精提问,必须留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余地,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精于提问,还必须对学生的提问有一定的要求,并加以长期训练,要让学生不要为问而问,使问题简单化、表面化,必须有一个阅读、探索、讨论和筛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优等生的“专利”,似乎天经地义。应当说,教师的提问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基础之上,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地掌握教材有一定的帮助,但多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往往还是一个问号,如果由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问题,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真正掌握情况,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精于提问的能力,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设置“问题卡”、“每日一问”、“问题大王评比”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勤于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担心,课堂上让学生去提问问题,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和教学环节的把握,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旦不切实际或无边无际,打乱了教学秩序怎么办?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通过长期的培养,这种想法和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训练学生自信、自强的好方法,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提问的方法,反而能够帮助师生更好的去完成任务,学生的提问绝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锦上添花”,同时,学生参与提问,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只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让学生勤于提问、积极提问,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尚未掌握的问题反映出来,也可以将学习中怀疑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给教师传递了非常准确的教学信息,即学生掌握的内容到了何种程度,下一步课堂如何调控,这是教师的提问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尽快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大胆提出疑惑和不解,让他们意识到勤于提问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自然会慢慢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