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来就埋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探索自然的两大夙愿。上天——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入海——2010年8月26日,科技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一条好消息:我国首个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日前突破3000米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中国制造”的深潜器
深潜器是深海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最基本的作业工具。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探寻、开采洋底油气资源展开了新一轮“探海行动”,而其他许多国家不得不做“旁观者”,因为深海探测和海底勘探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
前一阵,在备受世界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闯祸的英国石油公司曾动用无人深潜器下到海底参与堵漏施工。在很多科学家眼里,此举也是“科技成果秀”。
不过,比起无人深潜器在工程领域的运用,研发载人深潜器的意义更加重大。
载人深潜器提供了有力手段,科学家因此可以身临其境,在深海及其海底开展各种科研工作,这是在水面科考船或实验室里都无法做到的。
随着“蛟龙号”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海洋科学家有望改坐“中国制造”载人深潜器。未来,“蛟龙号”的使命包括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有效执行各种科学考察,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将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以及其他深海探寻、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海洋研究投入更大
海底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团沉积物、每一处地形,在科学家眼里都仿佛万花筒。透过它们,可以还原从古至今的海洋环境特征以及不同时代深海生物群落演化进程。海洋地质属基础科学研究,对人类开发利用海底资源、探究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现实意义。
专家还介绍,如果没有封闭的压力控制保护系统,人类下潜的极限不过是水深30米。而如果“蛟龙号”最终实现它的深潜目标——下潜7000米,就能访问地球上99.8%的海洋底部以及更深的海沟。
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研发成功的深潜器中,最有名且贡献最大的是美国“阿尔文号”,它服役四十多年来,四千多次潜入海底,于1977年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它的最大下潜深度接近5000米,能在高低不平的海底移动自如。
美国的载人深潜器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目前能下潜到4000~5000米,日本则已达到6500米的水平;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重视载人深潜器技术,并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可喜的是,我们和美、日等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大幅缩小。
“中国制造”的深潜器
深潜器是深海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最基本的作业工具。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探寻、开采洋底油气资源展开了新一轮“探海行动”,而其他许多国家不得不做“旁观者”,因为深海探测和海底勘探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
前一阵,在备受世界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闯祸的英国石油公司曾动用无人深潜器下到海底参与堵漏施工。在很多科学家眼里,此举也是“科技成果秀”。
不过,比起无人深潜器在工程领域的运用,研发载人深潜器的意义更加重大。
载人深潜器提供了有力手段,科学家因此可以身临其境,在深海及其海底开展各种科研工作,这是在水面科考船或实验室里都无法做到的。
随着“蛟龙号”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海洋科学家有望改坐“中国制造”载人深潜器。未来,“蛟龙号”的使命包括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有效执行各种科学考察,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将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以及其他深海探寻、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海洋研究投入更大
海底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团沉积物、每一处地形,在科学家眼里都仿佛万花筒。透过它们,可以还原从古至今的海洋环境特征以及不同时代深海生物群落演化进程。海洋地质属基础科学研究,对人类开发利用海底资源、探究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现实意义。
专家还介绍,如果没有封闭的压力控制保护系统,人类下潜的极限不过是水深30米。而如果“蛟龙号”最终实现它的深潜目标——下潜7000米,就能访问地球上99.8%的海洋底部以及更深的海沟。
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研发成功的深潜器中,最有名且贡献最大的是美国“阿尔文号”,它服役四十多年来,四千多次潜入海底,于1977年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它的最大下潜深度接近5000米,能在高低不平的海底移动自如。
美国的载人深潜器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目前能下潜到4000~5000米,日本则已达到6500米的水平;我国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重视载人深潜器技术,并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可喜的是,我们和美、日等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大幅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