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以读促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训练的良好结合,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反之则会出现两败的局面。本文拟从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角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关键词:以读代写 以读促写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以往每单元的“基础训练”已被“积累与运用”代替,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如何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的佳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充实学生的语言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营造激情氛围,以读带写
  《诗经》毛传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书读多了,语言积累丰厚了,就要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正常的写作活动需要一定的表达激情,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表达心理,帮助他们产生写作激情,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种场景,营造写作的氛围,诱导学生进行写作。
  例如:《我想》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歌的前四节结构和写法相似,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我启发学生:“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你的想象和憧憬。你有什么梦想?你有什么憧憬?仿照诗中的结构,让我们也来写几句诗吧!”然后出示了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去想象和创作。几分钟后,学生的“诗作”就出炉了:(1)我想把自己,装在月球上,看宇宙多宽广,瞧银河多浩瀚,太空是我们的未来。(2)我想把双手,安在小鸟上,展开快乐的翅膀,飞进蓝蓝的天空,飞啊,飞——,飞边祖国的山川。……虽然有的学生的诗句是同学和老师帮着修改的,但他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写小诗的成功感。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下课了还跟着老师要汇报他刚想出来的诗句。
  二、开展读书活动,以读促写
  阅读和写作,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读书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知识,可以提高认识,陶冶情感,丰富语言。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小组,让学生分组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可以让学生做卡片,学会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可以剪贴资料,自编作品集等。通过广泛阅读从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材料,知识丰富了,思想活跃了,这样才能写出思想深刻、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而文中准确的用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则更是学生作文的典范。
  例如,在阅读儿童经典作品《时代广场的蟋蟀》之后,蟋蟀柴斯特在亨利猫和塔克鼠的帮助下最后离开了纽约,回到了家乡。我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想象一下怀念朋友和乡下宁静生活的柴斯特回到家乡后是怎样的场景,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丰富精彩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更为学生们展现了亮丽灿烂的写作天地。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阅读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刘世泰.让灵魂唤醒灵魂——对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甘肃教育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0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人说学语文没什么技巧,就是要较多地识记背诵。当然,这说的一点没错
期刊
《让他们自由生息》是语文S版新课标教材第7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瑞士日内瓦油画般的湖光山色闻名遐迩。城市依日内瓦湖畔而建,没有高大的钢筋水泥丛林,建筑群落间是宽阔的绿地和公园,整座城市犹如镶嵌在一块巨大的草皮上。”下面是两位老师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方案一:  1、自由朗读本段。  2、处理朗读难点:告诉学生“城市依/日内瓦湖畔而建”句子中自然的停顿应该在“依”之后,不能把
期刊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生活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为此开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突出“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融合创造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禀赋、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是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模式。语文学科作为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是人类心灵的创造、智慧的结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绝好素材,也是整个创新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创新教育 优化教学  从目前的具体实践情况
期刊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这些古诗词的作者、作品离现在的时间比较久远,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又很遥远,再加上古今汉语的差异,因而学生理解这些作品会有不少障碍,致使古诗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大家共勉。  【关 键 词】 激发 古典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