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琴作为中国的最具有代表性乐器,虽然被国人们所熟知,却不能细致地了解和理解古琴文化。作为扬州城的一员,对广陵琴派进行研究及现状调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广陵琴派的重视及普及。
关键词:广陵琴派;古琴艺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65-2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古琴文化是一门底蕴十分丰厚的艺术,它对于传承中华传统哲学、美学乃至伦理、道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古琴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
广陵琴派在古琴的发展史上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古琴艺术渊源广远,流派众多,仅江苏境内就有金陵派、虞山派、梅庵派、广陵派等诸多派别广泛流行。广陵派在最近200年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古老的流派渐趋式微,而广陵琴派却在经历了坎坷后仍能薪火相传,这离不开广陵琴派独特的艺术品质。
自徐常遇(生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卒不详)创立了广陵琴派以来,300年的琴艺发展过程和扬州独特的人文背景及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条件下,广陵琴派已形成了别具匠心的艺术特长。
近代以前扬州是一个以漕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地区。从运河的开凿并得到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和运河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水陆交通的总枢纽。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构成了扬州经济发达,这也使得扬州盐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促使其转而面向文化。正是盐商们对扬州教育事业的关注,支持建造扬州的书院,促进了扬州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这本身就是优良的文化传统。也正是因为扬州这独有的地域条件和优秀的文化背景,广陵古琴在艺术上更好的南北兼收、刚柔相济。清朝康熙年间,古琴一代宗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善用偏锋,醇古淡泊,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同年间另一位广陵古琴大师徐祺先生,吸取他人之长,蓄意开拓,斟于创新,周游诸地,遍访名师,倾毕生鸿力,编著了广陵派最具影响的《五知斋琴谱》。其指法细微精妙,缓急有度,同时倡导循古不古,音韵并茂,成为后世广陵派传承者的先导。
在众多的古琴流派中,能像广陵琴派脉络分明、经久不息的现象实不多见,究其原因,传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古琴艺术的追求是关键。广陵琴派的历代琴家,不仅注重于以往,也十分重视于发展,吴仕柏、秦维瀚、孙绍陶、张子谦等,便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无论是琴学理念,还是操缦技巧,他们都能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建树,从而使广陵琴派成为一支具有蓬勃生命力和顽强意志力的传承古琴艺术文化强有力的中流砥柱 。其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瞬息万变,扬州也成为了一座文明古城,它良好的保存了自己独有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情趣。正因如此,广陵琴派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原汁原味,沁人心脾。
一代名家张子谦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古琴演奏家,他精研琴学七十余年,结友甚广,集各家之长,掌一门精要。另一位古琴名家刘少椿先生,为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他倾毕生精力弹习琴学,尤精操缦。曾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古琴,其弟子张正吟、梅曰强、刘如珍、刘蓉珍等,均为当代其名古琴大家。广陵琴派由清初之兴盛到如今的日趋成熟,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广陵琴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独特演奏风格。
为了能对广陵古琴的现状全面了解,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成立“广陵琴派现状调查组”,研究小组在扬州地区内对不同的行业、人群、年龄、学历角度,走入人们的生活进行调查,结果整理得出,广陵琴派尽管是在本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但仍然没有能够很好的延续和继往开来,事实让我们很是汗颜。
我们同样实地采访了广陵琴派第十二位传人——刘扬,经过采访资料整理归纳,大师的从师经历丰富,汲取不同地方古琴大师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等优点,结合自己身为广陵琴派的传承人本身具有的广陵体质,延续和创新的将古琴曲演绎下来,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事情。大师的弟子桃李满天下,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的古琴大师,他们都很好的将广陵琴派的演奏风格及艺术内涵精髓传递和普及开来。这些弟子们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很多都是因为广陵琴派的悠久历史、独特演奏风格和古琴的本身的魅力慕名而来,虚心求教,学成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样将广陵琴派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继续传播和普及,对广陵琴派的传承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得广陵琴派在祖国的大地上能够更长久的生存和繁衍。资料显示这些弟子们的收入参差不齐,原因是根据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的不同,对于古琴的宣传和普及都不经相同,也是对所在地区的古琴师父对古琴的教学增加了不同的难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多的人因为看不到古琴发展的潜质,而对于古琴避而远之甚之置之不理,又或者认为古琴艺术高不可攀而敬而远之,导致古琴艺术难以推广下去,更别提琴派的传承。
我们认为在广陵古琴的传播、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古琴作为中国历史上渊源久远且持续传承的一种乐器代表,并在世界历史认识的层次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融合了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等思想;作为宣传民族音乐普及教育的必经道路,号召各中小学校进行本地音乐的大力推广,本土音乐进校园,弘扬地方音乐,从小孩子抓起,使地方音乐能够从小熏陶易于接受;作为稳固传统音乐深入人心的核心重点,使传统音乐蓬勃发展并永久流传,贯彻传统民族音乐走入社会、走入家庭,带动全民热爱民族音乐,提倡积极创作改进民族音乐,掀起全民高唱民族音乐浪潮;这些都是能够促使人们能够重视古琴艺术、促进广陵琴派的传承和引导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政府的干预可以使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谐,我认为同样也可以使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政府的大力支持无疑能够促使民族音乐的弘扬、推动古琴发展、鼓励古琴学习、推崇广陵琴派音乐、提高全民身心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益处很多的事情。故我们倡议,政府能够出台与现在相比更准确细致更能号召全民热爱音乐、全民发展音乐的政策,并能够开设奖项奖励等调动人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宣传媒介,著名音乐评论家、当红音乐创作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再加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古琴大师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完全可以使广陵琴派的精髓永固且源远流长。
如果我们本地区可以做到广陵琴派古琴的良好普及,同样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地方琴厂的生产并能够提高扬州制琴业的知名度,使古琴的意义更加深刻带上更多的地方特色。还可以使其他地区了解扬州,理解扬州文化,促进城市交流,人才和文化的相互沟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身心修养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古琴音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完全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我们本着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宗旨,我们认真而努力地对扬州广陵琴派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如果我们可以对扬州做出一些微薄之力,这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正因为我们认为普及广陵琴派的任务刻不容缓,我们将坚定不移的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扬州构建成更完美的文化之城;正因为我们身在扬州这个富有浓郁文化氣息的城市里,我们希望扬州能从最根本的最古老的音乐文化、古琴文化、更具体的广陵文化抓起,切实的把广陵琴派重新重视起来。
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将广陵琴派不在仅仅存在于课本里,把它立足于社会、融入于生活。和音乐游戏,和音乐形影不离,就让它和我们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戴微.传人·传谱·传派——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J].音乐研究,1991,(02).
[2]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作者简介:
蒋枚,女,江苏徐州人,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广陵琴派;古琴艺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65-2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经典。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古琴文化是一门底蕴十分丰厚的艺术,它对于传承中华传统哲学、美学乃至伦理、道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古琴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
广陵琴派在古琴的发展史上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古琴艺术渊源广远,流派众多,仅江苏境内就有金陵派、虞山派、梅庵派、广陵派等诸多派别广泛流行。广陵派在最近200年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古老的流派渐趋式微,而广陵琴派却在经历了坎坷后仍能薪火相传,这离不开广陵琴派独特的艺术品质。
自徐常遇(生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卒不详)创立了广陵琴派以来,300年的琴艺发展过程和扬州独特的人文背景及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条件下,广陵琴派已形成了别具匠心的艺术特长。
近代以前扬州是一个以漕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地区。从运河的开凿并得到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和运河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成为水陆交通的总枢纽。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构成了扬州经济发达,这也使得扬州盐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促使其转而面向文化。正是盐商们对扬州教育事业的关注,支持建造扬州的书院,促进了扬州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这本身就是优良的文化传统。也正是因为扬州这独有的地域条件和优秀的文化背景,广陵古琴在艺术上更好的南北兼收、刚柔相济。清朝康熙年间,古琴一代宗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善用偏锋,醇古淡泊,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同年间另一位广陵古琴大师徐祺先生,吸取他人之长,蓄意开拓,斟于创新,周游诸地,遍访名师,倾毕生鸿力,编著了广陵派最具影响的《五知斋琴谱》。其指法细微精妙,缓急有度,同时倡导循古不古,音韵并茂,成为后世广陵派传承者的先导。
在众多的古琴流派中,能像广陵琴派脉络分明、经久不息的现象实不多见,究其原因,传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古琴艺术的追求是关键。广陵琴派的历代琴家,不仅注重于以往,也十分重视于发展,吴仕柏、秦维瀚、孙绍陶、张子谦等,便是各个时期的杰出代表,无论是琴学理念,还是操缦技巧,他们都能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建树,从而使广陵琴派成为一支具有蓬勃生命力和顽强意志力的传承古琴艺术文化强有力的中流砥柱 。其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瞬息万变,扬州也成为了一座文明古城,它良好的保存了自己独有的风土人情和艺术情趣。正因如此,广陵琴派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原汁原味,沁人心脾。
一代名家张子谦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古琴演奏家,他精研琴学七十余年,结友甚广,集各家之长,掌一门精要。另一位古琴名家刘少椿先生,为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他倾毕生精力弹习琴学,尤精操缦。曾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古琴,其弟子张正吟、梅曰强、刘如珍、刘蓉珍等,均为当代其名古琴大家。广陵琴派由清初之兴盛到如今的日趋成熟,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广陵琴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独特演奏风格。
为了能对广陵古琴的现状全面了解,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成立“广陵琴派现状调查组”,研究小组在扬州地区内对不同的行业、人群、年龄、学历角度,走入人们的生活进行调查,结果整理得出,广陵琴派尽管是在本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但仍然没有能够很好的延续和继往开来,事实让我们很是汗颜。
我们同样实地采访了广陵琴派第十二位传人——刘扬,经过采访资料整理归纳,大师的从师经历丰富,汲取不同地方古琴大师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等优点,结合自己身为广陵琴派的传承人本身具有的广陵体质,延续和创新的将古琴曲演绎下来,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事情。大师的弟子桃李满天下,在当地也是首屈一指的古琴大师,他们都很好的将广陵琴派的演奏风格及艺术内涵精髓传递和普及开来。这些弟子们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很多都是因为广陵琴派的悠久历史、独特演奏风格和古琴的本身的魅力慕名而来,虚心求教,学成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同样将广陵琴派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继续传播和普及,对广陵琴派的传承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得广陵琴派在祖国的大地上能够更长久的生存和繁衍。资料显示这些弟子们的收入参差不齐,原因是根据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的不同,对于古琴的宣传和普及都不经相同,也是对所在地区的古琴师父对古琴的教学增加了不同的难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多的人因为看不到古琴发展的潜质,而对于古琴避而远之甚之置之不理,又或者认为古琴艺术高不可攀而敬而远之,导致古琴艺术难以推广下去,更别提琴派的传承。
我们认为在广陵古琴的传播、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古琴作为中国历史上渊源久远且持续传承的一种乐器代表,并在世界历史认识的层次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融合了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等思想;作为宣传民族音乐普及教育的必经道路,号召各中小学校进行本地音乐的大力推广,本土音乐进校园,弘扬地方音乐,从小孩子抓起,使地方音乐能够从小熏陶易于接受;作为稳固传统音乐深入人心的核心重点,使传统音乐蓬勃发展并永久流传,贯彻传统民族音乐走入社会、走入家庭,带动全民热爱民族音乐,提倡积极创作改进民族音乐,掀起全民高唱民族音乐浪潮;这些都是能够促使人们能够重视古琴艺术、促进广陵琴派的传承和引导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政府的干预可以使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谐,我认为同样也可以使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起来,政府的大力支持无疑能够促使民族音乐的弘扬、推动古琴发展、鼓励古琴学习、推崇广陵琴派音乐、提高全民身心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益处很多的事情。故我们倡议,政府能够出台与现在相比更准确细致更能号召全民热爱音乐、全民发展音乐的政策,并能够开设奖项奖励等调动人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宣传媒介,著名音乐评论家、当红音乐创作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再加上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古琴大师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完全可以使广陵琴派的精髓永固且源远流长。
如果我们本地区可以做到广陵琴派古琴的良好普及,同样可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地方琴厂的生产并能够提高扬州制琴业的知名度,使古琴的意义更加深刻带上更多的地方特色。还可以使其他地区了解扬州,理解扬州文化,促进城市交流,人才和文化的相互沟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身心修养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古琴音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完全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我们本着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宗旨,我们认真而努力地对扬州广陵琴派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如果我们可以对扬州做出一些微薄之力,这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正因为我们认为普及广陵琴派的任务刻不容缓,我们将坚定不移的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扬州构建成更完美的文化之城;正因为我们身在扬州这个富有浓郁文化氣息的城市里,我们希望扬州能从最根本的最古老的音乐文化、古琴文化、更具体的广陵文化抓起,切实的把广陵琴派重新重视起来。
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将广陵琴派不在仅仅存在于课本里,把它立足于社会、融入于生活。和音乐游戏,和音乐形影不离,就让它和我们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戴微.传人·传谱·传派——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J].音乐研究,1991,(02).
[2]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作者简介:
蒋枚,女,江苏徐州人,扬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