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开展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技术应用原则探索、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形成适合沿太湖地区的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关键词 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沿太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45-02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1],对控制病虫草的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均有重要作用,但是农药大量使用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水稻是沿太湖地区第一大农作物,水稻病虫害种类多,防治技术多为单项应用,生产上存在用药次数多、化学农药应用比例大的突出问题[2]。为此,研究和探索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对保护沿太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无锡市组织全市的植保技术力量开展了相关新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诱虫灯在稻田诱集的昆虫种类有7个目、16个科、22个种,益虫与害虫比例约为1∶48.5,表明诱虫灯既有效杀灭了害虫,又有效保护了天敌,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长期的控制效果;昆虫信息素诱集具有专一性强、诱虫效果较好、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的特点。此外,还筛选出了苏云金杆菌、印楝素、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聚糖、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2 技术应用原则
2.1 农业防治
2.1.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无锡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并且做到品种定期轮换。
2.1.2 合理轮作。应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植株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2.2 生物防治
2.2.1 稻鸭共育。在秧苗移栽返青后,将孵化1~2周龄的雏鸭,雌雄混合放入稻田,放养密度225~300只/hm2,水稻抽穗后田间停止放鸭,稻鸭共育期间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2.2.2 生物农药防治。①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用0.5%几丁聚糖水剂4.5 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注意把药液着重喷到稻株下部。②水稻螟虫及稻纵卷叶螟。在卵孵盛期至1龄幼虫期前,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750 g/hm2喷雾。③稻飞虱。在稻飞虱发生盛期,用0.3%印楝素乳油1 5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
2.3 理化诱控
2.3.1 杀虫灯诱杀。每2~3 hm2田块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高度为1.7~2.0 m,诱杀水稻螟虫、稻飞虱、叶蝉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2.3.2 信息素诱杀。挂放大螟、稻纵卷叶螟信息素诱捕器150个/hm2,诱杀雄成虫,每4~6周换1次专用诱芯,悬挂高度应高出秧苗15 cm,诱捕器应安放在空气流通的位置[3]。
2.3.3 无纺布应用。秧苗期全程覆盖无纺布,阻止灰飞虱传播水稻病毒病。播种后,先将无纺布居中覆盖,然后取秧田土块将无纺布四周压实,待齐苗后(苗高2 cm)松去四周压实土块,使无纺布松动自如,移栽前1~3 d揭开无纺布。
2.4 化学防治
优先使用安全、高效、广谱的生物(含植物源)农药,必要时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2种以上病(虫、草)害混合发生时,则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复配农药[4]。坚持适期防治、轮换交替使用农药的原则。不同病虫草害具体防治方法见表1。
3 集成示范
2010年开始,无锡市在江阴市徐霞客镇、宜兴市芳桥镇、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新区新安街道建立了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基地核心示范面积合计为366.67 hm2,辐射面積超过3 333.33 hm2,各示范基地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实施,即有1个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明确不少于1名技术指导员、实施一套优化集成技术方案、设立统一展示牌、推介一批防控技术。各基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集成示范了2种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一是“秧田防虫网覆盖 稻鸭共作 太阳能诱虫灯 生物农药 昆虫信息素 人工除草”,该模式在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农药,接近于有机生产模式;二是“秧田防虫网覆盖 太阳能诱虫灯 生物农药 昆虫信息素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该模式在物理、生物防控的基础上,注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4 推广应用
无锡市将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与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机结合,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应用成熟的防控技术措施。目前,无锡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246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8%以上。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加大对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要求服务组织按照“五有五好”(即有合法的组织机构、有健全的章程制度、有规范的服务行为、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内部管理好、人员素质好、防治效果好、服务信誉好、经济效益好)的标准进行服务,并将“使用防虫网、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作为项目验收考评指标之一,达到考评要求,对其进行资金(或物资)补助。从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组织都能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科学安全用药,积极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各地农林部门也结合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并通过手机短信、技术简报、报纸等形式提高农户的认识,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应用各类防控技术营造良好氛围。
5 成效
5.1 经济效益显著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应用各项防控技术和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安全地控制了水稻病虫危害,挽回了粮食损失,保障了水稻的丰产丰收,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化学农药减量示范区大米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3倍,经济效益总体高于普通生产方式。
5.2 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
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对土壤、水体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安全。据统计数据显示,无锡市农药使用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2012年的农药使用量(商品量)分别为3 071、2 974、2 789 t;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稻米的农药残留,保证了稻米质量的安全,防控示范区大米品质好,受到当地市民的青睐,防控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基层技术人员、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认同,社会效益显著。
6 参考文献
[1] 杨玉来.实施稻田农药减量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81-182.
[2] 孙永军,施保国.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81-83.
[3] 傅锡敏,周立新,龚艳,等.农药污染控制与现代植保技术[J].中国农机化,2006(3):40-42.
[4] 宋朝辉.武威市蔬菜生产农药污染控制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5):58-59.
关键词 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沿太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45-02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1],对控制病虫草的发生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均有重要作用,但是农药大量使用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对水、土壤、空气等均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过量、盲目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水稻是沿太湖地区第一大农作物,水稻病虫害种类多,防治技术多为单项应用,生产上存在用药次数多、化学农药应用比例大的突出问题[2]。为此,研究和探索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对保护沿太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 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无锡市组织全市的植保技术力量开展了相关新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诱虫灯在稻田诱集的昆虫种类有7个目、16个科、22个种,益虫与害虫比例约为1∶48.5,表明诱虫灯既有效杀灭了害虫,又有效保护了天敌,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长期的控制效果;昆虫信息素诱集具有专一性强、诱虫效果较好、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的特点。此外,还筛选出了苏云金杆菌、印楝素、枯草芽孢杆菌、几丁聚糖、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2 技术应用原则
2.1 农业防治
2.1.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无锡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并且做到品种定期轮换。
2.1.2 合理轮作。应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植株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2.2 生物防治
2.2.1 稻鸭共育。在秧苗移栽返青后,将孵化1~2周龄的雏鸭,雌雄混合放入稻田,放养密度225~300只/hm2,水稻抽穗后田间停止放鸭,稻鸭共育期间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2.2.2 生物农药防治。①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用0.5%几丁聚糖水剂4.5 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注意把药液着重喷到稻株下部。②水稻螟虫及稻纵卷叶螟。在卵孵盛期至1龄幼虫期前,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750 g/hm2喷雾。③稻飞虱。在稻飞虱发生盛期,用0.3%印楝素乳油1 5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
2.3 理化诱控
2.3.1 杀虫灯诱杀。每2~3 hm2田块安装1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安装高度为1.7~2.0 m,诱杀水稻螟虫、稻飞虱、叶蝉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2.3.2 信息素诱杀。挂放大螟、稻纵卷叶螟信息素诱捕器150个/hm2,诱杀雄成虫,每4~6周换1次专用诱芯,悬挂高度应高出秧苗15 cm,诱捕器应安放在空气流通的位置[3]。
2.3.3 无纺布应用。秧苗期全程覆盖无纺布,阻止灰飞虱传播水稻病毒病。播种后,先将无纺布居中覆盖,然后取秧田土块将无纺布四周压实,待齐苗后(苗高2 cm)松去四周压实土块,使无纺布松动自如,移栽前1~3 d揭开无纺布。
2.4 化学防治
优先使用安全、高效、广谱的生物(含植物源)农药,必要时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2种以上病(虫、草)害混合发生时,则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复配农药[4]。坚持适期防治、轮换交替使用农药的原则。不同病虫草害具体防治方法见表1。
3 集成示范
2010年开始,无锡市在江阴市徐霞客镇、宜兴市芳桥镇、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新区新安街道建立了稻田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基地核心示范面积合计为366.67 hm2,辐射面積超过3 333.33 hm2,各示范基地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实施,即有1个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明确不少于1名技术指导员、实施一套优化集成技术方案、设立统一展示牌、推介一批防控技术。各基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集成示范了2种防控技术集成模式,一是“秧田防虫网覆盖 稻鸭共作 太阳能诱虫灯 生物农药 昆虫信息素 人工除草”,该模式在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化学农药,接近于有机生产模式;二是“秧田防虫网覆盖 太阳能诱虫灯 生物农药 昆虫信息素 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该模式在物理、生物防控的基础上,注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4 推广应用
无锡市将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与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机结合,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应用成熟的防控技术措施。目前,无锡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246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8%以上。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加大对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要求服务组织按照“五有五好”(即有合法的组织机构、有健全的章程制度、有规范的服务行为、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内部管理好、人员素质好、防治效果好、服务信誉好、经济效益好)的标准进行服务,并将“使用防虫网、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作为项目验收考评指标之一,达到考评要求,对其进行资金(或物资)补助。从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组织都能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科学安全用药,积极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各地农林部门也结合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知识的培训,并通过手机短信、技术简报、报纸等形式提高农户的认识,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应用各类防控技术营造良好氛围。
5 成效
5.1 经济效益显著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应用各项防控技术和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安全地控制了水稻病虫危害,挽回了粮食损失,保障了水稻的丰产丰收,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化学农药减量示范区大米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3倍,经济效益总体高于普通生产方式。
5.2 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
化学农药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减少了农药对土壤、水体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安全。据统计数据显示,无锡市农药使用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2012年的农药使用量(商品量)分别为3 071、2 974、2 789 t;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稻米的农药残留,保证了稻米质量的安全,防控示范区大米品质好,受到当地市民的青睐,防控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基层技术人员、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认同,社会效益显著。
6 参考文献
[1] 杨玉来.实施稻田农药减量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81-182.
[2] 孙永军,施保国.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81-83.
[3] 傅锡敏,周立新,龚艳,等.农药污染控制与现代植保技术[J].中国农机化,2006(3):40-42.
[4] 宋朝辉.武威市蔬菜生产农药污染控制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6(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