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就有“口香糖”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香糖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口嚼食品,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是他们年轻、时尚的年龄标志。
  以科学的角度界定口香糖,它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树油脂为胶体基础,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人口中咬嚼的糖,在维护口腔健康的同时,通过咀嚼带来面部肌肉运动,在认知领域也具有多重功能。
  西方认为,口香糖源于美国。1836年,墨西哥一位将军在贾森托战役中被俘。被释放后,他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胶来到美国纽约,想开展研究以此代替橡胶,但这项试验失败了,将军因此负债累累。他带着树胶去见美国泽西市的冒险家亚当斯,谈话时,他不时地从口袋里掏一小块树胶放进嘴里嚼。亚当斯注意到自己的儿子对将军口中的树胶很感兴趣。
  一天,亚当斯在一家药店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石蜡(当时的人们一般咬嚼石蜡)。这使他想起那位将军的树胶和他儿子的兴趣。于是,亚当斯和药店老板商定,由他把将军带来的树胶加工成圆球状的新的咬嚼物,放在这家药店销售。很快,亚当斯买进一批树胶,租了房子,开始大批量生产,这就是最早的口香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试验口香糖合成剂和合成树脂糖,并取得成功。从此,口香糖走向世界。
  其实,我国古代早就有类似的“口香糖”。
  据汉代应劭《汉宫仪》记载:“尚书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从此,鸡舌香深受汉代显贵推崇。五代时期,草本學家日华子在其著作中说:“鸡舌香治口气,所以三省故事,郎官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至今方书为然。”
  原来,鸡舌香又称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稍淡,功力较逊,在我国海南有栽培。
  古诗中也多次提到鸡舌香。唐代刘禹锡《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唐代黄滔《遇罗员外衮》:“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唐代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元代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鸡舌遥闻韵,猩唇厌授餐。”明代《金莲记》:“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鸡舌香有此功用,自然受到达官贵人的欢迎。《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曾有尺牍(尺牍也就是信)一封,名为“与诸葛亮书”,其文日:“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说的是曹操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并送给诸葛亮五斤鸡舌香。
  不过,从上述古诗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一般人是嚼不起鸡舌香这种“口香糖”的,只有在朝为官的人才可享用。选自《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一名刚走上下作岗位的战地记者,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硝烟,及时发回最新的战况消息。  有一次,他搭乘一架飞往印度的运输机去采访时,巾途遭遇敌方袭击。运输机遭到严重破坏,他和机组成员被迫跳伞逃生,落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的一片丛林里。一时间找不到同伴,也辨不清方向。夜幕降临时,他遇到了一位当地人,这才明白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这里距离印度最近的城镇还有140英里。对于平时习惯以
期刊
事件回放  工作10年后,有人选择跳槽,有人选择深造,但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尚举,却做出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放弃了在杭州年薪30多万元的体面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回到家乡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殷尚村,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学校。  时事鲜评  这些年来,公众对农村孩子上学难有了不少认识。四川大凉山悬崖村的孩子们上学没有路,只能攀着藤条上山下山去学堂;云南鲁甸的孩子早晨从家里走到学校,头上
期刊
事件回放  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成为热门话题,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关注度、美誉度双高的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國》等多部“爆款”作品在青年群体中开辟出潜力巨大的话语空间。  时事鲜评  国产纪录片市场回暖,依靠的是纪录片作品充满活力、富于张力、独具魅力的“时代表达”。从“高冷”到“暖萌”、从冗长到简短、从说教到
期刊
每次来到学校的教学楼前,总有一抹绿映入眼帘,鲜亮又富有生机——那就是学校的小菜园。  它就在教室的窗前,沐浴在阳光里,把充满活力的绿色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调色板上嫩绿色的颜料不小心洒在校园一角……  晴朗的天气里,一畦畦菜地上,娇弱的菜苗被松软厚实的泥土拥抱着,懒洋洋的卷心菜和昂首挺胸的小白菜沐浴着阳光,惬意得不得了。壮硕的苦瓜、弯弯的黄瓜,顺着藤蔓爬上高高的木架子,好像只要有人一声令下,它们就
期刊
星期五的晚上,因为要上课外英语辅导课,放学后,我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就去上课了。  六月下旬的夜晚热浪阵阵。教室里的电风扇无奈地摇着头,“吱吱呀呀”地响着。同班同学小王就坐在我旁边。上课时,他汗流浃背,不停地东张西望,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下课一问,才知道他非常口渴,带来的水又喝完了,正想找同学借水喝。这时,他突然兴奋地说,他想起临出门时妈妈特意在他书包里塞了一个大苹果。于是他连忙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弯
期刊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称小中见大法,即文章作品中,通过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大主题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有哪些特点?  材料上:关键在“小”,选取的对象——事和物,情和景都是“小”的。  写法上:材料“小”,立意却要高,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尽可能在细微之处体现立意的高大。  表达效果上: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崇高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广阔、更深远的艺术境界。 
期刊
我是飘在学校上空的一朵云  我是浸在琅琅书声中的一朵云  我认识许多文字  我会唱许多歌谣  天空教我包罗万象  我便矢志胸怀坦荡  风教我如柳拂面  我便永远温润如玉  道道金光,聲声鸟啼  赋予我美的心境  绵绵和风,淅淅微雨  涤荡我自由的灵魂  我憧憬着  真挚的语言和天真的笑脸  我将温暖、信念和梦想紧紧融合  我是蔚蓝天空的一部分  孩子向往的一部分  我和梦想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期刊
我的脸上没了笑容  你的天真可爱无影无踪  我埋头苦学  你沉默不语  就这样  你我疏远了  别离了  年少無知,青春懵懂  中考在即  我们奋勇向前,永不言败  我相信  我们的天空定会晴朗明媚  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
期刊
一天下午,我在国家图书馆遇见一位老奶奶,她借的书居然是《不一样的卡梅拉》(儿童读物)。我问她:“您也喜欢看这种书?”她点头称是,我们无意间聊了起来。  原来,如今的她发现自己和过去疼爱有加的小孙子,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每当她打电话询问孙子的生活情况时,对方的回答每次就两个字:挺好。  终于有一天,她问小孙子在看什么书。小孙子说自己刚开始看《不一样的卡梅拉》。这位老奶奶决定看看书的内容,用心看
期刊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食物匮乏,尤其到了开春,家里几乎揭不开锅。那时,正在长身体的我们让母亲操碎了心。为了给我们多找些吃的,母亲常常会带我们去野外拔沙葱、找野菜、摘榆钱。在所有的野菜中,我最偏爱的就是榆钱。  等到榆钱冒出来,母亲就会利用一切时间去树林里摘。哥哥姐姐放学后都去帮忙,我也跟着去。我只负责爬上树,把高处的榆树枝压下来,以便他们能够着榆钱。有时玩得高兴了,我就双手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