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改的理解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改革已经不再是新鲜东西,但仍有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如何进行课堂改革,怎样的课才是一堂优质的课,面对这些问题,我想谈谈我的观点。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纵观传统的教学过程,老师课堂上抓住仅有45分钟,嘴不停地讲,手不住的写。课后非常认真地批阅作业。这是传统教学的三部曲,课前悠闲,课上忙碌,课后可怜。我们平心而论,扪心自问,你上的课学生喜欢吗?你讲的知识学生听懂了吗?听懂的会应用吗?我们每天正是在认真地用这个最无效的模式进行教学,试问,我们的成绩能不差吗?我们还需要继续这样下去吗?不改革能有好的结果吗?
  二、课堂改革改什么
  首先要改课堂的主体。以前的课堂主体是老师,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现在是老师导学生演;学生说老师听;学生展示思维,老师来做裁判;老师学生一起走同一条明路。课堂主体的改变前提是老师理念的转变。
  其次要改教师工作重点。以前教学过程中,教案备写很简单,要么抄知识,抄例题,抄教参,抄大纲。重点是讲好课与批阅好作业。现在重点前移,备教案成为重点,教案要根据新的教材标准,提出自己的课堂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出教授的方法与方式。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把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如何把课本上条条框框生活化。如何让学生发出更大的声音,如何使学生显露出更真实的信息,如何使学生激情四射,如何鼓励与肯定学生的自主思维,这些才是备课的主要内容。
  其三是要改信息反馈方式。学生每节课学的怎么样,我们以前是靠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当你深入学生底部调查时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抄袭而来,根本无法反应学情。课堂改革就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反馈学生学情。再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后作业。
  三、课堂改革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动实施者,老师如果不能身体力行,课改就无法落实,那么课堂改革对老师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其一,要求老师认真学习领会课改的实质。传统课堂教学是对知识的记忆与复制的过程,这是循规蹈矩的价值观。传统教学最好能达到教1=学1,更多学生是教1≤学1。课改教学应用探究、合作、拓展、自主的思路,更多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会使极少学生教1=学1,更多学生则是学1≥教1。传统教学也完成的是教学目标,课堂改革也完成的是教学目标,两者目标相同,但路径不同。那一个更有效、更适用?这要经过实践证明。只有老师真正理解了课堂改革的理论,认可了改革的可行性,在实践中尝试了课改的果实,在调查中品出了课改的甘甜,课改才能顺利实现。课改的结果在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都不会出现特别的变化,但对学生长久发展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极为重要的。
  其二,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开放。任何一个进步都需要改革的胆量,需要创新的勇气。放得下心,不要总是抱着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该讲,什么都可能考,总是相信自己讲到了就一定会学懂,不讲的学生一定会不懂。放得开身,新的课堂需要老师更多的肢体表演,放下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其三,要求老师对课堂发生的情况有充分准备。老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学生不回答问题怎么办?学生不举手怎么办?学生讨论时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看法怎么辦?学生对课堂目标实现不理想怎么办?课堂氛围不活跃怎么办等等。一节课中哪些是可以设计问题来解决的内容;哪些是需要讨论解决的内容;哪些是可以设计游戏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相互竞赛的;肯定时如何表扬?批评学生时如何措词。
  四、新的课堂适应于哪些对象
  在课改的启动实施阶段,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不是英语老师就没有必要观摩英语教学。我的学生是小学生,不会讨论,也无法实施课改。我教的是数学不好组织探究,无法进行课堂改革。学生的基础很差组织不起课堂活动等。我想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课堂改革是理念的变革,探究、自主、合作、参与、讨论、展示等方式是在这种理念下自然产生的。这种模式不分学生所处的年级,越小越容易进行引导。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老师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课改与学校的条件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学生席地而谈,没有借助打印复印同样争得面红耳赤,没有借助多媒体同样讨论的津津乐道。所以课改适合于任何学生、任何年级、任何科目。不是宜不宜课改,而是想不想课改。不要让太多的理由把自己挡在课堂改革的门外。
  五、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目标要明确,最好是在课前引言或课后小结中明确提出目标。或在导学中制定出目标。目标就是整节课的主线,没有目标的课就是失败的课。
  课堂主体要突出。教师在课堂内的一切活动都要体现为学生服务。绝对不能报有自我展示的想法。学生能干的事绝对不能老师去干。老师要尽最大可能动员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走到前台,老师隐身幕后。
  课堂活动要有效。不论一节课用什么方法,总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并应用知识。
  课堂信息要真实。防止不懂的学生举手,防止开口的学生跟音,尽量不要给学生滥竽充数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呈现真实的自我,敢于承认不懂。想方设法使学生信息反馈真实有效。
  课堂氛围要亲和。师生配合最佳的效果是在亲和的氛围下产生的,老师既是导师又是朋友,要把自己融入活动集体中。让亲和、融洽的氛围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要高,精力充沛、激情饱满,配合积极默契。
  课堂活动要体现道德教育,学生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什么学科,什么时间,什么活动,必须要把思想与道德体现出来。
  总之,纵观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虽辛苦了,但却勤在不该勤的地方,懒在不该懒的地方。勤在“教师讲”—以讲代教;懒在:对科学方法的不重视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不培养。正确处理这种勤和懒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课堂改革。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现行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不仅是促进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模式化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将课堂向受学生们欢迎的方向迈进。  一、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  (一)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依据  现行新课标标准下的初中政治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
期刊
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
期刊
《新目标英语》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长期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是一种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满足新教材,新教学的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呢?  一、唤
期刊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 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
期刊
在高三生物课的习题讲评中,有些题目,学生做错了,教师讲,讲完学生又做错了,可以说是“一错再错”。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呢?笔者结合本人在高三生物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多做生物变式题,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提高思维的缜密性,警惕“偷梁换柱”  有些生物考题,命题者巧妙地在原题的相关信息上增换了词语或图形信息,学生由于被面熟的旧题所迷惑,陷入思维定势
期刊
内容摘要:应用题是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解答的技巧和方法。如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数量关系等,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小学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是这些内容中的一种类型,要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还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寻找单位“1”的方法,确定单位“1”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然后根据分数乘法或除法的
期刊
基于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基于由“记知识”到“做事情”学习理念与方式的转变,急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新课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这种背景下,“自主+展示”的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自主学习即学生自学、小组成员间合作交流的一种学习形式,自主课后学生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展示课堂,一张是准备向全体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即学生自主学习过的学案,另一张是准备向同
期刊
句型具有代表性和常用性,是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如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型,就能为其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进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精妙的教学活动,合理并有效地进行句型教学。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句型教学的第一关—呈现新材料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以直接兴趣为主,对陌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第一次呈现句型时就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
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本很注重从实例出发引入数学问题。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根据教学体会,本人谈谈如何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一、捕捉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人。捕捉一些热点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加于整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既能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诗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方法。  一、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有些古代诗歌,如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将会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品读。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这些资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诗人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