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的核心,从20世纪70年代起席卷全球,是一国金融深化重要的质的标志。自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虽带来诸多机遇,但也给商业银行管理和适应能力带来多方面挑战。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简要介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对中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道路寻求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要性及主要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指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和消除利率管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同时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形成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策,这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金融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原有的金融体制却成为改革遭遇瓶颈的一大原因。同时,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利率市场化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发展金融市场。我国在融入国际市场过程中,金融市场的矛盾与弊端日益突出,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市场的自动均衡器,有助于活跃金融交易,促进金融创新,从而丰富金融市场内涵。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及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央行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不仅提高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有助于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在传导货币政策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国民经济更好地增长。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从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构想,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全国金融机构之间利率机制形成、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贷款利率放开及存款利率市场化三阶段。
2015年10月,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进行最后但却最关键的阶段——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商业银行拥有存贷款利率的完全自主定价权,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二、利率市场化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浪潮不断涌动的利率市场化在不同国家或以成功告终或以失败告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而导致银行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背景环境也有不同,但从他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经验中,仍可找到借鉴之处。
(一)利率市场化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以美国为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为恢复和维持金融秩序而实施Q条例,对战争借款筹措及战后经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美国经济恢复,这一条例弊端逐渐显露。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对存款利率改革进行监管,并在80年代初通过启动改革程序的法律,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直到2011年,商业货期存款付息的限制也被美国取消,至此Q条例被完全废除,美国最终完成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从积极方面看,一方面,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自主经营,减低商业银行科学经营成本,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提高银行机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从而加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但与之而来的是消极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加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随着Q条例取消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利率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同时,银行业间竞争压力加大。1980年法案取消了一部分对存款机构存款利率的限制,增加了存款机构吸收资金的能力,扩大了其资金来源,加剧了美国银行业间的竞争。同时利率频繁波动又使商业银行盈利率大大降低。此外,利率市场化带来道德风险。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较为放松的监管使一些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采取了道德风险行为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并借此迅速扩张规模。外来冲击使有些机构不得不面临破产。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智利在国家经济发展停滞、通胀率高、银行监管体系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利率进行改革,最终只能失意收场。而韩国在遭遇失败后第二次改革时吸取经验教训放慢了利率市场化的步调,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影响中得到的启示
放眼世界市场利率化改革,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选择正确时机。应在资金供应较为平衡、宏观经济较为稳定、通胀率较低时进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便是由于经济基础优势抵御了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经过平稳过渡取得改革的最后成功。2、采取渐进方式。美国花费40年时间一步步放开利率管制,随后扩大放开程度,一方面缓冲了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改革赢取时间和政策上的考虑;3、改革离不开央行监管。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汇率都变得易波动,将给银行业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审慎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察标准尤为重要。
三、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积极影响:1.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资源合理配置。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考虑收益和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灵活确定利率水平,实行差别化价格策略,并在客户选择上拥有更大主动权。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约束,健全内部制度,使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2.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给以利率为要素进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使商业银行根据产品创新要求自主设定利率,开创符合客户需求和个性化的产品。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从而促进其金融创新。
3.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完善,丰富银行竞争手段。利率市场化后价格这一市场因素将更多地改变银行以外对人脉、产品与服务、资源投入等非市场竞争手段的依赖。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完善银行手段,促使金融市场深化及金融机构间的公平竞争,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
消极影响:1.影响商业银行收益水平。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从而利差收入减少,作为主营业务的存款业务的收入减少,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大打折扣,威胁银行的生存能力。
2. 银行压力增大。
(1) 存款竞争压力增大。由于我国银行负债来源仍以存款为主,对社会公众存款依赖程度高,加之中国银行业仍存在以规模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存贷比指标仍是刚性要求。利率市场化将导致负债成本攀升,存款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2)资本压力增大。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盈利下降将导致我国银行业作为资本补充直接渠道的内源性积累受限。另外,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具备更高资本充足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资本约束的形势也会更加严峻。
3. 风险增大。风险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导致长期被压制的利率水平上升,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便容易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进一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2) 利率风险。实行市场利率化使利率更多地被市场影响,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利率便容易频繁波动。加之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二者往往引发银行利率风险。
(3) 资产价格风险。利率变动的频率也扩大了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幅度。当利率发生不利变化引起证券价格下降,投资者遭受的风险也会增大。
(4) 金融腐败风险。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具有自主定价权,对于同一企业的同一笔贷款,可以自主选择发放高利率或者低利率。若无严格按照贷款利率定价体系进行定价,借款人与信贷人员的各种关系贷款也会应运而生,滋生了银行的金融腐败。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树立理念,培养人才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单纯依赖扩大规模不能确保银行盈利增长,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反将加剧损失。商业银行应采取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主动迎合市场化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提高定价水平。同时重视应对风险管理,抓紧对掌握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精通控制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建立严格、规范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规员工惩处力度,弘扬银行廉洁正气,树立银行良好社会形象。
2.建立体系,防范风险
作为盈利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市场扩大与竞争加剧也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应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目标,全面提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应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甄别借款人,减少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创新转型,提高能力
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使银行盈利受损,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利率增长点。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根本在于产品创新。另外,增加中间业务收益,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盈利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观念;(2)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开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推出有特色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3)加大市场营销,拓展中间业务;(4)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4.审慎考虑,合理定价
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拥有自主定价的权利。贷款利率应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充裕情况、重要对手利率定价、自身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同时应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和同业恶性竞争。
四、 总结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仍处在初步阶段。20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挑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有效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加快金融创新为基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率定价,并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成功实现转型,稳健、可持续地经营下去。(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树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策略;企业研究;2012(24)
[2] 李克川;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对策研究;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
[3] 曹坤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时代金融;2013(6)
[4] 徐英江;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6)
[5] 王丽娟;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相关对策;财税金融;2013(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要性及主要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指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和消除利率管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同时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形成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策,这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金融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原有的金融体制却成为改革遭遇瓶颈的一大原因。同时,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利率市场化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2.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发展金融市场。我国在融入国际市场过程中,金融市场的矛盾与弊端日益突出,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市场的自动均衡器,有助于活跃金融交易,促进金融创新,从而丰富金融市场内涵。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及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央行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不仅提高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有助于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在传导货币政策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国民经济更好地增长。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从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构想,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全国金融机构之间利率机制形成、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贷款利率放开及存款利率市场化三阶段。
2015年10月,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进行最后但却最关键的阶段——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商业银行拥有存贷款利率的完全自主定价权,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二、利率市场化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浪潮不断涌动的利率市场化在不同国家或以成功告终或以失败告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而导致银行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起步相对较晚,背景环境也有不同,但从他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经验中,仍可找到借鉴之处。
(一)利率市场化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以美国为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为恢复和维持金融秩序而实施Q条例,对战争借款筹措及战后经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美国经济恢复,这一条例弊端逐渐显露。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对存款利率改革进行监管,并在80年代初通过启动改革程序的法律,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直到2011年,商业货期存款付息的限制也被美国取消,至此Q条例被完全废除,美国最终完成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
从积极方面看,一方面,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自主经营,减低商业银行科学经营成本,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则提高银行机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了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从而加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但与之而来的是消极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加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随着Q条例取消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利率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同时,银行业间竞争压力加大。1980年法案取消了一部分对存款机构存款利率的限制,增加了存款机构吸收资金的能力,扩大了其资金来源,加剧了美国银行业间的竞争。同时利率频繁波动又使商业银行盈利率大大降低。此外,利率市场化带来道德风险。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较为放松的监管使一些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采取了道德风险行为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并借此迅速扩张规模。外来冲击使有些机构不得不面临破产。
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智利在国家经济发展停滞、通胀率高、银行监管体系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利率进行改革,最终只能失意收场。而韩国在遭遇失败后第二次改革时吸取经验教训放慢了利率市场化的步调,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影响中得到的启示
放眼世界市场利率化改革,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选择正确时机。应在资金供应较为平衡、宏观经济较为稳定、通胀率较低时进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便是由于经济基础优势抵御了利率市场化的冲击,经过平稳过渡取得改革的最后成功。2、采取渐进方式。美国花费40年时间一步步放开利率管制,随后扩大放开程度,一方面缓冲了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改革赢取时间和政策上的考虑;3、改革离不开央行监管。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汇率都变得易波动,将给银行业稳定性造成威胁。因此审慎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察标准尤为重要。
三、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积极影响:1.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资源合理配置。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考虑收益和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灵活确定利率水平,实行差别化价格策略,并在客户选择上拥有更大主动权。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约束,健全内部制度,使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2.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给以利率为要素进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使商业银行根据产品创新要求自主设定利率,开创符合客户需求和个性化的产品。此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从而促进其金融创新。
3.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完善,丰富银行竞争手段。利率市场化后价格这一市场因素将更多地改变银行以外对人脉、产品与服务、资源投入等非市场竞争手段的依赖。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完善银行手段,促使金融市场深化及金融机构间的公平竞争,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
消极影响:1.影响商业银行收益水平。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从而利差收入减少,作为主营业务的存款业务的收入减少,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大打折扣,威胁银行的生存能力。
2. 银行压力增大。
(1) 存款竞争压力增大。由于我国银行负债来源仍以存款为主,对社会公众存款依赖程度高,加之中国银行业仍存在以规模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存贷比指标仍是刚性要求。利率市场化将导致负债成本攀升,存款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2)资本压力增大。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盈利下降将导致我国银行业作为资本补充直接渠道的内源性积累受限。另外,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具备更高资本充足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资本约束的形势也会更加严峻。
3. 风险增大。风险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导致长期被压制的利率水平上升,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便容易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进一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2) 利率风险。实行市场利率化使利率更多地被市场影响,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利率便容易频繁波动。加之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二者往往引发银行利率风险。
(3) 资产价格风险。利率变动的频率也扩大了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幅度。当利率发生不利变化引起证券价格下降,投资者遭受的风险也会增大。
(4) 金融腐败风险。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具有自主定价权,对于同一企业的同一笔贷款,可以自主选择发放高利率或者低利率。若无严格按照贷款利率定价体系进行定价,借款人与信贷人员的各种关系贷款也会应运而生,滋生了银行的金融腐败。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树立理念,培养人才
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单纯依赖扩大规模不能确保银行盈利增长,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反将加剧损失。商业银行应采取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主动迎合市场化机制,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提高定价水平。同时重视应对风险管理,抓紧对掌握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精通控制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建立严格、规范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规员工惩处力度,弘扬银行廉洁正气,树立银行良好社会形象。
2.建立体系,防范风险
作为盈利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市场扩大与竞争加剧也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应明确利率风险管理目标,全面提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同时应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甄别借款人,减少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创新转型,提高能力
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使银行盈利受损,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利率增长点。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根本在于产品创新。另外,增加中间业务收益,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盈利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提高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观念;(2)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开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推出有特色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3)加大市场营销,拓展中间业务;(4)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4.审慎考虑,合理定价
贷款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拥有自主定价的权利。贷款利率应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资金流动充裕情况、重要对手利率定价、自身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同时应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和同业恶性竞争。
四、 总结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仍处在初步阶段。20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挑战。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有效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加快金融创新为基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率定价,并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成功实现转型,稳健、可持续地经营下去。(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树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策略;企业研究;2012(24)
[2] 李克川;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对策研究;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
[3] 曹坤婧;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时代金融;2013(6)
[4] 徐英江;利率市场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6)
[5] 王丽娟;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相关对策;财税金融;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