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手工技艺的产业化发展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国民俗文化浩海如烟,经济价值更是富轹万古。金镶木技艺是荆楚古老的手工技艺,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中的兽骨镶嵌,该技艺经久不衰,明清时期的荆沙地区更是工匠云集。由于近代民族危难、政治危机以及市场化经济的高速发展,金镶木技艺工匠数量逐年减少,甚至面临断代的危机。如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立场出发,利用经济民俗学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能使金镶木技艺得到传承、市场价值得到实现的创新之路格外具有意义。
  【关键词】民俗经济学 金镶木技艺 产业化发展
  一、金镶木技艺的历史、工艺流程及传承现状
  金镶木是荆州地区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那时候就已经有利用兽骨来镶嵌装饰器物的技艺了。殷商时期,镶嵌工艺已经成为“六工”[1]之一,考古也发现了许多该时期在木底上嵌骨、嵌蚌(螺钿)、嵌象牙的文物。而现在所说的荆州金镶木技艺,并非专指黄金,金属银和铜的镶嵌也属这项工艺。镶嵌工艺在荆楚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王剑、青铜器及漆木器上都有精美的镶嵌纹饰。
  (一)金镶木技艺的历史
  荆州的金镶木技艺与古代青铜器的镶嵌和金银错异曲同工。虽然中国古代工匠地位一般很低,但依然出现了一批镶嵌大师,如北宋的孔仁谦、南宋的陈和谦、明代的朱镐、晚清的孙余生、民国的李云波等,他们都以高超的技艺名垂青史。晚清时期,宫廷工艺引领的镶嵌工艺风格逐渐被民间采用,荆州的金镶木技艺达到高峰,出现了大中型专业作坊,匠师达到二百余人。当时,荆州及其周边城乡对木器镶嵌家具和工艺品的使用十分普遍,凡婚嫁喜事,皆以木器镶嵌体现身份排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金镶木家具来装点生活,富贵人家更以会镶木精品争奇斗艳。清末战乱导致民不聊生,众多金镶木技艺匠人只好暂时脱离本业,以其他生计方式度日,这段时间沙市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均进入低谷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国家逐步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书画创作、雕刻技艺等又逢发展的春天,金镶木技艺也随之复苏。到了80年代末,沙市诸多工艺美术厂倒闭,一批富有才华的镶嵌工匠再次四散各地,目前基本以上门加工作为营生,为主人新家添置金镶木家具、妆奁、小把件等。荆州市现存金镶木技艺的代表人物为赵春山、李南华、肖书斋、欧阳军及肖振。
  (二)金镶木技艺的工艺流程
  荆州金镶木技艺在构图上讲究多孔、多枝、多节,图案富有韵味、线条曲折优美,既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使得镶件与器物本体紧密结合,不易脱落,因而地域特色十分突出。
  荆州市金镶木技艺的工艺流程分为选料、构图、雕刻或起槽、镶嵌、打磨、抛光六个主要环节。金镶木的木材包括黄杨木、金丝楠木、紫檀、黄檀、花梨木、鸡翅木、酸枝木等。之所以选择在木器上进行镶嵌工艺,很多是出于“惜物”的考量,因为许多精品物件,选用的金丝楠木、紫檀、黄檀、鸡翅木等贵重木料在古代非常稀缺,雕刻太过浪费,故而选用镶嵌这种工艺,既追求了图案的装饰性,又节约了木料。[2]
  金镶木技艺手法包括高嵌、平嵌、混合嵌三种。高嵌指在镶件上起浮雕,工艺十分复杂,其雕刻刀法浑圆,打磨抛光讲究细腻,往往使用象牙、金、银、铜片为镶件,用于酸枝、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之上。因追求艺术表现力,对每一处神态等均要反复雕琢,此过程费工费时,最考验艺术家本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平嵌是镶嵌工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大多数为民间百姓所用,家具多用平常木材,题材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雅俗共赏,如座屏、镇纸、妆奁、画筒等。主要难点是“以刀代笔”在木坯上起槽,然后把镶件嵌平,再整体打磨平整,此过程要求心无旁骛,一刀一琢力求精、细、精、准。混合嵌则使用多种金属和名贵材质作为镶件,混合镶嵌于一件器物之上,作品根據形态、部位的不同分别进行镶嵌,以使画面生动活泼,艺术效果显著。
  (三)金镶木技艺的传承现状
  荆州、沙市历经“文革”及现代工业发展的危机,大量的工艺产品厂倒闭,大批设计师、工人下岗,导致荆州一带的木制品工艺产业一蹶不振,其中金镶木技艺这门古老而富有生机的艺术形式也未能避免濒临失传的危机,金镶木技艺的产业化过程更是困难重重。
  1.金镶木技艺制品失去传统的消费环境
  一直以来,荆州地区金镶木技艺都是以自然传承为主,但是现今在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背景下,滋养金镶木技艺产品生存的消费环境已随着精神乃至社会的深刻变化而变化,金镶木技艺的生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实行伊始,大批的国有企业开始自行营销,耗时长、工艺复杂但产品精美的金镶木技艺作品由于成本高,价格不能为一般消费者所承受,逐渐从市场中隐退,为机器的批量化生产品所替代。
  2.金镶木技艺匠人数量少,作品产出率低
  相较其他行业来讲,金镶木技艺可谓十分冷门。其学艺之路单调、漫长。从金镶木技艺的一般爱好者发展到传承者,要经历很多挫折,从业者要拥有较强的基本素质。此外,从业者的心底认可、从业者家庭的认可、甚至是社会舆论的认可,也同样重要,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受阻,在当下流动性极强的社会中,从业者都很容易受到干扰,从而跳槽到其他领域,这就意味着金镶木技艺传承人的成长之路道阻且长。同时当下荆沙地区的金镶木技艺作品,均是纯手工古法制作,雕、镶、磨均由人工完成,这些环节简单耗时,使得手工匠人们的产品产出量极低,其价格昂贵。
  3.社会影响力较弱,金镶木技艺制品尚未有其品牌
  金镶木技艺产品的销售地点分散,都是小作坊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传统手工艺品缺乏与现代文化、新兴旅游业的结合,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还是老形式、老面孔,导致传统工艺品市场日益菱缩。[3]当下荆州地区木材作品暂无固定的销售市场。金镶木技艺作品多为匠人自由设计、创作后,搁置家中等待购买、收藏。这种方式忽视了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类自由式随机创作出的作品可以作为高价收藏品,但很难提高销售量,没有系列化设计很难形成品牌。   4.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场所等方面支持力度较弱
  现行政策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缺乏应有的保护,基本都是任其自生自灭。首先,金镶木技艺文化价值很高,开发潜力大,但传承人尚无市场开发能力,离开了政府或有关机构的扶持就难以生存。其次,在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后,一些地方出台了本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同时《湖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正在制定中,荆州、沙市还没有这方而的保护措施和扶持政策。最后,金镶木技艺行业管理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没有专业的管理协会,缺乏行家、行业的明确指导和一定资金的扶持。
  二、荆州市金镶木技艺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文化产业”概念自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提出后,含义逐步中国化,民俗技艺也随之被纳入文化产业之列。金镶木技艺作为优秀的民间技艺,在其实现满足市场、经济效益,提供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形成系列化、品牌化的经营方式的过程中也具有自身与外在环境的各项优势。
  (一)金镶木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金镶木技艺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民俗气息浓郁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婚嫁、乔迁在古代社会中,其作品深受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嫁妆中的首饰盒、彩礼中的木质制品,这些物件的雕花越复杂、镶金越精美,越能代表一个家族的兴盛,越表达出对新人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不少由金镶木技艺创造的家具摆件,更是具有代际传承的教育意义。如肖书斋作品“徐徐风”和“谆谆语”的双太师椅摆件,其六字的意蕴为前辈的谆谆教诲像是徐徐的春风滋养着后代。
  (二)金镶木技艺中的艺术设计元素
  金镶木技艺中的艺术设计元素,可以渗透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金镶木技艺作品种类繁多,巨幅大件作品、楹联、妆奁、笔筒、画筒、首饰盒等平常日用小物件等等,从尊贵高价到经济实用,现代社会可以更广泛地将金镶木技艺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例如开发旅游景区的梳子、耳环、水杯、书签、冰箱贴、钥匙环等物件,凭借其物美价廉,又具有适用性与文化意义,吸引广大旅游者的喜爱与消费。
  (三)荆州市手工技艺丰富,容易产生聚集效应
  荆州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繁多,容易产生聚集效应。手工技艺的非遗项目种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如楚式漆器、铅锡刻镂、磨鹰风筝、砖雕、淡水贝雕、雕花剪纸、柚塑、竹编、金丝楠木雕刻等。金镶木技艺可以与其他非遗项目联合,通过参与地方举办的大型非遗博览会、民俗节庆展等社会活动,借助聚集效应,提升自身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
  (四)荆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借之形成良好的销售市场
  荆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是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的聚宝盆,是湖北旅游线路中的必經之地,旅游日人次达到百万,有着十分庞大的销售对象与购买人群,销售前景可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金镶木技艺讲好三国故事、荆州故事以及自身传承的历史,因此,设计、制作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市场开发的重要一环。
  三、荆州市金镶木技艺的产业化发展对策
  民间传统技艺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不可遗失的精神支柱,它以一种非物质的形态传承于际代之间,代表着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金镶木技艺如何在当今社会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形成具有技术手段以及经济的和管理的集中化的文化产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而着手。
  (一)加强政府、高校、社会对金镶木技艺的联合保护
  动员政府、高校科研人员、社会群体参与金镶木技艺的活态化传承。金镶木技艺产业的复兴与繁荣离不开政府政策、高校的学术理论研究以及社会人群的传承。只有传承人群与政府部门、高校通力合作,提高传承人技能水平、建设好实践教育基地、完成教学范本的编制、定制合理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才能做好传承与保护工作。
  1.高校承担金镶木技艺的理论研究。首先深入金镶木技艺的资料整理、理论研究工作。包括金镶木技艺的形成、流变、发展的图文史料;核实并描绘金镶木技艺的区域传承谱系;完善金镶木技艺工艺流程及制作技巧与机理,挖掘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形成关于金镶木技艺历史、艺术、技艺三位一体的理论材料,只有加深理论研究,才能做好金镶木技艺的社会宣传工作,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政府部门提供相关的政策、资金、场所的扶持,协助传承人群体制定金镶木技艺传承人群系统化、职业化、年青化的培养方案。联合荆沙地区含有技艺类、艺术类专业的学校,招生教学。争取金镶木技艺传承人群的社会福利补贴。同时创造传承人群参与评选、竞赛的机会,提升个人社会名誉,增强传承自信心与认同感。
  3.传承人群也必须提升文化自信心,认识到责任在肩,扎实学习技艺,重视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发展,并提升设计能力,让更多主题鲜明、时代气息浓厚、消费者喜闻乐见的金镶木技艺系列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购买机率。加快会镶木技艺的技术创新,在传承金镶木技艺的传统风格与古法技艺的同时,使现代化科技融入金镶木技艺之列。
  金镶木技艺十分具有产业化发展的优势,门店产品适合各类景区、景点亦或商业区。在多方联合的支持与保护下,设计金镶木技艺的连锁门店,形成集设计、制作、教学、体验、展示、交流、销售等为一体的金镶术技艺艺术聚集地是联合保护的最终目的。
  (二)用匠心精神打造金镶木技艺工艺精品,提升社会影响力
  金镶木技艺的产业化发展,必定会大规模的产生各式各样的艺术精品,商品的审美属性必然是其核心,那么如何使得金镶木技艺的作品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便需要从加强金镶木技艺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升金镶木技艺产品的影响力,提升消费者对金镶木技艺的认同感需要人手。一方面向内求,以精湛的工艺、精美的作品服人;另一方面向外探,占领网络、线下宣传高地,形成有效的宣传渠道,让社会感触到金镶木技艺的温度,激发购买欲望。   金镶木技艺正在积极申报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反观荆沙地区其他传统手工艺申遗成功的经验,诸如磨鹰风筝、五虾闹鲢、郢城泥陶、淡水贝雕等,这些民间技艺的传承人均是以自己精湛的作品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传承人。正是因为制作非遗工艺的繁杂、精准度要求高、非机器化生产的特点,让人们一提起“非遗”,就为之感动。传承人对传统“古法”工艺精益求精的程度越高,作品才能越体现技艺的绝妙,从而赢得社会的肯定。金镶木技艺的传承者,也必须去粗取精,创作佳品。
  同时,运用新媒体理论与技术定期而向社会普及金镶木技艺常识。在精品制作的同时也需要迎合普通消费者,制作精致的、适宜购买、使用的纪念品。传统匠人可以联合企业组成一支专业化的市场运营团队,构建金镶木技艺产品的“金字塔”,利用网络、线下销售的渠道,满足各层次、各地消费者的需求。
  (三)谨慎实施金镶木技艺的批量化、产业化工程
  “非遗项目”逐渐成为各地打造文化品牌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各地景区,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运用非遗技艺生产相关产品,出现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市场情况。例如“伪汉绣”之说,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冯泽民曾对武汉汉绣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汉绣绣品七成是“伪汉绣”,正宗汉绣仅三成。且相当一部分本地人士都不知“汉绣”为何物。[4]所以在金镶木技艺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必须制定金镶木技艺产品的市场规则,正确宣传会镶木技艺历史,不能打着金镶木技艺的旗号,用简单涂漆、凝胶等粗制滥造的方式“挂羊头卖狗肉”。 (四)提升金镶木技艺与其他文化产业结合的程度
  加大文化产业领域金镶木技艺的开发力,通过与其他文化产业诸如影视、文化类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品的结合,形成更系统的、内涵更丰富、更抓住消费者内心的产业化模式。当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并且在有流量保证的情况下,视频、文字成为了人一天中的主要的精神文化消费。这其中便有部分关于非遗技艺的传承类纪录片、田野随笔等,这些相较于实物产品来说与消费者接触的更为紧密。从某种意义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镶木技艺已经失去了自然需求消费的动力。由于市场同一产品的种类可以数以万计,金镶木技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产品审美性驱动购买欲望。
  结论
  金镶木技艺作为荆州地区重要的民间技艺,是木雕与镶嵌两种制作工艺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它有着重要的历史、美学、经济等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不容小觑。金镶木技艺的产业化发展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久的努力与坚持。纵观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更多还是聚集于其他类文化产业,而非民俗、尤其是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影视、文学、景区旅游还是精神文化消费的主要渠道,参与民俗生活、购买民俗物品的市场份额甚微。其中非遗产品更是因为其耗资、耗时、精益求精,更难遇到能读懂、欣赏得来的消费对象。金镶木技艺产业化发展中的困境,也是部分技艺类民间技艺所共同遇见的。他们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理论上能够通过某种产业化模式形成一定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具有高度审美性的大众消费品。但是未来更强大的中国社会,是一定需要更多的实体经济、需要更有內涵的文化消费来带动发展,金镶木技艺等一些民俗文化在经济建设中也必定成就一番作为。
  注释:
  [1]六工:《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其中木工,轮舆弓庐匠车梓也。
  [2]马涛:《复古与鼎新:骨木镶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访谈》,《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第1期。
  [3]张福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与设计振兴战略思考》,《美与时代(上)》2011年第2期。
  [4]冯泽民、赵静:《汉绣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丝绸》2010年第4期。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作为台湾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冯翊纲在相声的海外传承与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与宋少卿等人合作创办的相声艺术组织“相声瓦舍”影响深远。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风格各异。台湾的相声及相声剧在创作、表演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于大陆的特色。  【关键词】相声 相声剧 创新  王津京(以下简称“王”):冯老师好!关注您的作品很多年了,很喜欢您的创作,您是怎么开始对相声产生兴趣的?  
期刊
【内容提要】舞蹈剧场是以身体表现为核心的多种剧场元素融合的种综合表达方式,随着国内舞蹈创作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这种来自德国的艺术形式以其特立独行的姿态呈现在中国的舞台上,成为青年舞蹈编导不断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之。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验舞蹈剧场《纪念碑》的创作理念、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多种艺术门类之间跨界创作的现象,以及当下创作者对“战争”的再思考。  【关键词】实验舞蹈剧场,跨界
期刊
【内容提要】纪峰的雕塑作品以历史文化名人和现当代文化名流这两个方面的肖像为主,不仅为我们塑造了鲜活的可以敬尊的逼真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他重走大师的成才之路,体验大师的心路历程,传承大师精神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开幕,鲜活,重走,体验,传承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雕塑》杂志社、山西宇达集团等单位协办,中国文联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戏曲电影的黄金时代。揭露封建统治腐败和封建伦理害人,以及歌颂古代男女自由恋爱是当时戏曲演出剧目的两大主题。被拍成戏曲电影的戏曲剧目基本不出这两类。虽然阶级矛盾和斗争在多部影片中被特别强调,但吸引观众的还是戏曲演员,特别是红线女、马师曾等人的精彩表演。粤剧电影《搜书院》、《关汉卿》和两部《陈三五娘》等在戏曲电影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们记录了五六十年代闽粤地方戏曲演
期刊
【内容提要】在日本,每年都有不少京剧演出和演讲活动。2014年,中国国家京剧院和天津京剧院赴日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等名剧,在日本产生了定的影响。日本观众对梅派京剧的接受,离不开日本学者在演出前制作短篇录像和精彩字幕等辅助性的工作。梅兰芳的国际影响力,也包含日本很多“见巧者”的认同。  【关键词】京剧,梅兰芳,日本,见巧者  京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也是我们亚洲人的骄傲。但
期刊
【内容提要】秦绣(穿罗绣)于2015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风格独特,绣品高雅大气,充分体现了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秦绣最早的研发者之一,张漪湲从事刺绣设计与研制五十余年。对于毕生用心血汗水锤炼积累的经验和手艺,面临即将断档和失传的困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社会各界了解秦绣艺术,关注秦绣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让秦绣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秦绣 穿罗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刺绣
期刊
【内容提要】文章的研究对象孟·伊丹扎布作为蒙古族四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传统四胡音乐文化从衰落走向复兴历程的见证者,更是时代、政治、文化对传统艺术发展导向作用的受益者,其不断在文化变迁中寻求自身的立足与发展,更在次次身份转变与角色游离旬彰显着时代属性与文化多元的碰撞。在非遗语境的关照下,伊丹扎布的身份变迁是伴随着文化空间的转变,及传统音乐传承教育方式的创新探索,更在不同文化场域内进行文化传承
期刊
【内容提要】壁画作为中华文化传统艺术门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国人提供了高尚的情操、高远的理想与崇尚和谐公正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壁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美学特质的艺术品格和风貌。壁画临摹的专家王岩松老师,曾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在关于壁画修复和临摹的访谈中,详尽表述了他对于壁画传承的理解和观点。  【关键词】临摹 壁画 修复  席丹妮(以下简称妮):请王老师介绍一下壁
期刊
摘 要:总结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认为术前的低盐饮食与利尿,术中体外循环的血液稀释,术中术后的脱水利尿治疗,术后进食量的减少,术后未及时补钠是引起低钠血症的原因。为此,重视饮食护理,术前在心功能好转的情况下可以不必低盐饮食,术后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钠变化并及时补钠。   关键词:换瓣术后;低钠血症;护理   在心
期刊
摘 要: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护理重点为妥善固定腰大池引流管,保持通畅,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滴速,严格无菌技术,鞘内注射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并注意加强营养和基础护理。经治疗和护理,1例颅内感染患者治愈出院,6例病情好转顺利转出ICU。  关键词:颅内感染,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护理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发展较快,预后差,有较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