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区性颈清扫术淋巴结检出数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清扫术后手术标本淋巴结检出数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择区性颈清扫术96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结果

全部患者一侧择区性颈清扫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19.0±11.3)枚。术前放疗是影响淋巴结检出数(t=-4.450,P<0.001)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U=568,P<0.001)的重要因素。一侧择区性颈清扫术淋巴结检出数>15枚及≤15枚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3%和3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14,P<0.0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7%和3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5,P<0.01);3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7.4%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9,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检出数>15枚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分别为0.48和0.52,P值均<0.05)。

结论

择区性颈清扫术检出淋巴结数可以用来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一侧择区性颈清扫术最好检出15枚以上的淋巴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烟曲霉诱导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时是否存在IkB激酶-α(IKBkinase-α,IKKα)调控maspin蛋白表达下调。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ratbronchialepithelialcells,REC),制备灭活的烟曲霉菌菌丝(Aspergillusfumigatushyphae,AFH)悬液诱导REC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患都 女,54岁,因鼻北侧隆起,伴鼻塞、溢泪20余天入院。体检:心、肺、腹部无明显异常。右侧鼻北部可见明显隆起,右侧内眦间断性溢泪。鼻腔内检查可见右侧鼻腔中鼻道及嗅裂区突起性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播疾病,如初始症状出现于生殖器外的部位,由于非皮肤专业的临床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加上患者常隐瞒病史,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前言:慢性鼻一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是鼻窦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具有挑战性。为提高慢性鼻一鼻窦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1995年,我国鼻科学者制订了“广州标准”。尽管当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远不及今天,
自2006年O’Malley等首次将机器人辅助外科(robot—assistedsurgery)成功应用于切除舌根肿瘤以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在头颈部肿瘤外科治疗及修复重建方面陆续展开临床实践,本文就其发展和近年来在头颈肿瘤外科治疗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探讨其在头颈外科专业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中耳炎是耳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从病因、病程、病理等不同角度出发,可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中耳炎手术也存在多种分型。为规范国内中耳炎临床分类及手术分型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本刊编委会于2004年在西安组织讨论并制订了《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简称“西安指南”)。“西安指南”对规范我国中耳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术疗效评价及学术交流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中耳炎基础与临床研
老年性聋(presbycusis)也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hearingloss,ARHL),是指随年龄增加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RHL出现年龄、发展速度、听力损失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等因人而异,除与各种有害环境因素(疾病、耳毒性药物、噪声、精神创伤等)有关外,个体遗传背景在其表型差异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由于遗传不完全
目的构建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载体的屋尘螨第一变应原组分DNA疫苗(recombinanthousedustmitegroup1allergenvaccine,pVAXl.Derpl/CS),并观察探讨重组DNA疫苗鼻腔黏膜免疫小鼠后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凝聚法制备pVAXl.Derpl/CS纳米粒,对其性质进行分析与鉴定
2009年本刊第1期发表了《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简称2008南昌指南),同期发表的韩德民教授的述评着重指出要注重慢性鼻-鼻窦炎(CRS)的规范化治疗,也提出期望,为制订并不断完善我国CRS的临床诊疗指南,应该重视临床循证医学调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组织全国多中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无疑,4年来,
1987年日本工藤翔二等使用小剂量、长期(>3个月)大环内酯药物作为抗炎药物治疗呼吸道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获得肯定疗效后,菊地茂等旧0又于1991年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治疗,此后1993~1996年,日本文献较多地报道了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1998年由名古屋市大耳鼻咽喉科羽柴基之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