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健康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现阶段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的宏观需求。特别是对于专业运动员,也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上,而应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这样才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健康素质,并且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浅析体育心理训练教学的革新思路,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训练;革新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开展体育活动时,都普遍性的以体能训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重点,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也直接导致了有的运动员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从而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的进度。随着教学改革观念的不断深入,如今将心理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可以说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从本质上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现体育心理训练教学的革新,从而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训练和比赛中去。
一、体育教学融入心理训练因素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和运动员来说,决定训练和比赛成绩的因素,无非还是那三个: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人体完成运动的物质基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的缘由。而作为人体运动的基本条件,运动技术也影响着人们完成运动的质量。至于心理素质,则成为了前两者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人一旦有了动力,也就意味着还有无限可激发的潜能,这也成为了诸多专业运动员成功破纪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融进心理训练的因素,也会提升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形成人人爱体育、爱运动的良好氛围。
二、体育教学革新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者和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重视程度还不够。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培养和体能训练为主,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相较而言也比较单一,对于运动员长远的体育素质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心理训练教学革新效果不理想。尽管很多高校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做出了突破,但是从具体的实践落实来看,革新效果并不算理想,甚至还加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从而制约了学生以及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心理训练教学革新的策略
第一,为运动员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想要将体育与心理训练相融合,并且让运动员接受,融洽的教学氛围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为运动员营造出轻松教学的氛围,最好能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运动员也更愿意去接受和吸收。即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基本要领不得当,甚至出现了一些小失误,都不要去责备,而应当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进而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
第二,“因材施教”,学会分析并攻克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不同的运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不同,心理所产生的障碍性因素自然也不同。教育者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运动员面对面交流,找出心理障碍的成因,并加以积极的引导,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辦法,帮助运动员真正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迎接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的考验。
第三,在体育训练中加入以心理训练为目的的内容。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心理训练教学融入其中,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者可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加入自信心训练、意志力训练以及抗挫折训练等内容。也可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四,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在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要注重他们的情绪变化,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其中就包括恢复性心理训,运动技术地表象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地心理训练,以及动机心理训练等基本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自己也能及时的走出情绪的迷宫。运动员在训练时遇到了困难,难免会抵触、会畏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者循循善诱,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适时地送上鼓励,学生自己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然后重拾信心攻克难关。
四、结语
通过以上体育教学革新的浅析,可以发现,将心理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尽管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用对了方法,有些问题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这一革新也有利于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的质量也能得以提升,值得去推广。
参考文献:
[1]邵继萍.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训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 (02):119-121.
[2]赵东平.浅论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 (04):156-157.
[3]姚利.体育心理训练寓意谈[J].中国学校体育,2006 (09):48-49.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训练;革新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开展体育活动时,都普遍性的以体能训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重点,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也直接导致了有的运动员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训练,从而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的进度。随着教学改革观念的不断深入,如今将心理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可以说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从本质上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现体育心理训练教学的革新,从而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训练和比赛中去。
一、体育教学融入心理训练因素的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和运动员来说,决定训练和比赛成绩的因素,无非还是那三个: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人体完成运动的物质基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的缘由。而作为人体运动的基本条件,运动技术也影响着人们完成运动的质量。至于心理素质,则成为了前两者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人一旦有了动力,也就意味着还有无限可激发的潜能,这也成为了诸多专业运动员成功破纪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融进心理训练的因素,也会提升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形成人人爱体育、爱运动的良好氛围。
二、体育教学革新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者和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重视程度还不够。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培养和体能训练为主,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相较而言也比较单一,对于运动员长远的体育素质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体育心理训练教学革新效果不理想。尽管很多高校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做出了突破,但是从具体的实践落实来看,革新效果并不算理想,甚至还加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从而制约了学生以及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心理训练教学革新的策略
第一,为运动员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想要将体育与心理训练相融合,并且让运动员接受,融洽的教学氛围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为运动员营造出轻松教学的氛围,最好能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运动员也更愿意去接受和吸收。即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基本要领不得当,甚至出现了一些小失误,都不要去责备,而应当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进而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
第二,“因材施教”,学会分析并攻克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不同的运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不同,心理所产生的障碍性因素自然也不同。教育者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运动员面对面交流,找出心理障碍的成因,并加以积极的引导,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辦法,帮助运动员真正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迎接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的考验。
第三,在体育训练中加入以心理训练为目的的内容。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心理训练教学融入其中,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者可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加入自信心训练、意志力训练以及抗挫折训练等内容。也可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四,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在实现体育教学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要注重他们的情绪变化,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要掌握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其中就包括恢复性心理训,运动技术地表象训练,消除紧张情绪地心理训练,以及动机心理训练等基本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自己也能及时的走出情绪的迷宫。运动员在训练时遇到了困难,难免会抵触、会畏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者循循善诱,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适时地送上鼓励,学生自己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然后重拾信心攻克难关。
四、结语
通过以上体育教学革新的浅析,可以发现,将心理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尽管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用对了方法,有些问题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这一革新也有利于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的质量也能得以提升,值得去推广。
参考文献:
[1]邵继萍.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训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 (02):119-121.
[2]赵东平.浅论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 (04):156-157.
[3]姚利.体育心理训练寓意谈[J].中国学校体育,2006 (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