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乃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决定一个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兴趣。本文从建设“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出发,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靶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它不仅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用以决策的重要信息,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决策依据。“会计学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高校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也关乎会计功能的实现。目前,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修读该课程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非常有限,对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活动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前提,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完整、信息量大。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沿着会计循环的程序,在阐述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讲述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可是,在“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应该由简单核算转向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从这个目的出发,教学内容应首先简单介绍会计报表,强调会计核算最终形成的会计报表有何重要价值。在学生认识到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之后,循序渐进地地介绍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报表的构成)、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报表中数字项目的来源)、复式记账(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的依据)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所反映交易事项的汇总)。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地対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即会计报表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以此为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其次,“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扩充。一方面是建议在学习之初补充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等内容,让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实践一片空白的初学者对经济活动的发生环境、交易过程等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中能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建议补充关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和渗透,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将职业道德记在心中,而不是为考资格证或应付工作单位而临时抱佛脚,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建设
由于会计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学生们在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对待学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课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将学生划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型,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要求进行柔性教学。
对于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多设计小故事,循循善诱引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听课。课中注意多发问,让学生边思考,边理解,便掌握,同时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爱好会计学科,不满足就教材内容浅尝辄止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老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事件编制一些生动的案例,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用一些小型的个体经营的案例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地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授课过程,要力争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课件制作力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对于会计凭证或账簿的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凭证、账簿等真实再现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的得当使用,可以改善“会计学原理”较为枯燥繁琐的学习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将传统“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尽量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真实度高,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入其中,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协作来解决问题,灵活地掌握知识。如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活动为问题情境,选取其中代表性业务设计案例,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中的出纳,会计和会计主管等角色,完成从填制凭证、建
账、记账、错账更正,直到月末编制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教师在其中可以设计问题、给予适当的解决疑难的帮助,最终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懂、学好、学活会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
在以往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经调研发现独立学院多采用国家规范教材,参考“会计学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深厚,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对历届财务管理及会计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调研后发现,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定位,很多学生更渴望看到一本“重理论,更重实践”、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的教材。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可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骨干力量,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和国外经典会计学教材,在完善教案讲义的基础上着手编写一本适合独立学院特色和定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
同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会计学原理纸质教材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偏窄的局面,打造立体化教材建设。在编写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在获得人力物力支持的情况下,丰富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并期望可以进一步建设课程支撑网站,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其他教师参考。
四、实践教学建设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长久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比如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学生据此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看到的只是发票、支票、商业汇票等一张张原始凭证,他们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出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才能进行会计记录。这个思维的转换对于习惯了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同样,如何将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也常常让学生们不知所措。因此,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该课程的学时,进行理论与手工模拟试验同步教学。在学生对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内容学习之后,适时开展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讓学生身临其境地从数字的书写、凭证的登记和装订到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进行一次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的方式加以解决,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其次,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课内课外的诸多方面,如课堂上的模拟实验,会计实训环节,课外的会计技能实践和实习基地的观摩、实习等,还可以利用会计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五、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的,从校园到校园的模式使大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学历、职称、实践经验等方面合理搭配,互相取长补短。
基于此现状,教师既应该重视教师系列的职称,也要努力取得会计系列的职称,努力转变成一支既能当理论导师,又能当实践师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其课堂教学的素材,最终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实务工作的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不断在内容上推陈出新、方法上日益精进、师资力量上不断提高。
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它不仅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用以决策的重要信息,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决策依据。“会计学原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高校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效果,也关乎会计功能的实现。目前,大部分大学新生在修读该课程时,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非常有限,对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活动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样的前提,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完整、信息量大。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沿着会计循环的程序,在阐述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讲述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可是,在“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应该由简单核算转向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使用。从这个目的出发,教学内容应首先简单介绍会计报表,强调会计核算最终形成的会计报表有何重要价值。在学生认识到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之后,循序渐进地地介绍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报表的构成)、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报表中数字项目的来源)、复式记账(会计科目的运用和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的依据)和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所反映交易事项的汇总)。这样的顺序调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地対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即会计报表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以此为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
其次,“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扩充。一方面是建议在学习之初补充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等内容,让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实践一片空白的初学者对经济活动的发生环境、交易过程等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中能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建议补充关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和渗透,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将职业道德记在心中,而不是为考资格证或应付工作单位而临时抱佛脚,流于形式。
二、教学方法建设
由于会计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学生们在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对待学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课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将学生划分成几大类不同的类型,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要求进行柔性教学。
对于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多设计小故事,循循善诱引出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听课。课中注意多发问,让学生边思考,边理解,便掌握,同时尽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爱好会计学科,不满足就教材内容浅尝辄止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老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事件编制一些生动的案例,通过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用一些小型的个体经营的案例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地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授课过程,要力争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课件制作力求生动有趣,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对于会计凭证或账簿的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凭证、账簿等真实再现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多媒体教学的得当使用,可以改善“会计学原理”较为枯燥繁琐的学习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将传统“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尽量转变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真实度高,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入其中,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协作来解决问题,灵活地掌握知识。如以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活动为问题情境,选取其中代表性业务设计案例,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中的出纳,会计和会计主管等角色,完成从填制凭证、建
账、记账、错账更正,直到月末编制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互相讨论,教师在其中可以设计问题、给予适当的解决疑难的帮助,最终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懂、学好、学活会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建设
在以往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经调研发现独立学院多采用国家规范教材,参考“会计学原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深厚,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对历届财务管理及会计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调研后发现,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定位,很多学生更渴望看到一本“重理论,更重实践”、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的教材。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可考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骨干力量,参考国内优秀教材和国外经典会计学教材,在完善教案讲义的基础上着手编写一本适合独立学院特色和定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
同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会计学原理纸质教材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偏窄的局面,打造立体化教材建设。在编写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在获得人力物力支持的情况下,丰富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并期望可以进一步建设课程支撑网站,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其他教师参考。
四、实践教学建设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长久以来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比如一般的会计学原理教材都是用文字来描述经济业务,学生据此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看到的只是发票、支票、商业汇票等一张张原始凭证,他们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出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才能进行会计记录。这个思维的转换对于习惯了理论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同样,如何将会计分录在记账凭证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也常常让学生们不知所措。因此,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该课程的学时,进行理论与手工模拟试验同步教学。在学生对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等内容学习之后,适时开展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讓学生身临其境地从数字的书写、凭证的登记和装订到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进行一次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的方式加以解决,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其次,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课内课外的诸多方面,如课堂上的模拟实验,会计实训环节,课外的会计技能实践和实习基地的观摩、实习等,还可以利用会计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
五、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的,从校园到校园的模式使大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缺乏,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学历、职称、实践经验等方面合理搭配,互相取长补短。
基于此现状,教师既应该重视教师系列的职称,也要努力取得会计系列的职称,努力转变成一支既能当理论导师,又能当实践师傅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去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其课堂教学的素材,最终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实务工作的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不断在内容上推陈出新、方法上日益精进、师资力量上不断提高。